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时向来不喜看戏的,但尽管如此,儿时也去陪爷爷奶奶去过几次,先不说目的是什么,但总归算是到场了。
戏曲是中国国粹,是具有中国符号的。记得小时候没什么娱乐场所,孩子能看到什么玩什么,走到那里玩到那里,但无非都是一些玩烂了的把戏。老人尤其喜欢看戏,如果说听说那个村里有戏台子,他们总会走动他们那僵硬的身躯,不远万里前去观看。如果真的太远,身体还能吃的消的话,那就会骑自行车前去观看,当然大多都是小老头,老伴还健在的就会找一辆三轮车一起去观看。但如果只有老太太的话,自己一般是不回去的,要去的话也会找几个伴结伴同行,也许是女人太容易伤感的原因,独自一人她们会比男人更容易陷入回忆。
小时候的我向来不喜欢戏曲,但你要知道有戏台子的地方总少不了买零食的,当然他们不是为那些爷爷奶奶准备的。年轻的大人总是那么忙,忙庄家或者外出打工了,年幼的孩子一般都交给爷爷奶奶带,他们去听戏又不放心孩子,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带着他们一起去。作为一个孩子是没有定性的,让他们好好坐在那里看戏是不可能的,如果这时候给爷爷奶奶们要钱买零食也是最容易的,他们多半是为了自己能安安心心的听戏所以打发孩子去买零食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所以每次陪爷爷奶奶去看戏时总会遇到同学,不用问也知道他们的爷爷奶奶也来了。
那时候的戏台子很简单,几根钢架搭上木板,在上面铺上红毯子,台子上再加上一块垂帘就可以了。站在台子上,下面黑压压的全是人头,大都有着花白的头发,都是年过花甲的老人,苍老的面庞刻着深深的皱纹,浑浊的的双眼期盼着戏的开场,像是期盼着那年年轻的人儿外出归来时的眼神,如此怜人。在下面的人群中总会看到一些灵动的身影,那些是他们寄予希望的果实,看他们欢乐的笑容和敏捷的身手,我们可以知道,他们会迎着太阳健康的成长。
那时候我知道戏曲是一门的艺术,但对于平时老人们平时说的看戏和听戏怎么理解到现在也不是很清楚。但走到戏台子上的艺人却有着独特的见解,他们讲究唱、念、做、打 并重,通过手眼身法步五中技法灵活演绎戏中人物,也正是因为有这么多去研究和演绎戏曲的艺人,才会有那么精彩的故事成现在这些老人面前。每部戏曲开场总会伴随着一阵敲锣打鼓声,随后一会就回有人穿着戏服画着脸谱出来了,第一人人出场的大多是交代事情的起因,然后就有了故事的开始。戏曲的种类很多,但就整场来说都是再讲一个故事,就像当下的电视剧和电影一样,故事与好坏全靠艺术家的演绎。我记得小时候自己为了能看清楚偷偷溜到戏台旁边的垂帘边去观看,艺人家们每次演绎到动情时刻有的竟然真的哭了,那时候确实挺让我震惊的。
所以即使到现在我还是挺尊敬和佩服那些人的。他们不光感动自己,连台下的老人有时也会掩面而泣,经过大半辈子的他们什么没见过,可就是一场戏却让他们珊珊落泪,那时候的我呆呆傻傻的看着他们一边看戏一遍用那早已经褪色了的不知道是什么颜色的手绢擦拭着眼泪。戏曲有让人感动也有叫人开怀大笑,还有有让人惊叹叫绝的地方。里面会有小丑式的人,也有武艺高强之人。每一种人我们都能在自己身边找到原型,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在惊叹他们技术如何牛逼之日,是不是也会想到他们台下如何苦逼之时。世间都有两面性,看到一面也应该看到另一面。
戏台有时会持续一两天,如果下午没什么事,有些老人是不打算回去的。信息大多是提前打听好的,所以有些不舍的花钱买饭吃的大多自己带了,他们三四个人聚在一起,都啃着早上带的馒头,有些人还带了自己家里腌制的咸菜和豆瓣酱,甚至还有的人带了葱和蒜,这些大多都是老头带的。他们边吃边聊,讨论着上午看过的戏,都在诉说着自己心仪的演员,对于那些吃的谁都不嫌弃谁,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别提吃的有多带劲。孩子向来是挑食的,他们天生少爷小姐的命,给爷爷奶奶要了五毛钱去路边摊吃去了,一份胡辣汤,一个馒头管的饱饱的,酒足饭饱的他们还不忘给爷爷奶奶带去一大茶缸热水,这也是允许他们吃路边摊的代价,很显然他们很乐意这样做的,一份胡辣汤足以收买他们了。午饭过后,是要休息一下的,有些老头累了就地找个草垛躺下休息一下,战乱过来的他们显然表示不在意,而老太太相对文雅多了,有三轮车的就在车上打个盹,离家近的就回家休息一下,年龄大了身体确实吃不消啊。孩子是不需要休息了,他们多半挤在一起去后台看艺人化妆了,那些花花绿绿的东西总能吸引住他们好奇的眼睛。
午后两点多,戏曲基本上要开始了,这时候场地还不是那么多人,只有离家远的没有回去的一些老人。但他们并不会等人齐了才开始,而下面基本上不知不觉中已经人满为患了。也许是看了一天了,他们脸上少了点新鲜感,甚至略带疲惫,下午四点多时有些人已经准备回家,毕竟回家也需要时间,而且家里还有牲口需要照顾,也许家里的小狗早已经饿的汪汪乱叫了。这种状态会一直慢慢持续到戏曲的结束,结束时下面的人已经可以数的清楚了,他们弓着背,拿着马扎,一拐一拐的伴着夕阳的余晖往家赶去,夕阳拖拉着他们狭长的身影。台下留下遍地的狼藉,依稀还能记得谁谁谁坐在那里,几只小狗正在不知哪个老头睡过的草垛下面打闹,像是特意为他们准备的。
后台忙碌一天的艺人正在卸妆,很少有人说话,都知道这一天嗓子伤害是最大的,所以他能尽量不说话以让嗓子得到充足的休息然后应对明天的任务。天色慢慢暗了下来,透过垂帘依稀还能看法他们的身影,而破烂的大街上早已空无一人,远处传来一声声狗叫声,那是主人们务农回来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