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的柳树,枝条柔软轻垂,姿态风动,的确是一美景。
古长安有灞柳风雪的盛景,每年春季柳絮飞的时候,一片片轻盈轻舞,如雪花散落。柳絮纷纷如雪,迎面而来,古人享受这个盛景,于是灞柳风雪成了关中八景之一。
古人也写下不少歌颂柳絮的诗歌。杜甫老先生写到: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他老先生竟然说柳絮很癫狂,疯疯癫癫、恣意狂枉,像个醉汉随风乱逛。苏轼写到: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将柳絮写成春的使者,柳絮飘时春花满城。不过整首诗是伤感的气息,结尾一句这样写到:人生看得几清明。
其实这几首诗歌我也不知道,也是为了写这个文章,刚从网上搜的,放在这里借以显摆。又从网上得知柳絮竟然还是一味中药,是清热解毒药,祛风药,止血药。
不知是古人的情怀多,还是今人体质多过敏。古长安城柳絮多,竟然多成了一道风景。今天柳絮还没飘起来,人已露出鄙夷厌恶感,等柳絮飘起来,人们唯恐躲之不及,柳絮好像钻入了鼻孔,钻入了咽喉,咯咯咯的咳不停。后来人们竟然给柳树使用了绝育技术,让柳树不再生长的柳絮,实在是厉害。
为什么原本飞雪的柳絮,原本是长安城八景之一的飞絮,怎么成了惹人厌烦的过敏物。我想一定是柳絮变坏了,故意往人的鼻子里,嘴巴里钻,故意闹得人不舒服。
这个柳絮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每到柳絮飞舞的时候,唯恐不及,无飞雪之美景,只有一片乱飞的反感。更谈不上歌颂柳絮了。
后来得知不是柳絮变坏了,是空气变脏了,柳絮在飞舞时,空气里面的污染物趁机沾染到洁白的柳絮上,沾到人的身上引起一系列的反应。于是柳絮变得让人讨厌了。
今天我们逛公园,外出游玩,如果随意攀折花枝,一定会被批没有社会公德,一定会被人看成素质问题。
古人送别分别时爱折柳枝,那时候也没个类似城管之类的管理者专门管管这些人,送别你送你的别,攀折柳枝干嘛!
古人很有意思,竟借柳取留之意,依依惜别不舍,为此还写了不少诗歌: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多么不想告别,多么想挽留你,但你不得不去远方,那好吧!只能就此告别,折一枝柳条送给你,所有心意寄托在柳条上,你带上它吧!
春光灿烂,刚走半天,柳条晒干了!咋办,只好扔掉。其实古人多心意,柳树很容易成活,无心插柳柳成行,借此祝福远去的人,到了异乡他地,也能像这柳条一样很快能生根发芽。
长安城东的灞河畔,多上演送别的故事。
进京赶考的才子在此送别一路伴行的家人、朋友或者佳人,带着满腔热血、带着期许和衣锦还乡的期盼,昂首阔步去闯他一回。要说的很多,却不知从何说起,折一枝柳条送给你吧,一切都在这柳条里,杨柳依依,我心依依,柳条伴着我的心一直在你身旁。
东去远行的人,在此告别前来送行的家人朋友。送君千里,总有一别。这灞桥边就是我们分别的地方。携带一枝柳条,挥手自兹去。
送别的人在此纷纷折柳相送。
我有些纳闷,古长安城号称百万人口,是东去的西进的,每天进进出出要多少人呀?这灞桥边的柳树够攀折吧?
也许还真的够。
在陕北,柳树被称为砍头柳。齐着树干直直砍掉主干,只剩下光秃秃的2米左右高的树桩。历经千刀万次割砍,枝头堆积着巨大的伤疤,累积着,述说着,述说着岁月里的艰难和昂扬,一株株树,直达内心。第一眼看到时,撞击人的心灵,悲怆、苍凉,却又彰显出生命的张力,不屈的抗争,绝地而重生的希望。有人说陕北的断头柳就是陕北的胡杨林。
每一棵柳树,短粗的身躯,头顶却是数条直立的树干。柳树是陕北人民忠诚的好帮手,是一个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的好伙计。
再干旱的年代,柳树都努力生长着。那被砍掉头的柳树,三、五年之后冒出的新枝就成材了,可以做家具,做农具、编织成笼成筐、做成粱、当成椽,劈成柴火生活做饭、取暖养活人。在拉饥荒的时候,刚长出的柳树芽可以摘下来填饱肚子。现在还有一道菜叫凉拌柳芽。
柳树是大自然里最敬业的。
柳树几乎是最早发芽 ,在刚有一丝春意时,柳芽都偷偷的冒出来,鹅黄嫩绿,最早把春天的消息带给我们。
柳树又是最晚落叶的,以最长的深情陪伴着我们,在瑟瑟秋风里,顽强的留住一树一树乍黄还绿的柳叶,让人在寒冷里感受到一丝春意。
来年春来时,又努力奔跑,早早吐出一株一株的垂条,早早把春天的温暖,春天的希望带给人们。
这样说来,柳树还是蛮可爱的。只是这柳絮怎么办?确实有好多人因柳絮而过敏,烦恼。
柳树也许千百年了,就这样一直伴着我们。突然我们对柳絮过敏了。也许是自然界对我们的报复,连柳絮这么可爱的飞雪,都开始要离我们渐行渐远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