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位十多岁的小咨客跟我说,她发现家长和小孩的QQ空间很不一样,家长的空间发的是各种岁月静好,各种励志名言,小孩的空间发的是各种生活动态,各种吐槽,各种表情包。她说完后我们两个都哈哈大笑。后来我和一个也是做心理咨询的朋友谈论这件事,问她怎么看,朋友说,大人装小孩不装呗。的确,如果足够诚实,大约每个人对于“生活艰难”都感同身受。
走过青春的人,如果停下迎合主流,暂时不赞美青春的美好,回顾一下自己的青春岁月,你便会看到青春里除了美好,也充满着欲望和慌乱、哀伤和迷茫。保尔.尼桑大约也不会同意任何人说青春最美好的年华,他觉得自己的青春孤独悲伤又压抑。王小波说自己青年时候有好多奢望,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生活需要正能量才能得以继续, 但是,一些事情的发生,一些情绪的出现,都不是人为能够控制的。谁没有在情绪的炒锅里被反复煎炒过呢?甚至在睡梦之中被自己深埋的情绪惊醒。谁不曾偶尔发出“听过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感叹呢?大道理很有道理,但是如果你悲伤失落的那一刻,真的不愿意听,不想有人跟你看开点, 不想有人跟你跟你说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想有人跟你说要乐观向上,那样你只会觉得他不曾尝试理解你真实存在的悲伤失落。当然,你也不用担心负面情绪会毁掉一个人。情绪的困扰是一种人类生存的自然状态,快乐和忧伤是交替着的,开朗和沉抑也是交替的,像白天与黑夜。没有人可以持续的快乐,也没有人可以持续的悲伤。
如果把成人和孩子空间情绪表达上的差异只理解成装与不装,显然还有些不够,我想可能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存在,就是成人相对于孩子来说,心理空间更大些,能够容纳和消化更多的情绪。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在咨询中我见过很多不能承受焦虑的父母,反而是孩子在扮演着心理学意义上的父母,处处包容照顾父母的情绪。
每个人对于负面情绪的容忍度是不同的,容忍度低的人,当他感受到负面情绪的时候,他会迅速的把负面情绪扔出去,像丢垃圾一样,把情绪投射到外界的人、事、物上。垃圾是没有放对位置的资源,负面情绪也都有它的正面价值,比如说愤怒这种情绪,当一个人的身体受到伤害,财产受到损失,尊严受到损伤的时候,人们会产生愤怒的情绪。愤怒的感受提示你,你的界限有没有被别人突破?你的底线有没有被践踏?它的产生对人的身体、财产、名誉、尊严是一种保护的作用。如果一个人不能感受愤怒,不能表达愤怒的话,这个人在社会上生存是非常艰难的,他会承担周围很多的负面情绪,遭受很多不公正的待遇。同样的,悲伤帮助人识别出哪些人事物是自己看重的,珍视的,或者需要的;恐惧的感受帮助人识别出自己处于不够安全的地带,可能会遭受身体,物质或者尊严上的伤害,恐惧的产生可以帮助人们做出一些行为策略,把自己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地方。与外部情境或内心需要相匹配的情绪感受,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适应外界环境。对情绪容忍度高的人可以容纳一定程度的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在他的心的容器内消化掉,转成有用的资源。
美国斯坦福大学Kelly 教授的提出过“压力思维三步曲”,它不但对处理压力有用,对处理所有的负面情绪都适用。
第一步:承认负面情绪的存在,并接纳它们。当你感受到负面情绪时,不逃避它,允许自己感知到糟糕的情绪,包括它是如何影响身体的。只管直面内心的焦虑和生活的不堪,痛苦和焦虑本就是生命的常态之一,当你接纳了这些负面情绪的时候也就是接纳了真实的自己。观察自己面对这些负面情绪时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以及自己所处的环境。记录下来,慢慢你就能总结出自己和负面情绪的相处规律。
第二步:看到负面情绪背后的正面价值。所有心理痛苦都有意义的,所有的体验对生命都是重要的。有负面情绪,说明眼下你面对的人、事、物,有你在意的,珍惜的,对你很有价值的,你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此外,有些情绪的产生可以调动机体功能,比如人们处于压力焦虑状态时会促使人体分泌催产素,调动并增强我们的社交机能,同时我们加速跳动的心脏,也在往大脑和身体的各个角落输送养料和氧气,学习工作的效率更高。
第三步:运用情绪给你的能量。心理痛苦是自我在成长中的必经阶段,既然是成长的烦恼,也要靠成长去解决。不要浪费时间过多去想怎么才能缓解或消除负面情绪,而是要思考:造成负面情绪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怎样的努力才能直接作用于负面情绪的导火索? 如果你为高考焦虑,那就好好学习提高成绩;如果缺钱让你痛苦,那就想办法挣钱;如果老板让你郁闷,那就改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成效,或者提升自己的能力,有一天开除老板。总之,更有效的利用时间,有能力改善自己的处境,有行动力做成更多的事,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今后每当你感受负面情绪的时候,可以试试上面的“三部曲”,一步一步地把负面情绪转化成正性的资源,那时你会体验到,真正的正能量不在别处,它们来自我们和负面情绪相处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