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与神运 艺从心得
林耀琼
宋人朱文长《续书断》中说:“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心得,以终其身”。用这句话来概括朱盛柏恰到其处。
地处福建省中部的尤溪县是朱盛柏的故乡。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宋代著名的大理学家、教育学家朱熹的诞生地。小时候,朱盛柏跟随父亲四处“游学”。父亲是一位乡村教师,能吟诗作赋,并写一手好字。每逢年过节,父親的毛笔字便派上用场,而朱盛柏无疑是打下手。久而久之,耳闻目染,再加上父親的指教,朱盛柏也在乡村小有名气,可代替父親应付“字债”。但是,他还是被家乡的山川地貌、田园风光、古厝村落所迷恋,立志做一名画家。通过自身的努力,顺利地考进艺术学院。
绘画要从书法中吸收经验、技巧和力量。运笔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抑扬顿挫所形成节奏韵律,如同音乐旋律一般,它们完成了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灵魂。朱盛柏深谙其中的道理,从书法的笔法、结字、墨法、章法、理论等进行了规范性的基本功训练。同时,一头扎进烟波浩渺的古代名家书帖,选择楷书和草书为主攻对象。楷书以钟繇、二王为代表的晋代小楷,颜、欧、虞、褚、薛为代表的唐楷,苏轼、黄庭坚、赵孟頫为代表的文人楷书,都花费了大量的功夫进行了研究和临摹。草书则从张芝、怀素的字帖入手,其书法的飞动流荡,笔势圆转活脱,笔画纯净明朗,布白参差错落,有笔走龙蛇之风,这些都渐渐地融入到朱盛柏日后创作的风格中。也许,正如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所言:“思想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真关键;物治耳目,而辞令其枢机。枢机方通,创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是以陶钧文恩,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这种“神思”打通了朱盛柏书法创作的任督二脉,超出其本意为提高绘画的线条而专研书法,反客为主地将书法做为自己职业生涯。此后,他在书坛声名鹊起,并在书法界站稳脚跟。
面对浮躁的社会环境,朱盛柏没有留在省城,而是回到自己的故乡尤溪。这取决于他的性情使然,归根处是受到朱熹思想的影响。他喜欢“守正直而佩仁义”,“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朱熹的这句话似乎是对他说的。朱盛柏用如椽之笔书一对联“轻鸥白鹭定吾友,绿竹高松无俗尘”挂在取名“养砚斋”工作室。教书育人成了他此生的宿愿。几年下来,不大的县城竟然兴起书法热潮,以朱盛柏为主导的朱子书画院翰墨飘香,学书画者络绎不绝。
书者,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更如其人也。纵观朱盛柏的书法艺术生涯,艺术造诣炉火纯青。其作品重气格、严法度、识得势。他善长小楷和大草,两幅作品同时挂在一起欣赏,有“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感觉。小楷静如大家闺秀,形质中的肥瘦、方圆、短长、骨肉所表现为中和。取法于“钟”和“二王”二位书家,结合其高度隽永的气息,并注入自己清新飘逸的意韵。大草起笔如蟒出,行笔如龙游,收笔如虬注。用笔沉稳,疏密天然,在呼应中求顾盼,于平正里求峻险,动静相宜,浑然一体。亦如千军万马奔腾过境,又似惊涛骇浪拍岸,让人震撼并一饱眼福。
书与画本为一体,朱盛柏寻求笔墨丹青的回归。他坦言道:自己童年的梦想就是当一名画家。现已如愿以偿,在有生年,他将踏遍故乡的山山水水,描绘自己心中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