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余华的《活着》是在高中那会,也许是因为少年人懵懂的心,并没有真正去品味福贵的一生。
等到大学了,对于未来过分担忧,总是在想自己这平凡且普通的一生到底要怎么过。
我去图书馆再次找到了余华的《活着》,看得慢一点,投入一点,去经历去体会福贵的一生。
第三人称的叙述,给人一种抽离感,余华的文字向来不煽情,对世间所有的幸福亦或是苦难都有一种置身事外的冷漠。
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
妻子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女婿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看到最后,你没办法去体会在经历了这一切的老人是怎样的心情。他赶着一头叫福贵的老牛,在田里耕作,带着这一生的回忆,慈祥温和地度过自己的晚年。
在总也想不明白自己究竟为什么而活,到底要怎样活的时候,我看完了这本书。人活一场,谈不上太多的意义,就尽力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开心一些。
余华在序言中写到“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虽然不能很理解,大概就是活着就是活着,无需赋予它意义。
生活的意义是我们为自己找的,心理上的一种安慰。
未曾来到的日子,空想无益。
已经过去的日子,懊恼伤神。
唯有此时此刻是我们所能把握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