善.3

1
人性的本质就有逻辑上相划分出来的不同部分或者说不同层次。单单强调生存拷问下人在求生欲下的本能的行为方式,是对于人性的狭窄化。人性有不同层次的诉求。马斯洛比较好地指出了这种模型的思路。

欲望是物质性的诉求。实践却总是某种一:因为它以to be为自身的构造

对于善本身的践行,和人的生存是不同层次上的东西。在下面的生存的必要满足,是人可以向善的一个客观条件或者说在下面层次的东西里要求的条件。不然,忙于生存的人只有遵从规则运用规则而不会有考虑从规则上升到其运用的原则,通过思辨。

to be首先是目的的造就。目的之内就蕴含了某种to be的逻辑构造于自身之内。在这意义上,不同的要求就是逻辑上根本不同的东西。层次。
这样,在目的或理念的实践中,理念本身就是善所产生出来的东西。
而善本身仅仅是一个可以作为别的东西的原因的东西,它不是实在,而是造就实在的要求和行动,它就是to be。这里是一种向上的东西的统一,而非同类的东西作为结果的东西的原因。

2
造物主造物,也造植物动物,作为动物的饥餐渴饮的遵从本能的人。
但是人的世界,善以及由善开启的东西,以及作为对于大自然的不是接受而是其原则的探究的自然科学,不是造物主所应许的东西。人自身开智慧。开智慧是悖逆造物主的用心,在圣经的故事里,人因为开智慧而被逐出伊甸园。伊甸园代表造物主对人所应许的一种生活世界。

就像自然现象的对象被应许在对于自然规律的服从之下的因果相继的运动之中。一个自然界是其被应许的东西。

造物主的工作的终点,自然现象,植物动物,以及不作反思不知善恶不作评价没开启智慧的人。它恰恰是人的工作的起点。人的工作是在自然的东西之上指出人之为人的作为主体的情况。对于一切首先作出审视。一切行动都要奠基在这个审视所给出的结果上,基于一个价值判断。
尼采的价值的重审,是不是这个意思?

苏格拉底的善,就是指出这么一种认知和基于事实认知之外的实践。这里是所思的东西对于所见的或所做出来的东西的超越。两者之间是根本不同的东西。

超越的to be就是善。这是人的世界的逻辑区别于自然界的东西。

3
欲望满足时如释重负。欲望是生存的要求施之于人的负担。欲望是非存在,从其得到满足而取消自身瓦解自身证明。
而创造造就某种存在。行动产生结果。行动完成,意义作为逻辑上产生出来的东西,给出来了。
欲望的实践,以欲望本身的得到为满足。这里的问题是欲望的特征:欲望在满足中取消或瓦解自身。
一切自然意志都有这个特征:
动能的意志是惯性,它在克服阻力的运动中践行其欲望宣泄和表达其欲望,但是这个宣泄的过程就是消耗取消其自身的过程。它的彻底满足时就是相对静止时。取消了动能本身。
势能作为运动会意志也是一样。都是一种宣泄自身的冲动和过程。这个宣泄过程就是自身被取消和瓦解的过程。
能量守恒指出了这一点。
人的欲望作为一种意志现象,也是这种情况。

而创造,始终不是存在或苏格拉底的作为先于现象的理念的实在的宣泄。可以把创造看作一种创造欲,在这个层面上具有一种宣泄,力比多的宣泄,生命冲动的宣泄。这个宣泄所产生出来的东西,就是人的世界,实在的东西。理念,理念在现象中所造就的东西。当我以理念为实在来考虑时,创造的动机就是先于实在的东西。生命冲动就其自身可以类比欲望的冲动。但是就它们产生出来的结果的东西,可以把两种冲动区分开。在后者的践行里,只是一种无意识的因果关系。第三人称作为同样具有欲望的人,可以基于自身欲望的唤起还是了解而从做出来的东西里理解到第一人称这么做的原因。这里应该是了解而非唤起。一个人可以并不唤起自身的欲望就理解它者这种欲望之下的行动。而具有唤起时,不但是理解,而且是自身欲望的蠢蠢欲动。带来的是自身的冲动。这里有一种因果。但是这个结果并非所理解的对象的目的。不过,苏格拉底反对诗人,在于的就是对于模仿事物的影子,以唤起欲望为趣的东西的反对。苏格拉底要突出的是真实和实在。从表象走到现象,再从现象走到理念。而他最终要指出的,是从理念走到善。善作为别的东西的原因而作为实在的东西——理念——的原因,它不是实在,但是它先于实在。在这里,苏格拉底根据什么说一个东西是实在的?别的理念是实在的,而善不是。
把实践中的实在和认知中弗雷格指出的命题中的满足的东西类比。弗雷格把命题划分为对象和概念、满足性和不满足性。句子意谓真,真是逻辑对象,是满足的。或者命题里不满足的概念受到满足的对象的补充,是满足的。
但是实践中的实在是目的性的东西,意义的东西。它是别的东西本体上原因的东西。在命题里,就是意义。在一个意谓相等这个关系所构造的句子里,补充这个关系的东西就是对于意义的考虑,是满足的。对于一个句子而言,真是实在的。句子可以为真这个逻辑对象所谓述。对于一个指称词组而言,它指谓的对象是实在的。
回到实践中的实在。就是一种有意识的目的性的东西。理念对于在可见世界里把它做出来的行动而言就是这样一种本体上在先的目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可以看作想表达的东西到语言,和从语言到意义的理解这对相对的进程。
可是善如何产生出知识和真理来?这是普遍逻辑的思辨。
而善如何产生智慧,这是和经验的衔接。这个衔接以知识和真理为前提。

