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妈妈和三姨、四姨联系好,我们今天去给她们拜年。
三姨和四姨,一个住在横联,一个住在北坑,在一条线上,相距两公里左右。很小的时候,爸爸一辆自行车带着妈妈、姐姐和我去拜年;后来,我们长大了,一辆自行车带不了,坐中巴去;再后来,家中又添了自行车,我们四个人两辆自行车。等姐姐和我先后成家后,我们就骑着摩托去拜年了。没过几年,我们又开上了汽车,两个小家庭加上爸爸妈妈换上一辆借来的大车子,拜年又方便又舒服。2011年,我们两个小家都买了小轿车,从那以后,每年拜年我们都约好,两辆小车一起行动,实现了父亲“我们买辆汽车一起拜年的愿望”。
每次拜年我们都是一天跑完两家,轮流在两家吃饭,头年在三姨家,来年就在四姨家。今年我们商量好了,一家也不吃。虽然阿姨、姨夫很热情,但毕竟也年龄大了,不给他们添麻烦。从阿姨家出来后,妈妈想去娘家——江明村看看,我们便又奔上那条外婆家的小路。
到了村子,给表舅拜过年,他们坚持留我们下来吃饭,实在盛情难却。趁着主人准备午餐的时间,我们到村子逛逛。村子变化很大,许多小时候玩耍的地方都做了新房。回到娘家的妈妈很是兴奋,不停地回忆她做女儿时的事情,四处指点着向韬韬、尘尘介绍,这原来是谁的家,那儿原本是干什么用的。村里的年轻人多半不相识了,每有熟人相遇,妈妈便迎上去问好。
我们来到外婆家,那个装满我童年笑声,带给我自由与幸福的老屋。老屋静静地矗立在那,高大的马头墙,窄窄的小巷,尽显岁月的沧桑。因多年无人居住打理,厨房塌了。
那个外公精心打造,种有桃树,李树,桑树,各种花草的小院更是踪影全无,徒留记忆了。
小院前那口清凉可口的老井还在,只是被沙石填得浅浅的,意外发现居然还有小虾,让老井不再寂寞。
外婆刚离开了我们,无忧的童年也离我们越来越远,这老屋又能撑多久呢?我们边看,边回忆,唏嘘不已。值得庆幸的是,那给我带来无限欢乐的小巷还在。
小时候和小伙伴最爱在这里玩耍。我们撑着两边的墙壁往上攀爬,看谁先坐在中间的横板上。我虽然是丫头片子,却绝对是个中高手,那帮小子都不是我的对手。如今一个人走在小巷里都觉得有些狭窄。
午饭后,我们驱车返回,告别了外婆的老屋,童年的小路。外公、外婆已去,村子已变,物非人非,何时还会再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