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之素的学名是“谷氨酸钠”。1908年,有个日本人池田菊苗教授正在家里吃饭,他忽然停下碗筷,用调羹再尝一尝一盆黄瓜汤。他问妻子今天的黄瓜汤为何这么鲜,是什么原因。他妻子说,今天黄瓜汤里她多放了点海带,是海带的鲜味啊!
池田菊苗是东京帝国大学的一名教授。他后来几次从海带汤里品尝了一种特有的鲜味,他觉得这海带的化学成分一定有奥秘。大概半年后,池田菊苗就从海带中提取了一种叫“谷氨酸钠”的物质,把它放入菜肴里能大大提高口感的鲜味,他并把这物质命名为:味之素,开始研制生产。
上世纪20年代日本的味之素倾销我国,到处有“味之素”广告。这时候,有个叫吴蕴初的上海人,就在自家小亭子间里分析和试验“味之素”的成分和提取。他果然成功了,1921年春天,吴蕴初和一个酱园老板合伙,终于生产出了国产的“味之素”并且命名为:味精。他开创了民族品牌的“味之素”。
后来为了打开销路,吴蕴初等又将味精命名为正式商品名:天厨味精。天厨味精行销后与日货“味之素”平分天下,当年,中国的天厨味精远销东南亚、英国和北美等地。今天我们还能看到“天厨”调味品这个品牌。要知道,上世纪20-30年代,上海出现过很多像天厨味精一样的民族品牌,火柴、洗衣服、灯泡、缝纫机、布匹、唱片、手风琴等等。那时的上海就像今天的广州,发现什么新奇东西,拿来主义,转身就研制成自己的。
拿来和仿制,是聪明人干的事。苹果手机的完美就有赖于他聪明的仿制和拿来。虽然上海人特有的机敏、勇于创新和模仿能力,常常被人取笑和不尊,但在历史上,这些机敏和模仿和创新精神,曾给民族带来了尊严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