善不是基于自身就直接产生出智慧来的。而善之为善的做,在于基于善自身就产生出来的东西上。想就可以做的东西。仅仅在于此时人的一念之间的东西,它不再具有更高的根据。它就是原因链的起点。
苏格拉底在卷10的故事里指出的人的轮回时自己挑一个生活范式的那一刹那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这一刹那没有受到任何外部的规定性,仅仅受到人基于认知产生的界限所约束。这里的认知就是对于人的世界的逻辑的认知,对于自身处于线喻中四个层面的划分里哪个层次,由此所决定下来的逻辑的上限,以及基于一种逻辑的认知产生出来目的的价值的善的边界的给出。一个选择朁主的人,尽管前世可以基于周边环境的推动行为正义,但是由于那正义并不是它有意识的自己选择的结果。所以他也就并不分有其正义的行动所蕴含的善的理念。这善的理念该归于造成这种正义的氛围或文化传统的人。作为本体上在先于正义的善,归于有意识地基于善的考虑产生出智慧和谋划,从而定下正义的行为方式的谋划者统治者。对于仅仅是服从它而非处于自身的智慧正义行事的人,他不对正义的原因负有责任,不承担这责任,同时它也不具有这种智慧,难以在脱离环境的约束时基于自身的要求行事正义。而轮回时选择生活范式的一刹那,恰恰是基于自身的要求作出选择。
并且,这时它如果选择一个智者的一生,它由于自身认知的不到位,智慧的不具备,慧根或禀赋的不具备,而难以达成这个要求。做不到。所以这一刹那是勉强不来的。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东西。在灵魂的轮回里,一个预设是轮回前后人的禀赋的不变。
但是,一个具有禀赋的人,经历恰当的学习和练习,是能够从洞穴 现象 理念 上升到善的。这里理念的运用是日常里经验的东西。人人了解这一点。仅仅是分析就可以指出的东西。但是,从理念到善的一步,需要基于逻辑的基础。或者说,它就是逻辑本身。理解这一点需要概念思维的训练。

4
欲望不能解释灵魂中的求生意志,可以忍受巨大的肉体的痛苦。这里求生作为理性。

5
to be,是善的一个思路。
落到辩证法上的,有根据地想说和做,是善的另一个思路。
有根据地想,说和做,这根据就是想到就能做到的条件。造物主的角色就在于它的全知全能。就此而言,这根据的考察,辩证法,就是善作为人的神性如何得到落实的考察。

辩证法不是善,而是善的落实。
to be,或者超越,指出的是善念。但是在轮回时选择生活范式的故事,在那一刹那间,善恶或者说欲望发生作用,在这里,想和做之间一方面是想到就做。想和做之间的直接联系。另一方面,是善恶的一闪念里,已经蕴含了一种有意识。苏格拉底指出只有智慧的人或称为哲学家才能免于一种选择的随意中的偶然性,而是有意识地选择过一种正义的生活。

善怎么落在辩证法上,它们和知识与真理,以及智慧是怎么一种联系?

to be和原因超越于being或做出来的东西和结果的东西。苏格拉底通过善要指出的一方面是超越性,作为逻辑,另一方面是从想和说的东西怎么确保能够做出来。对于这条件的考察就产生出辩证法的要求。
而知识和真理,总是合乎辩证法的。
再读最后几卷 关于辩证法是怎么说起来的,它在里面的作用

6
善落在辩证法上。
类比刀子的德性,善于切割,它是用法或功用的描述,落在刀子的性质锋利上。而锋利这种性质进一步落在物理性质的描述上:材质坚硬和刃口薄。
怎么使得一把刀子材质坚硬和刃口薄呢?选用坚硬的材料,以及锻造和打磨的工艺。一切最后都落实到这里。

善是对于功用或使法而言外部的逻辑的刻画。
辩证法,指出的是想说和做需要论证,要有根据,使得它们在逻辑上是做得到的,可行的。
而知识和真理就是落实辩证法的要求而产生出来的论证的法则。一些总是为真的命题。思维在推理中的普遍原则。同一律矛盾律。

这里的三步是从上到下,下面的对上面的东西的承接。
刀子的善于切割的德性或使用层面而言的要求或功用——锋利——材质坚硬而薄。
善的理念——辩证法,论证的要求,使得想和说的东西在逻辑上是做得到的可行的——知识和真理,思维在推理中的普遍原则

实践中怎么做和对于做出来的东西的理解,是同一个事情。它们指出的是怎么在下面的东西里把在上面的东西做出来。
而从善开始的本体上产生出理念的东西来,是另一个方向,从上到下的基于要求产生出使用在下的东西的功用或用法。
前者产生的是经验性的理念。譬如苹果,椅子。从它们开始上升。指出造一把椅子的实践中存在的普遍原则。这就是后者指出的东西。这个实践要分有善。具有智慧和谋划。它首先要有智慧,对于椅子的理念的了解。然后谋划从选料到制造工艺的选择,怎么落实到一步步的行动的谋划。知识和真理在这里就是日用而不知的普遍原则,它们保证我们有意义地想说和做,作为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古代的智者,诡辩术的问题在于把思维在推理的普遍原则看作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导致超出自身运用的合法边界,僭越和掩盖了经验的位置。始终要为经验留出位置。康德在认知里指出先验概念不能做先验运用。在实践,则是超验概念不能作先验运用。前者是知性始终为感性给出的材料留下空位。后者是理念为经验情况留下位置。这就是尊重事实。尊重在于逻辑是自觉。

