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8 凌晨1点
刚看完柴静的《看见》,我从QQ音乐里翻出书中提及的几首音乐“YOU RAISE ME UP、FIX YOU”,房间里回荡着时而舒缓时而激昂的旋律。
很久没有真正写点读书感悟,其实最近每看完一本书,总有东西涌上心头呼之欲出,最后还是没有诉诸笔端。懒惰也好,逃避也罢,当下的翻江倒海都随生活的繁忙和琐碎烟消云散,偶尔浮现心头会有那么一点遗憾,但表达的欲念还是被过多的顾虑所消弭。
而这本书还是触动我决定应该写点什么。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我会推迟了那么久才买,曾几何时,央视主持人的书我几乎都是第一时间就看,因了从小对这份职业的向往,即使无法抵达,读他们的书似乎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圆梦。
初识柴静,她还在湖南电视台主持《新青年》,我喜欢那时清新文艺典雅的她,觉得她有一种安静脱俗的美。突然发现她去了央视主持新闻类节目,我有点错愕,看她不施粉黛,黑灰老陈的着装,再加上似乎有些刻意的严肃冷静,还有她瞪大的眼睛……都让我觉得不是我熟悉中的她了,甚至有些反感和不舒服,总觉得那是一种刻意的形象包装。
网络越来越发达,很少再看电视,开电视机也只是看看电影。于是,似乎再没怎么看她的节目。
2015年春节,她采访关于雾霾的片子震惊了网络,我突然觉得她弱小的身体里有一股特别强大的力量,我不知道她的勇气从何而来,我希望她所做的这一切真的能改变什么。然而,终究是理想。没过几天,片子被屏蔽了。第一天、第二天当片子还尚未被屏蔽的时候我都在想,我们的国家到底是进步了,我们的民主到底是能实现的,我们新的领导人是不一样的。虽然内心里还是有一丝隐忧,但我竟然那么天真地想过。
我很庆幸我是在雾霾片子之后才看她的书,这一切地安排似乎冥冥之中早已注定,因为此时的我更能理解她为什么有勇气做那样的片子了。坦白说,我看这本书一开始很不舒服,看到太多现实残酷的局面,看见很多弱小无奈的人,也觉着她的文笔比白岩松差了几个等级。但越看我越佩服起这个姑娘,原来如她这样一个在国家最权威的媒体机构里也活得那么不容易,原来最初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一段艰难的日子,原来她的不施粉黛和忘记自己的形象不是没有缘由的,原来她也在不断地找定位,她也会在面对不同采访情境时束手无策,她也在不断地磕磕碰碰中成长、成熟、专业。每个人都不是无缘无故长成了那样的人。这样想来,我越发理解了某些人。
我想起小时候我也说长大了要当记者,有一次全家吃饭,电视里播着一个记者采访,模糊中是一个很辛苦的采访场面,妈妈说,我知道你想像她一样当记者?但是会很辛苦哦!那时的我,只有向往,全然没有想象到会有多辛苦。看了柴静的书,我终于理解了她后来呈现的记者形象。她做了一个真正的记者,而不是我所希望看到的漂亮的柴静。她在一个个新闻事件中,她在一起起冤假错案中,她从一个个新闻当事人中,她慢慢学会了忘记自己,只是去记着,做一个记录者,不带偏见,不以自我的情感和认知去评断孰对孰错。我感佩于她能给予每一方新闻当事人同样的表达权,我感动于她在药家鑫父亲和死者父亲之间找到了同样的为人父母的情感,我敬佩她在卢安克的故事里所看到的意义……她是一个优秀的记者,有正义感和责任感,敢于探寻真相,懂得人性的尊严……当然如她自己所言,她也有很明显的缺陷,我似乎也看到了自己和她一样的缺陷。但那些似乎都不重要了,如同卢安克最后也结婚追随妻子的期望一样,柴静也离开了央视结了婚生了孩子。
我突然想起一句话: 什么是人生最困难的事情?和人生的讲和。
我想起去年至今看过好几本书,我都会有某种深重的失望,总是会觉得自己距离作者的才华太过遥远,自己实在太过渺小,即使再看上100本书都达不到作者的十分之一,于是会对自己很失望。那种失望是因为对自己过高的期待所造成的。
但看完柴静的书,我突然有些释然了。如书中所言,人生中不存在任何必须的事情,只存在不必要的期待。没有任何期待和面子的人生是最美好和自由的,因为这样,人才能听到自己的心。我决定不再过于苛求自己,简单些,纯粹些,如近来的着装,没有任何装饰的最简单的贴身圆领灰色T恤,黑色leggings, 一件宽松外套,一条大围巾,黑色平底休闲鞋。仔细想来,其实着装也好,生活也好,我一直在慢慢接近自己最舒服的状态。看书、看电影、健身、写文章、经营咖啡事业、规划新的项目……只是去做,去体验,去思考。对自我有要求但不死磕,对别人有期待但不苛求。享受独处时的安静,也不全然避开必要的喧嚣,相对安全的距离里保持自我的清觉和自省。即使对自己常常失望,但那或许未尝不是好事,至少知道继续奔跑向前。若是少了这最后的自觉,或许就不是我了。
最终,我们都会学会和人生的讲和。有些人会认为是无奈,但我更愿意称之为勇气。选择和人生讲和的勇气。就像顺其自然,不是随波逐流,也不是逆流而动,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求,有所不求。
2016.1.18 凌晨3点 小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