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心理咨询师、讲师 夏彬 坚持原创分享第686天 (约练+地面咨询)第512次 2022.01.14
无意间看到一个视频,一女子一口气剪烂了婚纱店几十件婚纱,原因就是婚纱店不同意退还女子3500的拍照定金……
在此无意评论谁对谁错,只想到了心理学中一个著名的理论:课题分离
阿德勒断言,人的一切烦恼的根源就是人际关系,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阿德勒认为,只需要考虑一下 “某种选择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就可以,谁来承担这个结果,那就是谁的课题,谁就有这件事的选择权和决定权。
课题分离也意味着独立,独立不会加剧人和人之间的隔离。真正让关系产生隔离和疏远的,恰恰是含混的共生和浆糊逻辑。
阿德勒用这句话来形容课题分离,叫做“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倘若无视本人的意愿而强迫其“改变”,那结果只会是日后产生更加强烈的反作用。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课题分离的精髓,还可以用一句老话来概括,那就是“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听起来很简单,但操作起来太难了!因为生活中,人跟人之间的牵绊,不是简简单单能够说得清楚的。尤其是在跟父母、配偶、孩子、朋友、老板、同事这些人的关系中,不仅要考虑这个事本身该怎么样,还要顾虑对方情感上的感受,并且承担对方这种感受带给你的影响。
因此,阿德勒认为,课题分离并不是说放任不管。交互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课题。KPI完不成,你与老板的交互;另一半情绪陷入低谷,你与Ta的交互,这些,都还是你的课题。
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人有选择回应方式的自由。选择什么样的回应方式,选择什么样的交互方式,这些,就是你的课题。
相比于选择不管不问,相比于选择干脆切割,你完全可以选择跟Ta一起承担起来,同理共情,帮忙分析、出主意、提供情感安慰。当你把这些都做到了,怎么去面对风浪,那才是Ta的课题。
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美国神学家Reinhold Niebuhr写过一段著名的宁静祷文,充满了智慧的光芒:
神啊,
请赐予我平静,好让我能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
请赐予我勇气,好让我能改变,我能去改变的事;
请赐予我睿智,好让我能区别,以上这两者的不同。
因为3500元定金,那女子大闹婚纱店,怒剪32件婚纱触犯法律造成更大损失也好,一不小心肚里的孩子有个闪失也好,哪一项的损失都大于3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