从一个要求,到这个要求的实践它能够做到的必要条件的指出。这就是善产生辩证法的要求,产生出知识和真理来的情况。这里的因果,是对于实践上的要求而言产生出对于其可以被做出来的条件的考察的要求。是反思中的因果,它产生人的有意识的行动。正向的行动(包括思维)总是以这种反思所要揭示的东西为条件。
但是逻辑可以是日用而不知的。反思把它们揭示出来,就作为知识了。反思产生的是逻辑的知识。这给形而上学提供了基底。而形而上学就是我们有意识的认知,并且渗入日常的方方面面。它们构造我们的三观。

7
逻辑无处不在,从理想国的线喻洞喻揭示出来的对于日常的理解,到w的逻辑哲学论指出一个命题的意义之中的逻辑。我的最基本的一个思想它本身就是逻辑的构造物了。根本不能离开逻辑谈论任何东西。

但是逻辑可以日用而不知,它被揭示出来之后,有什么意义,或者可以怎么用?
线喻洞喻就是基于逻辑的揭示而产生出来对于整个人的世界的完整的图景。没有逻辑的认知,这样的全景图是没法刻画出来的。而它是我理解人的世界和统一我的认知中给出的种种根本不同的东西的根据或逻辑基础。

8
要点是决定做什么,选择。一个东西,选择做它。只要考虑到方法总是能够做成。比怎么做更在先的是做什么的选择,一件事情它怎么回到人的需要来。

善一方面是对于人的需要的满足,另一方面是如何满足它,落实到怎么做。

9
语言游戏嵌入实践来考察其语法和意义。但是语法考察局限于从做出来的东西或语言游戏和所考虑的东西之间的相应关系。而苏格拉底的善,考虑的是什么是善,值得做的,要做什么的问题。这里有一个多和一的关系,而这个一不是认知中作为形式的本体,它是先于认知而存在的东西。这里的一强调的是作为人的创造的结果。离开人的践行,没有这样的一,没有善。善就是人对于自身统一于超越的东西之下的要求。辩证法和智慧,在于这样的一不是随意的没有根据的设想,而是通过辩证法,落实到事实或在多的东西。就是说,它是做得出来的东西,而非空想。

善的践行中对于辩证法的要求,就在于践行总是要在线喻中在下的东西中把自身做出来,它要求提出观点时要有根据。这里的观点就是实践中的智慧和谋划。它们是善的践行。就是说智慧和谋划的目的在于自身的统一的给出或产生。是善的践行。它们在于指出善的践行中给出可行的实践。在善的践行的可行而言,这里存在论证,具有命题。
和语法考察类比。后者突出语言和意义的相应。前者突出践行的理念,一的东西的给出。它不是文化制度的传统中的东西,不是既有仓库选项中的东西,而是文化制度的创造活动本身。伦理价值命题是苏格拉底在善的讨论中所考虑的东西。什么是善,就是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应该做的。

10
欲望以现象中的对象为目的,理念则是高于现象的可思的世界。这里有着根本的不同。
而实践区分为以桌子这样的理念为模仿在现象中创造出具体的桌子来,以及某种先天的理念的践行。后者就是以善为目的的行事正义。其实践的本质不在于造出一张具体的桌子这种情况,而是在于建一个城邦时所考虑的爱智慧和谋划,考虑建造城邦时作出制度的安排,文化的选择。或者说规则的制定。
这就是桌子这种理念在现象中把自己做出来的情况。桌子是对象,虽然其被造就出来的原因还是可以归于人的工作,餐饮的需要。但是在从桌子的理念到作出一张具体的桌子之间,并不考虑这种需要。这里就有语言游戏的语法考察的情况,从语境从生活形式中挑出契合的一个。这里并不做价值判断,仅仅是一种事实判断。是基于要做什么作为已经给出来的东西作为存在和怎么做到它的方式、语言游戏间的相应联系的选择和判断。但是,在善的践行,诉求一种善的结果时,要求的行事正义,做本身的善。这里结果的善和行事正义之间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恰恰基于结果的善的要求产生出来何为行事正义,从而按照正义的标准做出来的东西总是结果上善的。本体上善产生正义的要求,以及在智慧的洞见和谋划下把正义作出来。

