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这本书是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教育学及心理学家简·尼尔森的作品。这本书自从1981年第一版出版以来,已渐渐成为全世界越来越多的父母和老师管教孩子的准则。
什么是正面管教?简而言之,它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和善而坚定的态度,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
我是在利用了三个双休日的时间,参加了“正面管教家长班”后,才开始读到这本书的。认真读完之后的第一感受是:既是教师,又是家长,我应该更早接触到这一理念,更早阅读这本话。那样的话,教育自己孩子和学生时会少走许多弯路啊。
阅读时想到的,加上参加家长班学习中的体会,我把自认为最值得分享的几点记了下来。
态度决定一切。
实施正面管教,首先要坚持“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始终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接纳孩子的不完美,远离专横的控制。
和善意味着尊重,要以尊重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对待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理解,接受孩子的感受;坚定,就是父母对原则和规则的坚持,要让孩子懂得在被养育的过程中有爱,更有原则的“坚持”。只有这两点并行,才有可能培养出自律和有责任心的孩子。
还记得那天课上,老师让我们对号放座——你的家庭教育模式属于以下哪一类?1、高和善低坚定2、高和善高坚定3、低和善高坚定4、低和善低坚定。第一类是溺爱型的,比如晚年得子的李双江家庭,第二类是比较完美的教育模式,民主又有原则,第三类是虎爸虎妈型的,对孩子非常严苛,第四类是放手不管型的,比如我们国家一直以来的教育之殇“留守儿童家庭”。
我静下心来,剖析自己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过程,发现在家里我们两夫妻的教育模式偏向于“高和善低坚定”——原则性坚持得不够,对孩子管教放任得有点多,孩子不够自律;在学校里,我做班主任的漫长过程里,是“高坚定低和善”的时候更多——班级管理中,一心求严,尤其是刚刚建班的时候,就想把规矩做实做透,有时不免会忽略孩子的内心感受。现在想起来,真的有些后悔。
本学期的家长会上,我和家长们也交流了这四种教育模式,会后,小宇妈妈对我说:“老周,其实你以前是高坚定的时候多,现在我感觉你越来越高和善了。”我听了,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旁观者清哪!曾经的我,是抗拒做班主任的,感觉这活儿又烦又累又不落好……我甚至偏激地想:那些总是能微笑着面对孩子的学科教师,让他们当几天班主任估计也笑不出来了吧!?小孩子不做规矩还能行?
当我真正懂得“只有做一个正面管教型的家长和老师,才是成全自己和孩子的最好选择”,我发现,态度,它是可以决定一切的——“你把学生当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你把学生当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来尊重,你的心中,才会有生生不息的爱与包容。
对家长来说,更是如此。老师眼中的几十分之一,是你的百分之百。孩子值得你不断地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永远坚持和善与坚定并行。这本书的第一章举了大量的实例告诉家长如何应对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非常贴合生活实际,有借鉴意义。
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人,只有在自己感觉足够好的时候,才会把事情做得足够好。而我们是否想过,你的教育方法,能让孩子感觉更好吗?
孩子会随时随地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如果他有行为不当的表现,那即是他在试图告诉大人:“我感觉不到有所归属。”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一概念,就会善待行为不当的孩子,而不仅仅是针对其不良行为作出反应。
如果我们太过忙碌,根本没有时间教给孩子如何为培养好的品格而学习人生技能,当孩子不守规矩时我们又大发雷霆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不先反思自己:你承担了自己应尽的职责了吗?
如果我们太“爱自己”,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好胜心,常常将孩子拿来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常常将自己的感受凌驾于孩子的感受之上,为什么我们不先反思自己:你是把孩子当成是独立的个体还是认为他们只能依附于你?
……
感觉好了,才能做得好。可是我们,常常在犯的错误却是:让自己的孩子感觉没那么好,甚至很坏。明明懂得没有完美的人,没有所谓的完美人生,可是每个人都在无形中这样要求自己和他人——尤其是孩子,因为他还小,无力和你争!
当孩子犯错时,我们往往急于解决的,仅仅是自己的愤怒,并不是问题。这样的解决过程,是无效的,也是破坏性很大的,完全忽视了孩子的感受。你解决问题的时候,眼里可能根本就没有“人”。
让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当我们犯了错误而受到训斥甚至打击的时候,我们会想要怎么办?是想要马上改正自己的错误吗?其实往往不是。我们可能会沮丧,会觉得自己无能,会决定以后再也不冒风险,会仇恨自己受到了如此不公正的对待,还有可能决心以后好好掩盖错误,想方设法避免被抓到……这种感觉并不好,所以它也不可能使自己接下来做得更好。
这本书能教会我们如何保持孩子好的感觉——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也把它当作一个学习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因为只有不让孩子遭到责难、羞辱和痛苦,才可能让他们感觉更好,做得更好。
比如它给出了“矫正错误的三个R”:承认、和好与解决。教会我们正确地处理犯错误这个机会——先承认错误本身,再抹平犯错误时可能与别人造成的裂痕,接着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承认错误变成一次让人兴奋的探索。
不怕错,并能真正地把犯错当成很好的学习机会,就一定能更洒脱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一句老话,这里的“夸”指的是鼓励。
《正面管教》认为鼓励和赞扬是有着极大的不同的,它用了非常细化的表格来阐明这一点,从定义、指向、态度、控制点等多个角度加以区分。
作为父母或老师,我们是有责任帮助孩子们学习并改进学业和社会技能的。帮助的最好方式,是适时地给予鼓励。鼓励是激发孩子上进心的最好方式。
这本书提出一个观点是非常切合实际的——为了让你给予孩子的鼓励能为你“赢得”孩子的心,就要花时间训练孩子,让孩子的进步为他们带来想要的鼓励。当孩子们好的行为方式得到了不断地强化,自然就越来越能干。
如果只告诉孩子,你想要他们做到怎样,却不肯费事准确地说明这些期盼如何能达到,这样,孩子是不会做到如你所愿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比如我们常常会说希望孩子在学校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如何如何,这样的唠叨你确定说了几十次上百次以后,孩子还会听进去多少?
很多父母因为孩子家务做得不好而生气,但试问他们花过多少时间来教过孩子学会简单的生活技能?有些时候,是你自以为简单,不用教,结果孩子就是一直不会啊。
没有手把手的教,就不应该有过分的期望值。
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还不会使用扫帚,更不会用拖把,把抹布打湿后不知道如何正确拧干……这不是天方夜谭,是发生在我们身边常见的现象。究其原因,是不知道干活的程序,没有掌握方法,所以看似简单的活儿,还是干不好。
我也记得,最初我要求女儿高兴学会收拾厨房的时候,她也就以为只是简单地把用过的碗碟放进洗碗池里就好了。只有明确地提出要求:碗要清洗、筷子要洗好归位、碟子如何洗怎么放、电饭锅内胆怎么洗、炒菜锅怎么洗、洗过的餐具如何摆放……一一交代清楚,并示范,再让她亲手做,在一旁指点,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及时地表达欣赏:“干得好!”如此多次以后,孩子才慢慢学会了不慌不忙地把每件事做好。
放手让孩子去做,让他们觉得自己真的很能干,并得到鼓励,变得越来越优秀。这就是“夸”的意义。
这世上没有完美小孩,也没有完美父母。有的,只是愿意不断坚持“后天进化”的普通人。
读懂了这本书,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同时引领着孩子找到更好的自己。正如书中所说,也许会有那么一天,我们可以坦然而自信地说:“我的孩子并不完美,我也不完美,但我现在真正能够享受到为人父母的快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