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你想过老了之后的生活吗?
某三和大神:老了的话,死了就死了,没办法。。。
上面的对话发生在深圳龙华区的三和人才市场附近,图中的年轻人今年27岁,身体健康,没有工作,做一天零工玩三天,每天吃挂逼面(4块钱一碗的面),喝挂逼水(2块钱1.5升的水),整天泡在一块钱一小时的网吧,睡大街或者十几块一天的床位。这里有一群有着相同生活方式的人,他们被叫做“三和大神”。
简介
《三和人才市场》这部纪录片由NHK拍摄,于2018年播出,讲述了打工者在深圳的另一种极端生活:人们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生活方式逼近人性本源。
正片就木有了,请大家自行下载~(由于题材敏感且版权归NHK,所以国内的视频网站基本不会引进了)
两代打工者
在一个城市里,几千人“聚众颓废”可以说是一个极端的社会现象,之前关注了很多相关的新闻,今天的纪录片才大概给出原因:
这里大部分的人曾经是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牵扯出两代打工者:
- 第一代打工者
农民工“本尊”,大致85年以前出生,大家吃苦耐劳,赚钱不花钱,这些钱有明确的用途:寄回老家给留守儿童和老人使用。 - 第二代打工者
留守儿童“本尊”,大致85年之后出生,从小被祖父母或者亲戚监护,用着打工的父母寄来的钱,由于长期缺乏原生家庭的关爱和教育,与父母并没有亲密关系,部分同学的身心亟待成长;而抚养者往往不重视教育,于是,留守儿童的大部分会带着较低的学历来到大城市打工。
同样是打工者,两代人思想的差距比年龄还大:
第一代打工者的学历更低,但他们大都接受了原生家庭教育,宗族观念在价值观中地位牢固,他们的归属感完全属于故乡。就像当年出海的华工一样,他们来到城市的目的就是赚钱,在他们的观念中,迟早要回到故乡,用他们打工赚的钱在故乡度过余生。
对于第二代打工者,虽然受教育程度略高于父母,但还是比同龄人受教育程度低,故乡在他们的观念中并不向往,由于缺乏原生家庭的关爱,他们在成长的重要环节缺少反馈,甚至牢固的价值观。与父辈相比,他们来到城市后经历到了切实的迷茫,他们的归属感无处安放。可以说这一代人终于有了自由意志,可以为了自己而活,而不是像他们的父辈那样肩负了太多责任。可这也是略显悲哀的地方:当自由意志终于崛起,可以为了自己活的时候,发现自己没有所谓的追求和目标,最终很大概率地投入了网络的怀抱,而后者为了争夺人的注意力穷尽了一切招数。
当然,并不是留守儿童就一定有问题,要概率性地看。
人性的深渊
“人性”是一个极复杂的话题,产品经理说:人欲即天理,如果想要做一个大体量的产品,迎合人性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也有人说:学习、进步、成长都违背人性,可它们却使现代人趋之若鹜。
我们这些上班族每天克服着人性的懒早起上班,克服着人性的贪吃保持身材,克服着人性的脆弱强迫自己成长。我们做这些克服人性的事情是为了得到自己认为更大的利益,得到这些利益也是符合人性的,让自己觉得自己很棒,符合人性的自恋。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只能利用人性来对抗人性,而不是用意志来对抗人性,我们需要不断的正反馈来一次次地激励自己,把一个个小的阶段做完,从而完成一件历时很长的事情,只靠“坚持”,我们无法战胜人性,从而实现一个长远的目标。
期待即时反馈符合人性,随机的即时反馈更加符合人性,这也是赌博和一些游戏的吸引力来源。前几天去了一艘邮轮,走到公海的时候穿上的博彩业务开放,看着一群满头白发的老人全神贯注地游戏,我突然很感动:到了这个年纪,荷尔蒙很少分泌了,只有眼前的这个“随机的即时反馈”能刺激分泌多巴胺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性本来就关注更短期的反馈,三和大神们喜欢做日结的工作,除了可以选择“干一天逍遥三天”的圣湖意外,能够得到即时反馈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因为他们的延迟满足能力非常差,其实工作中也有很多人时刻关注着自己的薪资,甚至计算着每天的收入来决定自己应该付出多少,这种行为同样犯了只关注短期利益的问题,事实上,高成长的工作即使薪资被严重低估也值得做。
王阳明说要“知行合一”,我们所做的决定都是当前的自己认为利益最大化的决定,韩寒说:“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说到底,你的内心对这些道理并不是真的认同。很多人说应该买正版软件,但事实上依然买盗版软件。很多人说一线城市的房子和比特币早就该买了,但他自己没有买。。。尼古拉斯-塔勒布说:要有利益攸关,我才会参考你的意见。那些用脚投票,用钱投票,用一生赌某个方向的人,我们认为他们真正地认同他们做的事情。回到三和大神,他们觉得生活老家是回不去了,在深圳也买不起房,不可能成为“深圳人”,努力工作无非是生活条件好一点,“你吃山珍海味也是吃,吃挂逼面也是吃,吃饭不一样,但最终的目的是一样的”。事实上,此时此刻的他们真实地认为现在的生活是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生活。可没有这种对人性没有克制的生活,只是一步一步滑向了黄赌毒的深渊而已。
时代的包容:
最后,说一个积极的话题吧:
三和大神们只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而已,他们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有没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呢?
可不可以,他就是不想面对?
可不可以,他就是愿意选择逃避?
可不可以,他就是想要颓废?
可不可以,我就是不想正能量?
这个时代说:可以!
十年前,黄章晋先生说:“在我看来,中国耀眼的GDP增长数字、日新月异的城市景观,都无法比一代人开始选择更自由、更自信的生活方式更能证明这个国家的成就和深刻变化”。
须知层次多态,乃是幸福本源。这个时代还没有扼杀自由的可能性。
传送门:
一位叫李小四的青年,在听到这个现象后,专门跑去三和呆了一下午,写出了这篇:三和的下午。
另外,一位叫杜强的记者,在 2017 年的夏天到三和卧底了四十多天,写出了以下几篇文章(有音频)。
我在三和当大神:日结打零工体验报告 | 故事FM
我在三和当大神:卧底、小偷和赌鬼 | 故事FM
我在三和当大神:女神红姐和她的男人们 | 故事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