欲望和理念的区别。理念是实在的东西。它可以仅仅就自身被考虑,可思。只有在要求把自身在在下的东西是做出来,才产生实践。参考弗雷格的满足性和不满足性,理念作为实在是满足的。而现象中的对象就现象世界而言也是满足的。指出理念是现象的原因,把现象看作理念的影像或某种表现或表达出来的东西,这是在实践中把两者联系起来考虑指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而言的。一样的是现象和表象的关系。现象对于表象而言是原因的东西,是实在的。所以,实在这个概念是一个相对的东西。类似多和一的关系里,多自身作为实体又是一。
善,理念,现象,表象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实在。只是善不是作为别的理念那个层面上的实在。理念和现象以及表象都可以对象化。不同的是善,它没法对象化。它就是一的要求,to be,就是生命冲动,创造的冲动。这创造首先不是针对客体,而是对于人自身作为主体的造就。然后,才是创造出作为客体的东西来。
回到欲望。欲望和桌子这样的理念的不同,在于后者是满足的东西,前者是不满足的。前者总是置于行动之中,欲望这个概念在逻辑上就不满足于认知,而是总是要在行动里就其做到的东西要求自身的满足。善也是这样。区别是,欲望在做到或达成自身时瓦解自身取消自身。结果是虚无,没有东西留存下来。饥餐渴饮,完了就无饥无渴。并且,人在饱足时甚至无法设想饥渴。饥渴是感觉,而非可思的世界或理念世界里的东西。但是善不同。人基于结果的善造就一个正义的城邦。在自身造就的城邦里,善如萱萱大日,作为结果的东西存在着。对于正义的城邦的本质的认知,离开善,就没法谈论其本质。类比w本质在语法中道出自身,离开语法考察,语言游戏没有本质。

11
善是原则在先于目的的情况。而目的在先给出来产生的对于人的或事物的德性或用法规范,那德性和用法是在后的东西。工具理性的产物。而善先于理性。

12
什么是知识和真理?之前的设想,是辩证法所落实到的思维在推理和论证中的普遍原则。但是,形而上学的逻辑呢?譬如苏格拉底指出来的线喻中的四个世界其中层次的东西,它们在实践领域作为逻辑的配置被指出来,也可以看作知识和真理。
两种设想的区别,前者指出论证的普遍原则。似乎可以和正义类比。后者指出的是一种论点。但是这种论点是作为逻辑的东西给出来的。它们无从论证。就像亚里士多德的范畴,或者一门科学中工具论的东西,或者几何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样的公理,它们作为最为在先的东西,不是可以论证过被论证的东西。它们是作为假设而被运用的东西。
但是在善的考虑里,它考虑的是从被假设的理念通过辩证法有根据地上升到作为假设的理念的原则。

13
苏: 因此, 那些 没有 智慧 和 美德 经验 的 人, 只 知 聚在一起 寻欢作乐, 终身 往返 于 我们 所 比喻 的 中下 两级 之间, 从未 再向 上 攀登 看见 和 到达 真正 的 最高 一级 境界, 或为 任何 实在 所 满足, 或 体验 到过 任何 可靠 的 纯粹 的 快乐。 他们 头 向下 眼睛 看着 宴席, 就 像 牲畜 俯首 牧场 只 知 吃草, 雌雄 交配 一样。 须知, 他们 想用 这些 不实 在的 东西 满足 心灵 的 那个 不实 在的 无法 满足 的 部分 是 完全 徒劳 的。 由于 不能 满足, 他们 还 像 牲畜 用 犄角 和 蹄 爪 互相 踢 打顶 撞 一样 地 用 铁的 武器 互相 残杀。

他们 想用 这些 不实 在的 东西 满足 心灵 的 那个 不实 在的 无法 满足 的 部分 是 完全 徒劳 的。
前一个不实在的东西,指满足欲望的东西,对于后一个不实在的东西,作为心灵的需要,善的要求,是不实在的。满足后者的是什么?是行善事,具有智慧,行事正义,它们能满足善的践行的要求。也可以说,心灵对于善的需要,通过践行善来得到满足。这就是智慧的谋划以及把它做出来。它总是正义的。

14
苏: 因此 我们 可以 有把握 地 作出 结论: 如果 爱 利 和 爱 胜 的 欲望 遵循 知识 和 推理 的 引导, 只 选择 和 追求 智慧 所 指向 的 快乐, 那么 它们 所 得到 的 快乐 就会 是它 们 所能 得到 的 快乐 中最 真的 快乐; 并且, 由于 受到 真所 引导, 因而 也是 它们 自己 固有 的 快乐, 如果 任何 事物 的 最 善 都可以 被 说成 最 是 自己的 话。

知识和推理引导欲望,使之选择和追求智慧所指向的快乐。
这里的欲望,是离开具体的承载快乐的东西,作为欲望的目的给出来的东西。因此,人可以脱离饮食和男女它们作为带来快乐的载体,而着眼于目的的快乐本身,从而为智慧指向的快乐腾出位置。类比语言和意义的关系。不同表达式可以涵义相等,涵义不同的表达式可以意谓相等。这里考虑的是意义的东西,结果的东西,目的的东西,人在实践中所归于的自身的需要。快乐在这需要的东西而言凸显。

15
善是善的东西之为善的本质。合目的性仅仅指出的是实践中怎么做的规定性。它还并不触及何为善。善是对于本身人的种种目的或要求本身的审视的一个原则。而非对于从目的到怎么做的审视。
善作为一个要求作为目的本身的审视的原则,判断一个东西是善的就要有根据。这产生辩证法的运用的要求。
这就要回到一个目的,它要回到人对于自身的审视中来。这里考虑的是总体审视的统一,而非局部的统一。欲望和善就在这里分野。智慧也在这里产生。而正义,是智慧的实践,理性的践行。我们总是对于一种事情一种目的谈论它的正义与否,而不是对于怎么做谈论正义与否。正义是对于总体上统一的东西的谈论。

