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物:妇产科医生,三个孩子的妈妈吉田
事件:工作,育儿,成功申请到哈弗大学的研究生
观点:提高时间密度,坚信“留学”愿望将是自己人生的重大转机
吉田一直都有留学的愿望,奇怪的是越忙碌留学的愿望就变得越强烈。
工作每天从9am~5pm,下班后要飞奔到保育园接孩子开始扮演三个孩子妈妈的角色。
可是她一天却活出了25个小时。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2
安排“充电时刻”
为了考研究生吉田每天要学习做试题。她白天要上班,晚上要做妈妈。
根据自己的情况,她选择晚上9点和孩子一起睡觉,凌晨3点起床开始学习,把给自己充电的时间安排到了凌晨3点到6点,学习任务在早晨赶在孩子6点醒来之前完成。
把专属于自己的时间安排到了一天的最开始,是因为她觉得在专属于自己的时间做有益于自己的事情,内心能得到满足,从而能让她以更宽广的心胸来对待孩子。
这样的做法和安排充电时刻的两个原则不谋而合。
原则一,一旦决定了充电时刻不随意改动;原则二,每天只安排一个充电时刻。
3
吉田妈妈选择充电时刻的方法非常值得我借鉴,因为我发现如果把所有要做的事情放到一天结束,等孩子们睡了以后的话,战线太长,我的心里会一直惦记,反而不能专注于白天的其他事情。
偶尔有几次早起的时刻,我基本完成了想要做的学习任务,会感觉一天都蛮轻松,只是当时没有认真考虑早起的可能性。
不过我倒是学会了去利用工具,这年头不会利用几个工具的不多了吧。
最早尝试的思考工具是思维导图、之后到现在更多使用的是方格笔记本。把脑袋里的很多东西例如计划、待办事件、一些感悟搬到纸上以后,感觉轻松了不少。剩下的就是积累了吧。
在安排生活中我尝试过好几种组织工具计时器,iHour、aTimeLogger、时间流、TimeRecorder,但是这些都不能很好地适合我的情况,没有达到产出高于没有工具的原则,相反很多时候我为了使用工具而单另花费时间和精力。
直到我使用了倒数计时器,每次只设定25分钟的时间,这让我清楚地知道读晨读做笔记要多久,看书做笔记用了多久,参与小记的整理和校对用了几个25分钟。于我的情况,计算几个25分钟比记录从几点到几点对我来说更简单,效率更高。
资源工具从之前的很多个公众号和社群,被减少到一社群、一饭团,没了。这两个高质量干货中的干货资源就够我学习的。
4
对于“趣味点理论”现阶段的我不是特别赞同。因为积点就意味着要去专门花时间记录和换算,然后去衡量每一件事情是休息还是学习。而我认为一些事情本身就是学习和休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
如果现在的生活本来就十分简单,那么也没有去换算的必要,因为我从来不看微博、刷朋友圈在3天10分钟以内的频率。不是我懂得自律,是我真的没有时间。
书中的吉田医生也提到她的学习充电时刻也并非雷打不动,这也包括她工作、育儿和家务。她有时候也会一觉和孩子睡到早晨6点甚至更晚。
我理解吉田医生的这句话是从,我可能是那种特别容易给自己上了紧紧的发条的人的角度出发。如果你也是这种人,可能和我一样需要的是简单更简单的生活,和别忘了偶尔送一下自己的发条。
20170805 晨读题目:3个小习惯,打造你的高效行动
参考书《如何成为一个学习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