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叛逆?我个人看法是:“叛逆”这个词是相对于正统、规则、纪律而言的,反对这些东西的行为被我们称为叛逆。心理学家们研究孩子的的成长过程有几个叛逆期:喜欢说“不不不”的2岁左右,7-8岁讨人嫌的时期和青春期。其实叛逆的背后都有一些生理发展带来的心理变化。所以叛逆其实是孩子在宣告“我不一样了,你们要用不一样的方式对我(关注我同时不要约束我)”。
所以叛逆不是一个时期,每个孩子都会叛逆,这是事实。父母会经常采取大喊大叫、恐吓、惩罚等方式来对待叛逆孩子,然而常常收效甚微,事与愿违。那到底该怎么做呢?这本书中提供了一个10天的行动计划,从“面对-接受-解决-放下”几个方面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建议。译者把书名意译成《叛逆不是孩子的错》就是因为孩子出现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孩子,而在于我们做父母对待孩子行为的反应。书中强调的不是改变孩子,而是父母自己的改变。父母需要承担起帮助孩子的责任。
以前的我脾气还可以,不容易生气,但是自从我儿子上一年级开始,我也成了那样的父母。大喊大叫、恐吓、惩罚等方式或多或少都用过。这些不仅伤害了我自己,更伤害了孩子。感恩加入读书会,让我在这条路上及时刹住了车。这10天的行动计划都很重要。我认为对我来说首先改变的有以下3点:
1、理解孩子的叛逆,学习和刻意练习真正的倾听。我以前会打断孩子的话,还经常说“你应该怎么样怎么样”。其实真正的倾听做到专心、耐心,保持与孩子的目光接触,不要打断孩子、不要随意插话和批评,要让孩子觉得你在认真听着。
2、理解和帮助孩子,避免大喊大叫的陷阱。我儿子做事很拖拉,特别是做作业。这一年来我大多数时候都在催促“该做作业了”“快一点”,每天不厌其烦地说着类似的话,有时候一不小心情绪失控,忍不住发脾气,容易大喊大叫。然而大喊大叫只能起反作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困扰,让孩子知道你期望什么,想要什么,并运用轻声细语沟通。
3、肯定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赞美鼓励孩子。前几天,我跟一个搞教育的老师聊天,她让我说出孩子有哪些方面的问题,我立马毫不犹豫地说出了好几个问题。当她让我说出我孩子的3个优点时,我竟然要思考一下才慢慢说出了3个优点。这才让我意识到我每天关注的是孩子的问题,还无形中给他贴了标签。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不能随便给孩子贴标签,孩子的个性是丰富的,孩子也在不断地学习和发展。我们作为父母,要理解孩子,相信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有点并赞美鼓励,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而不是抓住孩子的问题打击他。
践行和修正的过程,就是自己成长的必经阶段。当你从行为上有意识调整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亲子关系悄悄地变化着,亲近着。今天我就分享以上3点,这本书还需要多听几遍,并真正去做,做到知行合一。持之以恒,真正给孩子无条件的爱,陪孩子一起学习、提升、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