苏格拉底在社会生活中的城邦看作可以设想的最大的整体,善在城邦中得到体现。或者说,理想国就是善作为逻辑的逻辑对象。
在个人,灵魂就是可以设想的最大的东西。灵魂就是在个人而言善的逻辑对象。
逻辑对象和经验对象的区别。后者是先于关于它的思想而给出来的。类比亲知知识,对象是在先给出的,概念是基于对象的直观而给出的或产生出来的。前者,逻辑在先。对象即逻辑的产物。

善不是共相。
共相是认知上对于概念的分析产生的东西。把一个概念看作其诸内涵(它又是概念)的集合,指出其中先天的内涵,范畴,是共相的分析。或者从红苹果,红太阳,红的火,中分析出共同的概念红。
而善和善的东西之间,是根本不同的东西。类比理念和把它在可见世界中做出来的东西比较,是根本不同的。它们之间是本体上的因果之间的关系。而非共相的分析。线喻指出的四种世界,是对于这种因果关系作为普遍逻辑的指出。

16
从苏格拉底的城邦总是要求一种统一可以看出这一点,它作为一种逻辑对象的情况。城邦总是基于统一的条件创建的。苏格拉底在此要造就的是理想国,作为一种理念的实践的结果的城邦,而非现实中先于理念给出来的城邦。它就理念的造就物,就此而言把它称为逻辑对象。它是逻辑的产物。善就是这逻辑。
这还是没有回答什么是善。但是触及了何为城邦和灵魂。

在命题里,逻辑对象可以谓述别的东西。真谓述命题。一个数谓述一个类,一个其项一一相应的类所构成的类,或者项上一一相应集合所构成的集合。
类比红谓述红苹果红太阳。
区别在于后者红根据在先给出的对象而给出。前者中,真或一个数在本体上不是基于一个命题而给出,不是基于一个一一相应的类的类而给出,而是真和一个数作为在先于命题和这个一一相应的类作为逻辑给出来了,而在这里作为在先给出的东西逻辑对象的东西用来谓述它们。红作为概念也谓述太阳。但是,这里的区别,红作为概念谓述对象,真则作为逻辑对象或者说作为命题的本质在意谓相等的意义上谓述命题。对象处于概念之下是经验的偶然。这个苹果是红的绿的黄的...,甜的或酸的涩的以及各种共同的组合。但是命题作为真值涵项,其下的项只有真或者假两种可能。这是有限项对于一个类的完整划分。真是逻辑,还在于语言作为关于世界的谈论而言。这就把假剔除出去了。我不考虑假,或者假命题基于指出其假而言,我考虑的还是真。真是逻辑。
这就是性质和本质的区别。逻辑对象指出的是一个东西的本质。体现在它谓述一个东西时是在意谓相等的关系中作为谓述。而概念谓述对象,对象处于概念之下,不是意谓相等的关系。概念和意谓相等的关系不同。后者是前者的一种特殊情况。

(对象谓述名称的意谓,对象由于是经验的,所以不是逻辑对象。逻辑对象在于根据表达式自身的给出方式就可以给出来的东西,并且它是满足的。概念词意谓概念,由于概念的不满足性,不是对象。真和概念的区别,真是逻辑,因而可以自身作为对象。可以单独被拿出来对象化地考虑。概念文字对于基于真而真的推理就是证据。数作为逻辑对象,算术可以脱离经验单独被考虑,作为一门学科,也是一个证据。红这样表示性质的概念,由于其经验性而是不满足的。它只是概念而不是逻辑或逻辑对象。但是,在考虑一和颜色空间时,它又是逻辑。就如同苹果,椅子这些概念都由于它们在人的世界生活世界中据有某种角色的指出,它们处于一个概念空间中。就这种角色的具有而言,对于整体的概念空间了考虑而言,它们又是逻辑的东西。具有某种先天性。在颜色空间里,譬如对于颜色的划分,红橙黄绿青蓝紫。这里是一种颜色空间的指出。而非仅仅这个东西是什么颜色的考虑时只是一个经验情况。这里考虑的是逻辑的东西先天的东西。一个先天运用的例子就是,和数学或概念文字的基于真而真的推理类比,考虑混色的情况。黄和蓝混色总是得到绿。红和黄混色得到橙色。这里有一种类似算术一样的先天。)

善作为实践中的原因,对于善的东西而言,也是实践中的本质而非认知中的性质。

离开善,就没有人的任何价值判断,及作为其践行而做出来的东西。世界对于人就仅仅只是欲望的要求满足的结果。这会带来逻辑可能性上的矮化。失去人的有意识地造就自身的可能。理想国和灵魂作为统一的东西,就是这种有意识的东西作为人对于自身的理解(作为主体)和造就的东西。灵魂不是欲望的冲动,城邦也不是。不然它们就不再具有统一的要求,不是统一的东西了。这样的话,灵魂和城邦的内涵就不同了。二苏格拉底考虑的是有统一这个定语的城邦和灵魂。这是对于城邦和灵魂的本质的赋予和塑造。它们作为人自身塑造的产物,而不能脱离何为善的考虑。机器或自然现象如风中滚石可以不对自身的运动负责,只是纯然的被动性和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但是人一旦自身要求什么,就总是基于自身作为主体而言。人作为主体,首先就是知善恶,有意识。对自身的行为负有责任。不再把自身行动的原因仅仅归于外部的推动,这里始终存在一个自身存在的使然。这就是人作为主体的存在。

