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7月6日,大概是1268年前的今天吧,著名的唐朝皇帝李隆基先生做了一个在当时破天荒的决定,他下了一份诏书,大致意思是这么说的:“安禄山,你为我大唐守卫东北边疆,多次打退契丹人的侵略,可谓战功赫赫!同时,你对我大唐也是忠心耿耿的!你的功劳就像汉代的卫青、霍去病一般,你的爵位也应该像韩信、彭越那样高!所以,朕决定封你为东平郡王!”
也就是说,当时的范阳、卢平两镇节度使安禄山被皇帝封王了!这在当时其实是个挺大的事儿。要知道,这东平郡王在当时可是第二等的王爵,在这之前只有两个李氏皇族成员曾经封过这个王(李韶、李续)。而且,安禄山是谁?那是胡人,而且又是个领兵的节度使,这种人封王爵,以前是从未有过的。后世《旧唐书》在这一段里还专门记了一句“节度使封王,自此始也”,可见这事儿在当时的影响应该不小。不过皇帝任性,别人也没什么办法。不过,唐玄宗为啥这么喜欢这个安禄山呢?今天借着这个引子,咱就来跟大家说道说道。
要说这安禄山呢,他早年的经历用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个屌丝。首先呢,他是个胡人,他的父亲姓康,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的母亲是个突厥族的巫女。父亲死后,母亲带着安禄山改嫁到了突厥族一个安姓的将军家庭,所以安禄山的姓氏是从这里来的。随母亲改嫁之后,安禄山过了几年还算安稳的日子,也随着部落的往来迁徙增长了不少见闻,学会了很多少数民族的语言。然而好景不长,开元初年的时候,他所在的部族破败了,安禄山从部落中逃出来,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青年时代。
安禄山的发迹经历可以说十分传奇。他从部落跑出来之后做过很多事,后来在幽州这边有一天因为偷羊被节度使张守珪抓住了。张守珪一开始准备乱棍打死他,结果安禄山使了些小花招,他对张守珪大喊:“大夫难道不想消灭两个蕃族啊?为什么要打死我!”张守珪看他长得白白胖胖又很有胆量,就把他留在了军队里。后来,安禄山果然在对少数民族的战争中立了战功。这就成为了安禄山在军队中发迹的开始。
因为后来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安禄山的形象一直不好,也有很多故意矮化丑化他的描述。但实际上呢,但凡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基本上就没有蠢蛋。安禄山能从一个“屌丝”一步一步走上朝堂,赢得唐玄宗的信任,自然是有他的本事的。
首先,他的外表看起来非常的老实,再加上他本身很胖,所以就给人痴傻的感觉。这当然是他刻意营造出来的一种假象。像皇帝啊大臣啊这些上位者,一般都喜欢手底下有这种人:忠心耿耿又没啥心机,用着放心。所以,唐玄宗也好,李林甫也好,这些人青睐安禄山,跟他营造出来的这种形象是分不开的。
其次,安禄山非常会攀附各种“关系”,也就是善于“抱大腿”。这基本上算是起于社会底层的人,想向上爬基本的“生存技能”了。像前面提到的幽州刺死张守珪,就是安禄山抱上的第一条“大腿”。后来接触到朝廷中央之后,又迅速的投到了宰相李林甫的麾下。在接触到唐玄宗之后,安禄山努力寻找合适的机会,在皇帝面前“卖好”。比如有一次宴饮,唐玄宗拿他的身材打趣说:“你这么大的肚子里面装的都是些啥啊?”安禄山马上就回答:“都是俺对陛下您的一颗忠心啊!”唐玄宗听了当然很高兴。
再比如杨贵妃当时正受宠,快50岁的安禄山跑去认不到30岁的杨贵妃做“干娘”,这当然是更粗的“大腿”。然后有一次向皇帝两口子行礼,他先拜杨贵妃,后拜皇帝。唐玄宗很奇怪啊,安禄山回答:“俺是胡人咧,俺木有文化不懂朝堂上的规矩。俺们那旮沓都是先拜娘再拜爹的!”皇帝和贵妃两人听了果然又很高兴。
对于这种厚着脸皮抱大腿的行为,后世人当然多有讥讽,尤其是读书人,觉得这么干没有“风骨”。确实,这也不是什么上得了台面的行为。不过呢,咱觉得也得理解,毕竟一个没有任何身份、背景的人,要么就安心在社会底层混着,但凡想往上爬,恐怕总少不了这些手段。有些读书人的言论啊,多少也冒着点“何不食肉糜”的傻气,或者是羡慕嫉妒的酸气了。
最后,必须得说,如果只是会搞关系抱大腿,那最多也就是当个皇帝身边的小丑,“倡优蓄之”拉倒了。真要让皇帝看上你,那还得有真本事,能为皇帝做事才行。这方面安禄山实际上也很不错。安禄山起于行伍,带兵打仗是其本职的工作。唐玄宗诏书里说他可以跟卫青霍去病相比,这当然有吹的成分,不过安禄山在河北对阵契丹和奚族的战争前线,也确实是为唐朝立了不少战功的。最终他通过战争和各种阴谋,基本上瓦解了这两个势力。有功就得受禄么,这也是唐玄宗赏赐他的直接原因。
安禄山的后续故事,这个不用多说,大家都耳熟能详。回到咱们开头的那个诏书,在解释为啥要封王的时候,原文的最后是这么写的:“疆场式遏,且薄卫霍之功;土宇斯开,宜践韩彭之秩。可封东平郡王,仍更赐实封二百户,通前五百户,馀如故。”
玄宗把安禄山比作韩彭。韩信、彭越这都是西汉初年刘邦手下的大将,这两人最终的下场可都是因谋反或疑似谋反被夷了三族的。不知道唐玄宗在马嵬坡吊死杨贵妃的时候,回头看看有没有“一语成谶”的感觉?
1、(北宋)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2、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3、崔明德、任士英著:《安禄山评传》。
本文图片皆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作者:浩然文史·李一鸣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