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自大”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就是比喻盲目自大;但仔细一想,觉得不大对劲。
首先,“盲目”就是看不见,或者不看见;要么是瞎子,要么是闭着眼睛。这夜郎既不是瞎子,为什么要闭着眼睛?
其次,是“自大”。自大需要有足够的本钱或本领。如果自大的夜郎是一个人,那一定腰缠万贯,才高八斗;如果是一个国家,那也是民富国强,有虎狼之师;这叫实力。否则,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吹牛逼,像阿Q那样,“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似的自大;无论现在怎样穷愁潦倒、食不果腹,嘴上也要拿子虚乌有或灰飞烟灭的辉煌,永远地“阔下去”。
“夜郎自大”从何而来?都说司马迁是始作俑者,因为他写的《史记•西南夷列传》。我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连字缝间都不放过,但还是找不到一星半点夜郎“自大”的证据。这篇传记不长,不到三千字,提到“夜郎”的只有几处,我把它剔出来,看得更清楚一些。
一:“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
二:从“(汉武帝)建元六年”到“上罢西夷,独置南夷夜郎两县一都尉,稍令犍为自葆就。”千字左右,主要说一位名叫唐蒙的人给武帝出主意,然后得到批准,“赏赐”贿赂加封官许愿,把夜郎侯变成自己的战友,征服了西南诸夷,最后将归顺的夜郎国设为“犍为郡”。
三:“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请注意,说夜郎自大的依据正是此段,尤其是“汉孰与我大?”)
四:“夜郎侯始倚南越,南越已灭,会还诛反者,夜郎遂入朝。上以为夜郎王。”
五:“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
大汉幅员辽阔,国力强盛,人才济济,战将如云;武帝雄才大略,好大喜功,兵锋所指,望风披靡;反观夜郎国,山高林密,穷乡僻壤,蓬牗茅椽,披发文身,基本上还处在茹毛饮血的人类社会的初级阶段。我怀疑那时候的夜郎根本就不是一个国家,而是部落联盟之类的松散的社会组织,与汉朝(在当时意义上已经高度现代化了)完整、系统又规范的国家行政治理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况且,夜郎侯只是和滇王问过同样的一句话:汉国与我们相比,哪个更大一些?这样的口气,是东道主和来访客在平等友好的对话中应有的询问,看不出主人盛气凌人的态度,也听不出居高临下的语气。这也恰恰说明夜郎侯在睁大眼睛看、竖起耳朵听、一探究竟地问;只是他的见识太小了,除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外面的大千世界浑然不知。后来被大汉收编,沦落为县郡,连下跪磕头都来不及,哪里还敢犯上作乱,妄自尊大?
无独有偶。在司马迁身后五百多年,陶渊明也写了名篇《桃花源记》,文中也有来客和主人的对话。“(来客,武陵渔夫)问今是何世,(主人,村中人回答)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由此可见,夜郎侯还知道有“汉”,而“桃花源”的人却如井底之蛙,除了“暴秦”,一无所知。夜郎王侯和黔首与桃花源长官和小民相比,显得谦虚又低调,希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按理来说,比起夜郎,桃花源更有资格盲目自大。
总而言之,是夜郎不知深浅、莫名其妙地“自大”起来。既然敢“自大”,那么就能自负,就能狂妄,就能目空一切。
燕国被灭掉,留下了“荆轲刺秦王”的绝望悲壮;楚国被灭掉,留下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复仇名言,而且誓言成真。夜郎也被灭掉,却留下了不自量力、狂妄自大的骂名。生时受人欺负,死后被人嘲笑,想来也够悲哀的。
我觉得极有可能是某个半懂不懂的“秀才”,一时心血来潮,突发奇想,把夜郎拉出来斩首示众,以儆效尤,硬生生地一把将“自大”的帽子扣到夜郎的头上,就像是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圈,戴上了就再也取不下来。“一犬吠影,百犬吠声” ,“三人市虎”,“曾子杀人” ,连眼面前的都有可能以假乱真、弄假成真,更遑论早就进了历史坟墓的夜郎人,哪里还能开口争辩?
木已成舟,时间久了,就“约定俗成”了,连大文豪蒲松龄也不假思索地接受,在《聊斋志异•绛妃》里,以花神的名义,义愤填膺地起草檄文,掌掴敌人的丑恶嘴脸:“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
“夜郎自大”真的是千古奇冤!说“苍颉造字鬼夜哭”,可以想象到夜郎王侯夜郎人,日夜都在阴曹地府含冤抽泣。
无意之中,在司马迁的叙述中有一个发现,就是西汉中郎将唐蒙,他既是夜郎国的掘墓人,又是南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南丝绸之路的东线也称为“夜郎道”,无数的“夜郎国”人一定是这项伟大的工程建设者。南丝绸之路打开国门,通向世界,万里长城却高筑石墙、堵塞大门;南丝绸之路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远远超过万里长城。
想一想让大中华盛名远扬的南丝绸之路,曾经的夜郎人为此挥汗如雨,流血牺牲,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立下的丰功伟绩将永垂不朽。
夜郎,是不畏艰险、埋头苦干的劳动者。
2022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