这是指出一种逻辑位置,先于这个位置上能填充的内容就能先天地或作为逻辑指出来。

苏格拉底的理想国和灵魂,突出的不是他那一套怎么做的方法,而首先在于突出现实作为人的世界是人自身造就的东西,人对于自身所做出来的东西负责。而非把自身行为的原因归于风中滚石那样纯然的被动和对于自身的目的的不存在和无意识。这样,理想城邦和灵魂作为统一的东西被考虑,首先突出的是它们作为某种有意识的要求的东西。
类比弗雷格的逻辑对象。真和数在意谓相等的方式上谓述一个命题,一个一一相应的类的类。苏格拉底,在人的世界中对于原因的认知上,从表象进到可见的东西,到理念,最后到善。灵魂和理想的城邦不是作为经验对象给出来的东西。而是基于善作为逻辑的要求的产物。它们可以和逻辑对象类比。理想国突出的是作为逻辑的善,而不是关于城邦的谈论中的那些统治术。放在近代个体主义对于古代整体主义的取代的语境里,方法可以全变了。苏格拉底所轻视的法治和民主,在近代个体作为在先于整体,作为人权这种逻辑的要求之下的产物,它是近代的理想的东西。类比于苏格拉底的理想国。但是它们方式上的迥异之上,是人作为主体的愈加鲜明的突出。

就人作为主体而言,它突出的人的本质,不是欲望,而是善的要求。
灵魂也是在这种人作为主体的结果而言被考虑,作为人自身造就的统一的东西被考虑
灵魂并非总是统一的,但是我在一种统一的要求下来讨论灵魂,考虑怎么做到它的方法。这就是理性对于欲望的辖制。
不是自然之中不允许统一,而是自然之中难以期待这种统一,在欲望的冲动之下,找不到自然的统一。人只能自己来造就自身的统一。这就是基于善或一的要求产生出来的践行,就是做的理性。

17
青春期之前,欲望落在客体上。但是青春期性唤起,性的欲望强烈地把我落在人作为对象里。这时就要求一种人对于自身的自审,反思。对于人的欲望不同于对于物的欲望。物服从自然规律的支配。我可以基于自然规律的知识给出达成对于物的某种要求的怎么做。而对于人的欲望的要求,却不能这样。这种要求要落到实处,不能落在人作为客体的情况,而是落在作为主体的情况。虽然基于生存诉求中的人性固然,人可以通过逼迫人的生存来把人客体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只能作为客体。它不是逻辑,而是一种选择。就像堕于欲望也是人的选择而非总是如此这般的逻辑。

18
苏: 因此, 如果 作为 整体 的 心灵 遵循 其 爱 智 部分 的 引导, 内部 没有 纷争, 那么, 每个 部分 就会 是 正义 的, 在 其他 各方面 起自 己 作用 的 同时, 享受 着 它自己 特有 的 快乐, 享受 着 最 善 的 和 各自 范围内 最 真的 快乐。

作为 整体 的 心灵
这里可以看见心灵和城邦的可以类比的地方,或者说它们一样的地方:作为整体,要求的统一,或作为整体上统一的东西。这就不仅是对于城邦或心灵的没有要求的情况,而是考虑具有定语的东西:善的城邦和善的心灵。在这里,善就体现在整体的统一上。善的东西就是整体上统一的一。一个东西可以有不同的可能性,善的东西在于突出一个东西整体上统一的情况,一个统一的一。

这里的多怎么统一?
在认知里,多可以统一到同一个共相下。
但是这里的一,在于在多里把一做出来,这就是把多作为做出来的东西,统一于理念里。这是一种用超越于多的东西来统一多。不是从多之中分析出既有的共相的东西。

这里是一个实践问题而非认知的分析问题。

原文这段话,指出一种各安其位。就是说,欲望就其必要的满足而言,是合理的。但是,欲望本身是一种局限的局部的东西,它不能泛化或无限扩张到作为理想的东西,它不是一种整体的要求。就整体统一的一而言,它不是欲望的需要节制,而是多多益善。没有太好,太正义。

善 理解和欲望 相应于超我 自我 本我

19
善和知识 真理的关系,后者作为前者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类比 音乐的美和乐理 关心人尊重人和礼貌得体

20
分辨欲望和善的东西。
前者本质上是被给予性。类比康德的感性接受性。这里的感性还是在现象之下以达成现象或客观经验的统一为自身的要求。通过知性的综合统一达成。它还不是审美中谈到的感觉的东西。
欲望也是这样的感性接受性。不同的在于感觉材料作为客观经验的多,欲望则在于意志的直接唤起。在这意志里,再没有别的根据:我为什么要求这个而非那个?这里只是简单的唤起,碰到的是哪个,唤起的就是对这个东西的欲望。
而善的东西,在于突出目的本身何以作为我的意志对象或作为我的目的,具有根据地给出。这里目的本身不是简单地被给予性,而是基于某种可思的东西基于某种逻辑认知而被产生出来。它是理念,是承载理念的东西。它本质上是理念。并且它作为理念是第一人称的有意识的要求。不然,这理念或目的本身还没有凸显。人还有某种程度,无意识。而善本身,就是突出这种理念的实践中的普遍逻辑:超越的东西的有意识的践行。理念之于做出来的东西,是根本不同的东西,是超越的东西。

