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日更营里,曦允老师分享了文章《差异化》,说的是尊重孩子的差异化,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孩子的思想和行动。
我回了一句:“我觉得接受孩子差异化的过程,其实是我自己接受自己的过程。”这句话说出来,我自己都惊讶了,好像真是是这么回事。
曦允老师也说:“说得很赞。”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我和孩子的关系这学期怎么越来越紧张了,有种怎么看都不顺眼的感觉,字写得不好,作业写得慢,口语又没读,舞蹈也没练习交作业,那天还被老师罚抄课堂纪律常规……甚至萌生了这孩子一点都不像我和她爸的可怕想法。
上周我还郑重其事和孩子进行了“开学复盘”,然后我自己再复盘这次谈话,我觉得一切都应该有所改进,毕竟我们开始对不足的地方进行了修正,可我那可怕的想法却还一直在脑海萦绕。
直到“接受孩子差异化的过程,其实是我自己接受自己的过程”这句话的出现,我心豁然开朗。
孩子还是那个可爱的孩子,只是我的心变了。
孩子下学期四年级要重新分班了,自然这学期的成绩极为关键。虽然老师一再强调分班不会划分重点班,每个班的各成绩段地配比也一样的。
但这件事却一直在我心里隐隐作怪,总觉得这学期不抓紧不行,上学期就差2分进全级前20名,这学期再努力一点是可以的。很多老师都告诉我“三年级很重要,要抓紧啊。”
虽然我没有给孩子再加什么课外作业,但我希望她能高效地完成作业,多点时间玩、看书、读英语和户外运动。我相信我们一起努力,成绩可以更好的。
这种高效完成任务的欲望,却反而让我越来越焦虑。我越觉得时间重要,就越要求孩子抓紧时间,越盯着,孩子就越抗拒,最后大家又是闹别扭。
现在我明白了,分班在我看来是件重要的事,但在孩子看来没什么了不得的,即便你和她分析这件事的重要,她也还是不大重视,她在乎的仍然是:
妈妈,你能不能好好说话。
妈妈,你能不能不要盯着我。
妈妈,我已经很努力了,别催我。
……
初心错了,方法再高明,最后还是很累人。
不断问自己,为什么要那么急?究竟在怕什么?
怕孩子学习不好,以后学习工作怎么办?
怕自己没有尽到做妈妈的责任。
怕现在就这么不听话,以后怎么办?
……
问了一圈自己,最后的结论:我怕孩子不是我理想的那个样子——乖巧,懂事,认真学习,高效专注,自律守时……
可静下来想想,这些优点即便我自己也不能100%地完成,更何况一个孩子。她有不足,自然也有她的优点;她也有在努力一点点改进,她仍然是她。
不同的是我今年的心态,我应该学会接受自己,虽然自己是个老师,虽然一直在学教育,虽然一直在努力践行“正面管教”,但孩子不该是我评判的对象。
对孩子来说,我就是妈妈,一个快乐陪伴她成长的妈妈,仅此而已。无条件的爱,有原则地教育,才应该是我努力区别,并一路秉承的初心。
昨天下午心情不再焦虑,放学接孩子时两个人在操场跑了步,玩了一下双杠才回家,一路上说说笑笑,这才是正常的亲子时光。
晚上孩子在作业的完成上却更顺利,我也不再焦虑,跟她确定好作业任务,我就出去跑步,半小时回来检查已经完成的作业。她写作业,我练书法,最后检查背诵,一切都比之前顺利得多。
不忘初心,做个积极陪伴孩子快乐成长的妈妈。
她就是那个在怀里长大的孩子,而不会是我想象设计好的完美孩子。
先努力做孩子心中“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