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话,对于现在网络上流行的文章,我是很反感的,有很重的抗拒心理。我也不猎奇,再怎么吸睛的标题,似乎也打动不了我。
但我还是被动被别人种草了,手机一天到晚不离手,哪有不翻看的。不是阅读,是浏览,而且是一目十行那种,点进去,怎么也提不起兴致,呵欠连连,睡意也来了。
浏览这些,反倒成了我最有效的催眠药,直到看了评论区。评论区都是人才,大神,简直颠覆了我的想像!
譬如,有哲理性的,“婚姻很美好,只是覆了尘”,是不是和张爱玲“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令人捧腹的“一登一拜,再登再拜,三登拜拜”的,这么幽默恢谐,亏他想得出来。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个个都是段子手,笑出眼泪来。还别说,评论区确实是独处时,打发闲暇时间的好出处。
浏览完也是一笑置之,没有摘录过,也不知道点评的作者是谁。应该摘录下来的,不能让这些充满智慧的话语淹没了,这根本就是散发在红尘俗世中的一缕光呀!
能说出“婚姻很美好,只是覆了尘”这么精妙语句的人,我不知道他在婚姻里经历了什么,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吧?!
有天下午,在“某信读书”读《庄子》逍遥篇,也是被底下评论触动到了。
有一个头像是个年轻的女孩子,长长的头发,秀秀气气,架着一幅眼镜,偏着头,斜趴在桌子上,俏皮的模样,透着些古灵精怪,像极了我女儿的好友,再细看又有点像我女儿,不免多留意了几眼。
发给我女儿,她也很惊奇,问我:“噫,你怎么会有她的照片呢?”
“哲学就是用来慰藉人生的吗?”面对这种来自灵魂深处的拷问,我思想整个懵圈了,不知该如何作答,现在的年轻人思考问题都这么深邃了吗?因为这句话搁笔了很久了,时常会不自觉地细细咀嚼这句话。
我想,哲学就是对生活大彻大悟后,充满智慧的总结吧,我这么解释对吗?
好比:“婚姻很美好,只是覆了尘。”;“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本身就是充满了哲理性的话语,虽然把婚姻,把生活这件事看得很通透,但我们又深陷其中。
除了深具一双慧眼,细细打量这个熙熙攘攘的尘世,我们也跳脱不出现实的泥沼,没有更好的办法。
这么说来:“哲学就是用来慰藉人生的”,也设错,它能疗愈人们在生活中,心灵上所受的各种伤,各种痛。
哲学是人生智慧的一道光,有了它,我们才不会在纷扰的现实生活中迷惘,才会在纷扰的现实生活中踏步流星地前行。
沿用春风老师的话:“既然做不到一尘不染,那就与光同尘吧!”,有些事,看破不说破,也是一种智慧,我再多加一句,既然跳脱不出现实生活的泥沼,那就与尘同生吧。
底下评论的人有很多,讨论得很热烈。有一个是评论里的评论:“人家给了你一把打开牢笼的钥匙,你却非要往里钻”,是得庄子精髓了吗?
现代的人不光拿他的文调侃:“鲲之大,需要两个烧烤架”,吃喝尽兴,恣意玩乐。他给的钥匙也没闲着,个个都是拿着钥匙,争先恐后往牢笼里钻。
有时我会突发奇想,如果庄子穿越到现代,他又会说什么呢?
所以,再浏览这些文章,并不那么抵触了,慢慢地反而爱上了,不管是写文章的人,还是点评的人。
我们生而平凡,无奈裹挟在这个纷扰繁杂的尘世,细微得犹如漂浮在空气中的尘埃。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让我们看到生活的千姿百态,阅尽喜怒哀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