有意识的本质就是作为既有的东西的超越的东西,它造成了既有的东西的超越的使用中作为嵌入角色的东西。按语言游戏,生活形式和实在(不是苏格拉底的实在)之间就是这种嵌入。用法指出嵌入方式。但是用法是受前两者规范的结果。把前者说清楚了,用法也就完成其工作了。用法是一个逻辑上的东西,不是现实的东西,不是自足的东西。
善要指出的就是这种超越性作为根本不同的东西之间的关系。如果要把善落实到什么东西上,就是人总是具有的to be的一的要求及其践行。这一就是意义和原因的追问。只是这里的一,不是追问自然界的原因。自然现象a的原因对于a来说是一个自身之外的东西。但是对于人在善或者一作为自身的原因的考虑里,把自身的想说和做归于这原因,是在一种反思中从自身发掘原因。在本体上,自我意识的一,自明或自觉的一是在先的。它是认识上反思所要求的那个超越性的一。反思指出一个超越的东西作为统一多的原因。这就是说反思本身就建立在超越性之上。从而,我或我思是超越的。它作为一切存在的兆端,原因。它就是善。善突出的是人有意识所做出来的东西,有意识的活动,有意识的存在。有意识就是明了自身的要求的践行和实践。践行,是逻辑或原则在先。实践,是目的在先。

善的理念,考虑的是表象,可见和可思的东西作为人所造就的东西而言的本质。是把世界看作人的世界的本质所在。它突出的是任何东西作为人自身造就出来的东西,突出人的创造作为世界的肈端,或者说第一原因,作为诸理念的原因的理念。而理念之为理念在于它作为可见世界中做出来的东西的原因。理念的考察总是置于践行或实践或因果中原因的东西来看,它们作为理念的逻辑配置的东西

在探究大自然时,自然现象总有所服从的自然法则可探究。在我们了解一种现象服从的自然法则之先,就可以说存在这样的自然法则作为自然现象的因果相继之间的如何从一个产生出另一个来的原因。这原因是现象之外的东西,自然法则。
基于世界作为人造就出来的世界,认知和理解/实践的产物,它们必然在人自身之中或者说需要在人自身之中追究造就这一切的原因。这原因归于善这个名称之下,称为善的理念。善造就出这个世界,或者说实在,但是造就实在的东西或原因必然不是实在的东西。一个东西不造就自身,总是基于一种更高的东西造就出来较低的东西。
理念在可见世界里把自身做出来,这就是说可见世界里被造就出来的东西,并非仅仅以其自身被看待,而是被理解为理念的东西。类比语言和意义的联系,是一种逻辑配置的关系。不能离开意义谈论语言。不然语言就不成其为语言。
现象和表象也是这样的关系。我总是把表象看作拔作现象的东西。离开这种用法,表象就陷入和实在或世界脱钩的情况。在表象层面上主观随意地判断,没有根据地判断,远离知识和真理。
这指出了善的作用里,总是以知识和真理为条件。本体上善先于知识和真理,这里善作为一种世界中的东西的要求,它产生出知识和真理的要求来。类比康德从事物到语言,决定经验总是真的。和弗雷格从语言到世界时总是要求句子意谓真。真是逻辑,就是相应于这种句子的用法(刻画世界)而决定的意谓真的要求。

善作为实践中分有的东西,在考虑理念的原因时,善作为不是某个东西里分有的东西,而是作为这理念的原因本身。善在此作为对象被考虑,虽然这时,善的定义还是没有出现。通过善指出的,是一个逻辑空位。
补充这个位置的,不是别的理念那样的实在。苏格拉底说善不是实在。能够补充这个位置的选项,可以爱智慧,或者先天的一的要求存在冲动,或者to be的冲动。它们的共同语言特点,都不是存在,而是产生存在的一种要求的东西。要求直接和意志相关而非和知识相关。是它们产生出实在和知识来,作为人的世界的原因。

苏格拉底的线喻,指出的是逻辑的划分。但是这个划分没有把四种东西的联系或这个逻辑指出来。线喻在语言上平面化地把它们罗列到一起来。
日喻和洞喻里突出了这个逻辑联系。但是只是在比喻的方式中指出这种因果关系。线喻里也指出这种因果关系,通过事物和事物的影子的因果关系,实在的理念和可见世界中做出来的东西之间的因果关系。
但是善不是实在,没法比喻。只是把它作为万物包括理念的原因而指出来。
善作为理念的原因,怎么有根据地指出它是什么?怎么谈论理念的原因。
分析的方法。可思的理念和可怜的东西,在后者中把前者做出来这种联系而言来理解两者的关系。在这里分有善。但是善还不是这里特定的原因。怎么分有?指出这个关系中实践的普遍逻辑,是关于理念和可见的东西之间的联系。而进一步分析地指出这个联系中普遍原则的东西,则是在较低的东西里把更高的东西做出来。这里突出的是人的实践的超越性。但是把一个东西做出来,是在较低的东西里的谈论。这里就可以在较低的东西里谈论一种标准,谈论落到实处的根据。做出来或没有做出来或逻辑上不可能做出来,都是要有根据的判断。辩证法就在这根据的指出而言在论证的基础上对于善的要求的落实。善作为要求,是从一种设想开始的,通过辩证法或通过论证,才算有根据的关于世界的逻辑上可能的善的东西。
理想国和灵魂作为统一的东西,可以要求的,在逻辑上成立的,可能的东西,它们是基于善而产生出来的东西。就此而言,善就是一的要求。而灵魂,城邦作为直接基于这种统一的要求的产物。它们不同于目的在先的目的符合论的善,它们是目的或对象本身作为基于善而产生出来的东西。

