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学兴趣班这件事,真是让不少父母操碎了心。出钱出力还一不小心换来一个逆反的娃: “我要玩,不想练。” “你自己为什么不学?要逼我学。”怼其爹妈来的熊孩子,分分钟能把人气死。
经常在家长群看到不好陪练的妈妈们抱怨,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能主动练,我家娃吃啥啥不剩,练琴不使力。为什么别的孩子学了一年就考3级别,我家学了几年还每首像样的曲子。甚至学得鸡飞狗跳,最后半途而废,过后才扼腕叹息。
蔡康永曾在节目中说过:“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人生前期越嫌麻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半途而废不仅是损失一项兴趣或技能,更容易让孩子不自信、没有韧性,无法战胜以后人生中的困难,平庸一生无法见到更精彩的风景。
那些优秀的孩子是基因使然吗?别为自己的焦虑找借口,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不懂得如何帮助孩子,用正确的方法去练习,找到乐趣坚持下去。
每个普通人也可以从小白到大师,关键在于方法。美国心理学家和科学作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罗伯特·普尔,一起研究实证,并将丰富的案例和研究结果写成了《刻意练习》。这本书告诉我们,通过刻意练习,普通人也能成为“天才”。怎么样?看到这里你是否有点激动呢?
我在了解到书中的方法后,真的很欣喜。彼时,我已忍受了一年效果迟缓、过程磨人的钢琴陪练。将此书的方法用于帮助女儿练习钢琴后,她逐渐从以前的迫于压力应付了事,变得主动练习积极复盘,一口气练一小时,开始享受钢琴联系的过程。也将这个4个刻意练习的技巧分享给你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让自己的天赋才华得到充分的挖掘和锻炼。
01首先要和大家聊聊,为什么要刻意练习
你知道吗?你目前的练习,可能是无用的。
你可能听说过“1万小时法则”,就是说要在大多数的行业或领域之中成为大师级的杰出人物,需要花1万小时来练习。不幸的是,这个方法并非永远正确。如果只是简单的重复,那么就算达到1万小时也不一定有突破,有时要达到精湛的境界不止需要1万小时,有时高效练习则可能不用花1万小时就能达到目标。无法一概而论,唯一正确的点在于,不管在哪一行想要出类拔萃,都无法一蹴而就,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
在这个过程中,方法比简单的时间累积更为重要,否则坚持很长时间,也无法达到自己想要的境界。同时,正确的练习比天赋才华更为重要,换言之,所谓天才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这就要说到莫扎特案例。
一向被视为音乐天才的莫扎特,拥有完美音高,可如果换个家庭出生,可能并不能成为少年天才。
莫扎特的父亲是一位作曲家和音乐教师,家里摆满各种乐器,由于未能达成理想的成功,便将心血倾注在孩子身上。莫扎特和他姐姐从小便接受父亲的训练,学习小提琴、大键琴以及更多其他乐器,他父亲还撰写了一部用于发掘孩子音乐才华 的培训书籍。
我们现在无从知道他父亲具体的训练方式,但和日本心理学家榊原彩子的实验内容可能有很大相似程度。榊原彩子招募了24个 年龄为2~6岁的孩子,组织他们进行长达数月的训练,目的是教他们如 何通过声音来辨别钢琴上弹奏的各种和弦。完成了训练之后,参与研究的每个孩子都可以辨别出在钢琴上弹奏的单曲的音高,也就是类似莫扎特的技能。
这意味着完美音高只要经过适度的接触和训练,几乎人人都可以培养和发展,而非生来就有的天赋。
所以我们无需羡慕别人的天赋,也不要因为自己目前不具备天赋就气馁,掌握正确的训练方式,我们一样可以成为所谓的天才。
作者在书中还提到“心理表征”这个概念,简单地说,心理表征就是观念、事件和事物在大脑中是如何被储存和被概念化的。例如你听到“米老鼠”这个词,你马上就会在脑海中想到米老鼠的样子,这个卡通形象就是米老鼠在你脑海中的心理表征。
建立这些心理表征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可以迅速处理大量信息。
一个登山的行家,每一步应匹配怎样的登山工具,不需要思考很久,下意识就能拿出对应的工具;一个职业的网球运动员,面对飞来的球,下意识就会选择正确的接球方式。这些无意识决策,能提高我们对规律的识别、问题的解决的能力,进而发展各种高级能力,成为专业领域中的卓越人士。
刻意练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心理表征,是我们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大的学习方法,正如莫扎特的成长,天才也是刻意练习的结果。
接下来就给大家拆解一下刻意练习的步骤。
02 刻意练习第一步:明确目标
我们需要确定对标的杰出人物,进行有目的的练习
对标这个杰出人物,是我们的大目标,是超出我们的舒适区的,但在设置练习目标的时候,则要分解为能够达成的小目标,让这些小目标在舒适区内,稍加努力就能完成。
还是拿我女儿学钢琴为例子吧。她将老师作为对标的目标人物,最终要弹得和老师一样好,包括速度、流畅度、力度、情感。这离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