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8日 星期一 晴
木禾:
今儿看到广祥夫人孙老师的一篇文字,忧心忡忡。
倒不是我忧心忡忡,而是身为师者的孙老师,替那些只被要求会学习、其他什么都不会的学生忧心,也替那些凡事都替孩子代劳又不放手的家长忧心。
木禾,不瞒你说,我的同事们也经常说我是这一类不愿放手的家长,我内心不认同,但行动上又不得不让人怀疑,比如亲自接送上下学、基本无死角的陪同等等。
记得前几任领导家的儿子们上初高中时,领导们都在描述家里是如何服侍学生:早饭端好了、水果切好了牙签戳上,上面嘴巴在吃饭、下面脚上有“书童”在穿鞋,都在忙着节约时间啊!
原先听了,我们都咂舌,不敢信啊!
想想我们自己上学时,都是自理,奔跑于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之间,忙着的都是算计怎样节省自己的时间,父母,基本不在身边,更不可能享受这般贴身书童的服侍。
心里觉得现在的九零后真幸福,也过分享受了,多少有些不赞同。
可轮到自己成了家长,才体会到这份自带书童奴性的角色,完全可以不用教,看着她们磨磨蹭蹭,不动手光动嘴,根本抓不到时间的尾巴啊!
木禾,听上去,我又是在替不放手的家长辩解了,是不是?
还好,我不是孙老师文中的那种家长,只不过就是碎心于娃的磨蹭。
当然这是没有养成好习惯的恶性循环,苦果要自尝好久呐!
再回头看看领导们的儿子,名牌大学毕业后,还没有出现过分的高分低能现象,大概还是印了一些人的观点:有些代劳不是溺爱,有文化之后,他们自然就成人了。
代劳是不是等同于溺爱,我也不能分清;能不能自理与有没有文化有多大关系,也不能论述;但是一个孩子的习惯与他的父母绝对有天然的关系,这点毋庸置疑。
我时常想起小时候那些认识的哑巴。别人都说哑巴天生心灵手巧 ,我认识的男哑巴女哑巴,他们都是生活中的自理能手,印证了手巧的结论。
但我想应该还是来源于他们的“心、灵”,他们心里知道自己较常人有了缺陷,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又深知自己不能成为父母的负担,懂得感恩,于是乎就更灵光了!这说明有没有文化跟能不能自立自强,关系倒不见得有太大。
至于父母的习惯,真的是影响孩子终身的。
前面说代劳,若是个调理生活很好的家长,代劳的过程孩子看在眼里、学在心里,在懂得感恩之后,必定会照着父母的样子打理生活不会很差。
当然,这需要两方面都好,就像咱领导家的那些孩子,一下子就成人了,倒是让人欣慰。
不过,木禾,听得最多的,也最让人担忧的,就是身边的那些不好的事例。
比如王家的小子,三十岁有了吧,小学没毕业,没文化只能学个技术含量不太高的手艺,隔三差五远去他乡干活儿,还得包工头打理他的生活,从小被父母代劳成习惯,生活一团糟,挣的钱不够自己花,偏偏父母还当个掌上宝,即便在家也什么活儿都不让他干,如今家里过得邋里邋遢乱糟糟,娶媳妇儿更是望洋兴叹的事,谁会愿意呐?他身上就是没文化+溺爱的创造出的癌瘤,对家庭是瘤,对社会也是颗瘤。
还有李家小子,倒是上了个大学毕业了,但是父母溺爱过头,虽然勉勉强强找了个媳妇儿成了家,但是基本上属于两个老人重新养活两个半大的孩子,接着第三代出生了,老李老两口还不放手,小李对家庭没有半点责任感,还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模式,自私的心理长久的扎根,世界都围着他转成了理所当然的事。现在老李夫妻在县城租房子服侍孙辈上学,而儿子媳妇各分居一地,对小朋友也无所谓教育问题的协同与合作,好像他们就是负责生个娃娃给老李两口子的。让人看了实在唏嘘。这也算是一道社会的烂疮疤了。
木禾,我当然害怕自己会不自觉的成了代劳过度的家长,也担忧没有教育出懂得感恩的娃。
不过看看身边鲜活的事例,还是要时时提醒自己,千万不能祸害了娃、祸害了自己,也祸害了社会。
唉~话题太沉重了!
那就暂且打住,祝安吧!
木徒
201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