21
灵魂和城邦,在苏格拉底,要强调的不是其作为自然世界的东西,不是其多,而是其作为人所要造就的统一的东西。既然是人自身所造就的东西,就总是可以讨论其原则,即何为理想的城邦,何为好的灵魂。苏格拉底给出来的,是协调统一。

并且,在实践里,城邦和灵魂都作为承载更高的东西,作为通过它们把更高的东西做出来

对于在下的东西对于多的统一,要基于更高的东西作为实践中统一的轴心。这里总是有一个超越性:基于在上的东西把作出在下的东西,或者在下面的东西里把在上面的东西做出来。
这里始终并非只是停留于事物自身之中理解它。我从表象中考虑的是认知到的是客观的经验,现象的东西。从可见世界里人做出来的东西里,是它作为人造就的东西理解它所承载的人的需要的满足。理解到它在人的世界中的角色或位置,而非作为自然界中的东西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一切都渲染上人的色彩,人的作用,并且突出这种人的作用。
从理念到善的一步,理念作为实践中和可见世界相对的东西,可思的东西,突出我的所思的原则。既然作为人的世界一切的原因最后探究的是人在其中的决定性的作用,总是可以合理地设问人的所思要求一个总得原则,普遍的原则。一方面,是对于多的协调统一,作为要求对我提出来。另一方面,统一多的轴心,在实践领域,是超越于多的一。但是,这个一不是多那样直接对人给出来的。和多的给出相对,它是需要我的探究的结果的东西。它就是苏格拉底的智慧。而对于一的探究,归于一种我的先天的一的要求,to be的要求。可以把它看作人的生命冲动。它是自发动的,相互咬合带动的齿轮系统中自带动力的或自带发动机的第一个齿轮。

22
反思需要一个支点,或者一面镜子。反思总是基于支点,镜子而作出的对于自身的审视。指向普遍逻辑的反思就是通往善的进程,它们是超越的。
反思和分析的关系。普遍逻辑的分析是一个东西搁置其个别性,用一个表示普遍性的逻辑中的位置的东西来取代它,留下的,就是表示普遍性的逻辑。这样,逻辑是分析的结果。
但是,我们又说逻辑是反思的产物。这里的反思指的是什么?大概是把自身对象化,然后才能作出逻辑的分析。思和反思的区别,苏格拉底关于理念的两种情况里作出了说明。数学里,对作为假设的理念作出运用。而对于作为假设的理念探究其假设的原理,它上升到原理的东西,这就是原因的上升。善就是从理念上升到其产生出来的原因。
一种是从假设的东西的运用到其结果的东西,另一种是从假设的东西上升到其运用的原理,或者其原因的东西。

这个支点,或者镜子,就是反思中所要考虑的东西。我基于某种考虑审视自身,得到的结果就是所考虑的东西的给出。
判断本身就可以看作对于个别的东西的概念审视,产生为概念所刻画火把捉的对象,就是一个经验命题。
一般把审视看作反思,对于审视本身再作出审视,指出的则是审视这个行动或者判断本身的普遍逻辑。对象是对象。审视或判断是一个行动。它产生了具有逻辑结构的判断或命题。对于审视的审视就是指出这种审视所产生的命题的普遍的逻辑结构。
数学或科学作为假设的东西的运用,是一种行动。对于这种行动或数学运用(思维)的审视,一种是普遍逻辑的指出,但也可以是数理逻辑的知识。类比自然科学从现象的探究中产生出自然规律的知识来。后者不是人的知识,而是经验世界的知识。而普遍逻辑揭示的是人的思维形式。它并不归于经验世界或世界的客观性经验性特殊性。
自然科学的自然规律的知识,数理逻辑,指出的是特殊的知识,但不是经验的知识。普遍逻辑指出的是人的知识,是对于人自身的认知的结果。

23
在原因的追溯里,对于可见世界的东西,其统一落到理念的东西上。进而,理念作为可见的东西的原因,要落在辩证法的要求的满足里。就是说,要有根据或有论证才能这么说,它是真的。
对这个行动作出普遍逻辑的分析。善的东西之为善,其本质在于善。善的东西作为善这个理念的逻辑对象。后者的本质是前者。而具体的论证,辩证法的具体的运用,要看成论证活动,辩证法的运用的东西。它们也是逻辑对象。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分析:善要落在辩证法或论证之上。这里指出的是智慧的洞见中对于一个判断的根据的要求。而作为总是产生善的东西的正义,它是基于智慧对于激情和欲望的统辖,智慧作为理性的轴心:理性正是指基于智慧的洞见,给出一个一,来统辖激情和欲望。理性就是智慧的实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837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5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417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48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24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54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69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16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66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77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40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12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6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25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14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14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