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连“你是谁?”这个问题都回答不了的话,请不要说你懂运营。
我记得三节课创始人,《运营之光》的作者黄有璨写过一篇《为什么我认为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是运营驱动》,黄有璨从各个角度分析了“运营”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我暂且不对文章的内容做任何评价,但有一点我相信是大多数从事互联网工作者或者说运营工作者所公认的——运营的细分化及专业化。(文章所提到的人跟我只有半毛钱关系—我认识他们,他们都不认识我,他们也没给我半毛钱,所以不打广告)
运营逐渐作为专业化的形象被大众接受,对于运营工作者而言无疑是一大喜讯,包括我自己。正所谓没有伟大的企业和个人,只有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赋予了运营更大的使命。但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不管在任何一个时代,一个领域,能做好而且有所建树的人都只有极少的一部分。这一部分人,他们可能出身不同、背景不同、行业不同、性格不同、价值观也不同,但有一样东西却出奇的一致,那就是他们对自己足够的了解。
比如在运营领域里面的《从零开始做运营》的作者张亮、《运营之光》的作者黄有璨、罗辑思维的罗胖子,如果你听过他们的演讲或者看过他们的文章,你会发现,看到他们的作品就好像看到了他们本人,有时候你打开了一篇不知道是谁写的文章时,刚阅读完第一段,就会感知到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前提是你之前对作者有所了解)。
之所以他们能做到这样,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商有多高,经验有多丰富,而是因为他们的作品与个人融为了一体。接下来就是我们要讲的重点内容了...
我个人认为,运营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是产品与用户之间关系的一种管理;管理的本质是为了提升效率。
任何一个产品或服务,我们在运营之前都会想到先要做好“产品定位”。
产品定位的目的,无非就是让大众能够快速的对产品形成一种独特的认知,以致能够帮助产品找到合适的用户并且让用户更快的记住它。如果把人比喻成一个产品的话,那产品定位就是个人的价值观、个性及特长的体现。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价值观,每家企业有每家企业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决定了个人或者企业的差异化,差异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你的识别度。如果别人能够更快的识别你,一定是因为你的某种观点或者行为。而你的观点和行为是由“看不见,摸不着”的价值观决定的。
比如有一次我的一个朋友,他打算介绍一位他的朋友给我认识,我们约在了一家就近商场的一家咖啡厅,由于堵车,我迟到了3分钟。当我匆匆忙忙的赶到时,他的那位朋友脸色明显有些不满,他说:“尽管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但是我对于你的迟到还是有一些不满,因为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如果别人不尊重我的时间,我会认为他也不尊重我。”当时,听到这个话我心里也有些不舒服,毕竟是第一次相识。但是后来仔细想想,反而我非常欣赏他的行为。正因为他的个人对“时间”的价值观—时间就是生命,尊重时间就是尊重生命;所以才表现出第一次见面时的行为。
再比如,三节课的定位里面有一点是“有情趣”—逗逼趣味内容。如果你看过三节课里面的文章,你会发现内容严肃但不古板,带点逗逼趣味。之所以内容会带有这种定位,我想主要的原因是,三节课的创始人以及员工都是有点逗逼情调的人,这点我完全可以证明。在2016年下半年,黄有璨在深圳发起了一次“深圳粉丝交流会”,黄有璨现场的演讲和表现已经展露无疑。
之所以花这么多口舌去分析这个观点,是因为我确实发现大部分人都在拼命的学习各种运营技巧和知识,掌握了不少“术”,但做出来的东西总是少了点韵味。这正是“有形而无神”的原因。当你学到了产品定位的各种技巧的时候,说起来头头是道,感觉自己啥都会;一旦做出来,就无法达到别人所说的那种效果。比如我认识一位做自媒体公众号的朋友,他原本是一个说话非常严肃,做事非常严谨的人,平时也不爱开玩笑;但是为了博得用户的喜欢,他总是强迫自己用一些“玩笑”甚至“俏皮”的内容,用户不仅不喜欢,反而说他做作。
所以,不要去一味的模范别人对产品的定位技巧,而要看清楚背后的基本逻辑规律。
产品最好的定位方法,就是根据你个人的价值观和性情来确定。这样你的产品才有“魂”,才能将你自己和产品融为一体。要做到这样,你就必须先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喜好、性情到底是什么?
时间还早,我们按照同样的基本逻辑规律再来叨叨“用户运营”的问题。前面我们提到,运营的本质就是管理,是为了提升效率。
用户运营的目的就是,让用户喜欢并持续使用我们的产品。
同样,我们把一个人比喻为一个产品的话,用户运营就相当于,如何让别人喜欢我并且愿意持续的跟我交朋友。想象一下,我们是否会遇到以下的一种情况:
当你认识一位新朋友的时候,刚开始你们关系很密切,甚至还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可是,一段时间后,你们的距离就越来越远,交流的越来越少。为什么会这样?我相信肯定是有很多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的导致的。但是不管有多少因素,终归只有一个——现在的他,与你刚开始认识的他不一样。这就是个人价值观与个人行为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你原本以为他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正如他自己讲的那样),但后来通过一些事情发现,他并不是如此。
用户运营也是同样的道理,当产品定位为“有情趣”的时候,如果你的内容是严肃、古板、千遍一律的,你的用户一定不会持续的喜欢你。不管你做什么样的活动,他都将不再取信与你。如果我前面所提到的新认识的朋友,他第一次给我的感觉是“他很珍惜时间”,假如在我们后面的交往中,我发现他自己经常迟到,那我会怎么想?我必然会认为他是一个言行不一的人,可能我不会继续跟他深入交往甚至断交。同样,如果在见到黄有璨的时候,他像古板、严肃的中学老师一样,你觉得下次当我看到他的逗逼文章时,心里会怎么想?(当然,还有可能有些人平时不善言辞,表面冷漠,但内心却带有幽默和逗逼,但文章表现出来的却是逗逼幽默。)
所以,要做好用户运营,技巧固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言行合一,即产品定位与产品内容保持一致。
阅读完这篇文章,可能有部分朋友会有一个很大的疑问:到底该如何了解自己?我的价值观又是什么?....
如果明天有时间的话,我可能会写点东西,当然,只是可能。因为这不是我的义务和工作,完全取决于我的心情。(当然,你也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尝试着分析一下,我个人的一些特性或者价值观。这样有便于你能够更快的了解你自己。)
我是“真有灵性”,我不想成为任何的他人,只想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