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独自来西安。
投标过程一波三折,始料未及。一些人的办事方式的确让自己情绪起了变化,打消昨日往大雁塔的计划。本想体验岑参登慈恩寺浮屠(大雁塔)诗句中“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的感觉,只能作罢。
回程时间的推迟,换来了第二天可以去[西安碑林]的机会。站了一天,快要奄奄一息的我,因为这个想法瞬间点燃了自己的激情,浇灭了所有不安与疲惫,兴奋的差点从床上蹦了起来。
碑林,包含墓志,因而我先前觉得更适宜在上午观看,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因此游览碑林原本在我的计划之外。(其实墓志位于长廊,非封闭房间,我想太多了)
第二天起个大早,拥挤的地铁,送我来到永宁门外。这就是长安城,此时阳光和曦,晨风习习。我没有直接进城,而是沿着护城河,从碑林外的城门,随着人流拥入城内。
买票安检后(门票65),就迫不及待把自己扔进这片艺术园林。古树参天,阳光从树叶的间隙洒下来,在青石板地面留下斑驳的树影,四周建筑皆是古色古香。
我迅速找到景区游览地图,园区布置也令人赏心悦目。整个园区建筑群南北分布,东西对称,而我正处在这条中轴线上,往北依次过戟门,碑林大门(孝经亭)之后,便可参关所有碑碣了,石刻,这些碑碣大都在七个藏室中展出。
第一展室是最大的石碑展室,呈“凹”型向南,采光非常好。在第一展室中,陈列了四书五经,左传等大篇幅国学典籍。巨石表面平整,或四块,或五块一栏,竖直盛于石底座上,并以玻璃保护。经书以正楷刻于巨石上,紧密排列,错落有致,旨在传道授业解惑。数万字的内容,一刀一刀,刻在石上,却印在心里,古人对于文化传承可谓不遗余力。
我在展室内,一边挪动脚步,屏住呼吸,一边看这些石头上的文字,直到很久才深呼吸一次。这时游人较少,诺大的展室只能看见一位打扫清洁的大姐,挥舞着扫帚,穿梭在展室中的石碑间。见我不太会看,就告诉我:这些文字怎么分段的;论语上的特殊印记是古时候考生拓印留下的痕迹;展室石碑的展示效果是梁思成参与设计的;看的人最多的还是第一展室,有的人在这里一待就是一天等。有点羡慕她的工作,让我想起了天龙八部的扫地僧,我想她定是一位高手。
再往前是第二展室,此时日照渐渐升高,阳光透过格窗,将整个展室照得透亮,靠门边的石碑反射的光更是异常耀眼。第二展室里面主要放的是唐代的书法碑帖。沙门怀仁《集王羲之大唐三藏圣教序》,欧阳询《皇甫诞碑》,颜真卿《多宝塔》、《颜家庙碑》,柳公权《玄秘塔碑》,褚遂良《同州三藏圣教序碑》等,还有很多没有见过的碑文,书、文也都非常精彩。
自己最喜欢的楷书大家是颜真卿,近距离观看颜体真是赏心悦目,闭上双眼仿佛就能闻到石碑上的历史气息。等我发现《颜家庙碑》碑侧的裸露的文字时,简直惊呆了。我趁着没人,先是用整个手掌贴在石碑表面,感受石碑的温度,光滑温润如玉;再用食指,沿着文字分明的刻痕有节奏的游走,感叹一千多年前的作品,现在看来仍然栩栩如生。之后又通读了一遍沙门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碑》,石碑太高,仰头看实在是累,看完却非常尽兴。
第二展室看完,往前进入第三展室,展室与展室之间均有小院子隔开,像极了四合院,两侧是长廊,也都有碑碣展出。第三展室也极为重要,陈列着包含各种书体的知名碑石,篆,隶,凯,草等。《曹全碑》,《颜勤礼碑》,怀素《狂草千字文》,智勇《真草千字文》,张旭《狂草千字文》等,大多也都是自己没看过的,现在他们都认识我了。在展室中,这些碑石高耸,仿佛直插天际,气势凌人。数百年甚至上千年间,他们为无数学书人所临习,历史的尘埃丝毫掩盖不了它璀璨的光辉。
进门左侧第一块碑即是怀素草书千字文,碑面有很多白色划痕,阳光打在上面显得更加更加灰白。流畅的文字似乎具有某种魔力,随着目光的移动,不断跃出壁面,看完觉得身心舒畅。很快展室人渐渐多了起来,热闹起来了。我更喜欢僻静,快去浏览完,赶往第四展室。
第四展室再整个园区最北面,里面陈列的是宋至清代名书法家部分作品。包括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的诗文书迹。还有很多唯美的石刻画作,都非常精彩。五六七展室位于同一轴线,与并列于二三四展室右侧。
第五展室多是唐以后地方歌功颂德,或记事相关石碑,第六展室,多是元明清书法家们的手札,诗歌等作品。这些作品就像天上的星星,镶嵌在一排一排如星空画布般的石壁上。太多的作品,如汗流充栋,他们也极大地丰富了书法历史的天空。时间不多了,我也只能快速浏览看完。
从第六展室出来,迫不及待要去第七展室了,里面存放的是清复刻的《淳化阁帖》。其中最珍贵的自然是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作品。如果说历朝历代的书法作品是天上的繁星,羲献的作品无疑是最亮的那几颗之一。这些仅有的晋人手札,这其中的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了,他们为书法树立了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
神奇的书法让这些石头价值连城,多少人为之追逐,多少人为之勾心斗角?这其中又孕育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几经更迭,追逐他们的人,都淹没在历史的潮流中,而这些作品仍旧静静的躺在那里,熠熠生辉,我又有幸一睹它们的风采。这让我感叹书法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他带给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呢?
转眼就到正午了,不知不觉三个半小时过去了。我才想起自己早饭还没吃,就已经该吃午饭了,肚子竟然不觉得饿。时间催着我,把我赶出了碑林。再见碑林,再见西安。
二零二零年十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