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09—张欣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绘本是《旋风小鼹鼠》,这个绘本原本买给我儿子看的,我在给他讲述的时候,发现自己也被这个故事深深吸引,当孩子睡着后,我自己反复看了好几遍,深有感触。原来绘本不仅仅是孩子的读物,大人也可以读,而且能从中获得意外的收获。
《旋风小鼹鼠》是《我的情绪小怪兽》作者安娜·耶纳斯的新作,她再一次带给了我们惊喜。细数作者的求学经历,她一开始学习的是平面设计,后来又跨界学习心理学,获得了艺术与情绪教育的讲师和艺术治疗师的资格。所以她能巧妙把艺术和心理学两个学科有机结合在绘本故事里:故事从心理学角度讲述,内容有深度;配图用纸板制作,有创意又有趣。
本书中讲述了一只小鼹鼠无法安静下来,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因为他总是打扰到他们,大家给他贴了很多负面的标签。他之所以被叫做“旋风小鼹鼠”,也是因为他多动,一分钟也无法安静。小鼹鼠的爸爸妈妈也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决定带他去见森林里的魔法师。在那里小鼹鼠得到了肯定:他可以自如地表达自己,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能够集中注意力愉快地去做,认真坚持。小鼹鼠认识自己,肯定自己,也和小伙伴们打成了一片,融入了集体。
大家回想下自己的学生年代,你们身边有没有像旋风小鼹鼠一样,停不下来的孩子呢?他们是不是总是被大家所嫌弃吗呢?他们有没有被别人贴上过负面标签?
大家都喜欢乖巧的孩子,但是每个孩子都能做到时时刻刻听大人的话吗?就算孩子自己真的很想成为乖孩子,但是在那个年龄段,孩子真的能时时刻刻控制住自己吗?
有时候,并不是孩子的错,我们作为大人,可以反思下自己:孩子的心身尚未发育完全,我们是否拿成人的标准去要求未成年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是不是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导不同的孩子?
我先说说我自己的真实故事:4岁那年,妈妈去长沙读大专,把我放到爷爷奶奶家住。爷爷奶奶住在农村,白天没时间照顾我,但是村里又没有幼儿园,只得把我送去村里的小学读一年级。
才四岁的我,走在田埂上,整个人都是摇摇晃晃的,怎么可能安安静静老老实实坐在教室里当一名小学生?我每天像梦游一样,上课不听讲,自己玩自己的,仿佛是两个不同世界。有一次,我正摇头晃脑唱着电视剧《包青天》的主题曲:“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忽然从遥远的地方飘来一句很温柔的话:“有个小朋友在课堂上唱歌,这样会打搅到其他人上课,所以我请这个小朋友停止唱歌。”我抬头一看,才发现班主任张老师和全班同学都看着我。原来我忘记自己在上课,情不自禁唱起歌来,这就是传说中的神游。我每天都神游无数次,但是张老师从来没有批评过我,每次她都会温柔地提醒我。
期末表彰大会,校长轮流念学生的名字上去领奖,我啥都不懂,还满怀期待着听着自己的名字,可是直到大会结束,我都没听到自己的名字。我很扫兴,耷拉着头和好朋友一起回家,这时候有个女同学走过来讥笑我:“你考试才得了7分,全班倒数第一名,你太逊了!”我的好朋友马上挺身而出帮我怂回去:“你凭什么说她是倒数第一名,老师都没说谁是倒数第一名!”我豁然开朗:“原来我成绩那么差,难怪校长刚刚没念到我的名字。”走在回家路上,这个好朋友一直安慰我:“你成绩不好是因为你是全班年级最小的,我们都七八岁了,所以我们比你考得好。”
一次放学后,我刚走出教室,忽然出鼻血了,这是我第一次出鼻血,整个人呆住了,不知所措。有几个班上的小伙伴看到,赶紧发动全班同学去河里抓螃蟹,掰下蟹腿给我吃,说这是土方子,吃了就可以止住鼻血。我老老实实吃了好几条蟹腿,然后鼻血真的止住了,这个土方真是神奇。在这个小学读完一年半之后,妈妈学成归来,她把我接回县城里重读小学一年级,从此我的成绩稳居全班前茅,而且当上了副班长,从学渣变成了学霸。
四岁就读乡村小学的经历,至今都保留在我脑海中,我自己都挺吃惊。我曾经是个多动的孩子,有负面标签的孩子,正因为班主任老师对我的无条件的爱、班上大部分同学对我的包容,他们就像《小鼹鼠去上学》这个故事里的森林魔法师,保护了我的童真,让我这个“倒数第一名”都可以快乐长大。
我的孩子现在五岁半,明年就要上小学了,他和我一样,很喜欢这个故事。我祈祷他能遇到像森林魔法师一样的老师和同学,我希望自己能够像森林魔法师一样,可以更包容和接纳孩子,更为一个更好的妈妈。
我更希望希望有更多的家长和老师看到《旋风小鼹鼠》这本书,理解并爱护每一个独一无二的孩子,我也期待孩子们特别是那些像开篇小鼹鼠一样安静不下来的孩子,从旋风小鼹鼠身上,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并树立信心:自己值得被大家爱护,自己能够变得更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我小时候可能是旋风小鼹鼠,你小时候可能是安静小鼹鼠,他小时候可能是爱笑小鼹鼠,她小时候可能是爱哭小鼹鼠……但是每一个“小鼹鼠”都值得被爱!只要我们给出合适的方法,每一个“小鼹鼠”们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成为自己生命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