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古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今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8月20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不仅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举措。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资源是基层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源泉。资源下沉,就是要将政策、资金、人才等各类要素向基层倾斜,让基层有底气、有能力、有条件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政策引领,精准施策。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资源向基层倾斜。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到“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深化,再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加快推进,每一项政策都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基层的每一寸土地。“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精准对接贫困群众需求,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实现了从深度贫困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资金投入,强化保障。资金是基层发展的血液。国家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设立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不断加大对基层的投入。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资金的持续注入为基层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在医疗卫生领域,“强基层”成为医改的重要方向,通过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人才支撑,智力赋能。 人才是第一资源。基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国家通过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等项目,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人才下沉基层,不仅能够为基层带来新的活力和动力,更能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服务下沉,就是要让政府的服务更加贴近群众、方便群众,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小事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各地纷纷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便民服务平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推行“一站式”服务、“代办制”等举措,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这些措施的实施,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基层工作人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把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用真心、真情、真意为群众服务。他们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这种亲民、爱民、为民的作风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在满足群众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各地还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管理下沉,就是要将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的每一个角落,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强化基层党建,发挥引领作用。 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主心骨”。各地坚持把加强基层党建作为基层治理的固本之策,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完善基层党建制度等措施,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自治是基础、法治是保障、德治是引领。各地在推进基层治理过程中,注重发挥自治的基础性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居)民自治;加强法治建设,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注重德治教化作用,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治思想,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社会治理的难点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各地通过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建设、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