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就是快,快就是慢
回想加入小灶群的这一个月时间,总感觉时间不够用。从月初的六天三本书三篇读书笔记,到每周共读一本书,再到前几天的十五天晨读精华写作,一个接一个的活动让人手忙脚乱,打乱了原有的计划。
在看完《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之后,给自己列了一个一百天要看的33本书,到目前为止,只看完了书单上的两本,其中还包括《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这本书。为什么没能按书单看书?因为去看了群里活动要求看的书,写读书笔记,找资料,再加上工作上的事情,自己的节奏就被打乱了,原计划每天两个小时的读书时间无法保证。有时连晨读笔记都无法完成。
看着群里优秀小伙伴的分享让我内心更加焦灼,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得更满,想更快地提升自己。往往在做一件事情时无法专注于当下,总想着我还有什么没做,接下来要做什么。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效率大打折扣,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往往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
猫叔昨天在群里分享的“以不变应万变”对我来说是当头棒喝。
不变指的是对于某些东西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雷打不动,保质保量。
万变指的是在完成“不变”的基础上,如果还有余力,再去做一些杂事。
这样才不会慌。
水要一口一口喝,馒头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所以接下来我要有选择地去做或不做一些事情,让自己真正地沉淀下来,像蜗牛一样,缓慢但坚定地向着金字塔尖前行!
通过想像来练习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教会他们在罚球线罚球的技巧。然后让一组实验对象每天练习二十分钟,另一组只在脑海中通过想像来练习罚球的动作要领,时间同样是二十分钟。如此训练两周后,两组人进行比赛。出人意料的是,进行想像练习的那一组罚球命中率比另一组实际练习的人要更高。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你亲自做一遍罚球的动作与你在大脑中完整地想像一遍罚球动作,效果是一样的。
很多记忆大师建议我们每天在入睡前把当天学到的知识在大脑中像过电影一样地过一遍也是一样的道理。
无论是亲自动手练习还是在大脑中想像练习,都会加深大脑关于这件事的回路,从而印象更深刻。
左右开弓
对于左右大脑分工不同的事情早就知道,生活中会刻意用左手去做一些事情。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是用左手操作鼠标,可惜键盘毕竟是为右撇子设计的,左手操作鼠标就不方便操作Alt, Tab, CapsLock键,现在改回用右手了。
除了用左手操作鼠标,还用左手刷牙。一开始的时候很不习惯,非常别扭,现在已经非常熟练了。这个已经坚持好几年了。现在用右手去刷牙反而会觉得不习惯 。
从这个小提琴家的事例中可以解读出很多东西。
第一,这个小提琴家在产生心理障碍后并没有钻牛角尖。我想我们所有人都有过做一件事情做到想吐的经历,小时候父母逼着你练钢笔字,上高中时刷数学题,工作后面对做不完的Excel表格,写不完的Word文档。
这个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呢?是逼迫自己继续做下去还是向他人求助?
这个小提琴家选择的是向专家求助,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下次再有问题时可以尝试向身边的人求助,说不定别人的一个小工具可以大大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第二,只有牛叉的人才有资格找其他牛叉的人帮他解决问题。
这个小提琴家能开音乐会说明他在小提琴界有一定的声望,所以他的问题会受到重视。普通人做某件事情到产生抑郁情绪,可能只能选择自己化解了吧。
只有你自己足够牛,才能交到一群更牛的朋友,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第三,在不同的活动中切换可以转换心情,更高效地投入接下来的工作中。
为什么一节45分钟的课后会有十分钟的休息,为什么番茄工作法现在这么受欢迎。因为我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持续保持高度集中。
有这样一个故事,国外一个著名的学者,办公室里有三张桌子,一张桌子上放着他要翻译的文章,一张桌子上放着他要完成的文稿,一张桌子上放着他要读完并写书评的小说。当他翻译累了的时候就去写文稿,写累了再去读小说、写书评。
可能你做不到像这位学者这样,但至少可以工作一段时间后起来活动一下,与同事聊几句。
晨读原文
前段时间状态一直不是很好,写晨读笔记也不像以前那么有思路,反而成了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前几次的晨读笔记也只是草草做了张思维导图交上去。
这几天一直在调整自己的心态,向写文章写的比较好的朋友求助,在这里非常感谢如如不动和向阳风两位朋友。我们素未谋面,但你们毫不吝惜地对我进行帮助和鼓励,让我有了继续写下去的动力和勇气!你们就是我生活中的“小确幸”!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