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驰
来源/李驰说
照片,是着急吃面时随手拍的,没有构图,没有修饰,没有优美的摆放,甚至旁边的杂物也没有掩藏,唉,过后再看,实在是羞愧不已。。。
01
五一放假休息,照旧睡睡懒觉、熬熬夜、吃喝玩乐一番。两天过去了,感觉也不过如此,索性在最后一天假里,起了个大早,耐心的熬了锅小米燕麦粥,直熬到米粒膨胀绵软,燕麦保留了一丝嚼劲时,才闭了火。把粥焖在锅里,和老公两人一起逛了许久没逛的早市。
在外面胡吃海塞了两天后,走在明媚的晨光里,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各式瓜果蔬菜,看起来那么水灵,新鲜的鱼类虾蟹,吸引着假日中人们的目光,红白分明的猪肉、羊肉、牛肉摊位前,围着不少前来购买的客人。
“我要吃红烧肉,我要吃红烧排骨,我要吃麻辣鳕鱼,我要吃海鲜披萨。。。”老公开始了他点菜的叨念。
当然不能听他的,他的眼里只有各种的肉类,还是让他充分发挥帮忙拎东西的作用吧。
于是,果蔬肉类各样买了一些,直到他抗议东西太多,要拎不动了为止。
回到家中,用一个鸡蛋摊了张薄薄的鸡蛋饼,放在旁边晾凉,洗根黄瓜,去皮,切片改刀成丝。凉透的鸡蛋饼切丝,和黄瓜丝一起盛在盘中,挤上蒜泥加入糖、盐、香油、白醋、辣椒油,拌成清凉小菜,咸鸭蛋打破剥掉一头蛋皮儿,和小菜一起上了桌,这时粥的温度也降到了入口不烫的程度。
这顿早餐,算是放假这几天吃得最可口的一顿了。
吃完早餐,思量着前两天就东跑西逛了,今天一定要窝在家里看电影、打游戏、吃吃喝喝,享受这假日的最后一天。
02
一部电影《白鹿原》还没看完,通篇的陕西话听的老公有些云里雾里。
“我要吃臊子面,宽的、干的、油汪汪的、大碗盛着、蹲着吃那种。。。”看着电影里段奕宏销魂的吃面节奏,老公的馋虫被勾了出来。还没看完,就被摁了暂停,被催促着去和面,为午饭能吃上那种面条做准备。
还好,早上买了五花肉和梅花肉,细细的切了做肉酱,从陕西老家带回的辣椒面、花椒面、孜然粉,混在一起,加了盐和白糖,用热油泼了,趁着油热倒入醋,把油泼辣子激香,瞬间香味满屋。黄瓜丝、尖椒丝、蒜片,都细细改刀装盘上桌。
翻箱倒柜,找出了一对许久没用的,看起来有点大海碗感觉的老旧汤碗,刷洗干净,准备用来盛面。
一顿忙活后,和好的面也醒的差不多了,烧上水,便开始擀面,可怜我用着擀饺子皮儿的擀面杖,切菜板大小的面板,出了面板的部分便折起来,反反复复,竟也擀出了两大张长面片。比起以往放了尺寸,切成宽面条状。
面切好了,水也烧开了,把一半面条下到锅里,轻搅散开,盖上锅盖,煮到面条漂上来,倒点凉水,撒几片甘蓝叶子,翻搅一下,盖上锅盖再煮一会儿,用漏勺把面和菜捞出,倒入事先备好的凉水中,接着煮下一锅。
凉水中的面,用漏勺捞出,盛入大碗。那边,老公早已迫不及待了。
还在厨房忙碌的我,听到召唤声,扭头往客厅张望,老公蹲在凳子上,对着桌上盛着面的大碗,做出吃面吃得很爽的样子。
“你先吃吧,面放久了坨了,就不好吃了。”
“那我就先吃了,这次就不等你了,我先慢点吃。”说着,从凳子上下来坐好,开始往碗里添加各种配料。“我蹲着,还真吃不进去。”
等我端着新煮好的面出来时,老公碗里的面已经没了一半,“好吃、好吃,”边吃边招呼着我,“听额说好吃,你应该设,‘锅里还有呐’”,他拿腔拿调的学着陕西口音,说着电影里的对白,像个大孩子。
拌好面,突然想起好久没发朋友圈了。拿过手机,随意的拍了两张,便了朋友圈,匆匆写下:老陕的宽面条和两个笑脸。便投入两人的快乐午餐当中,好久没吃的家乡味道,让身处东北多年的西北人,在吃面的瞬间就找回那份幸福的感觉。
03
吃完面,喝完面汤,看着电影,听着秦腔。这个假日,过得好不惬意。
拿过手机,打开微信,瞬间被我那两张随意的照片,和随意的留言造成的影响,惊呆了。
这条朋友圈状态除了得到众多捧场的点赞外,有些东北朋友知道我是陕西人,学着陕西话,回复“美的很”、“嘹咋咧”,而我那些陕西的老同学们,竟然在下面开起了关于陕西面的讨论会。
“这叫油泼面,啥宽面条!”随着这句话,发一个受不了的表情。
“大哥,这真不叫油泼面。”由于我刚才一直没看手机,另外一个同学已经抢先回答了上面同学的质疑。
“这应该是凉宽面,把宽面煮出来放凉,放点黄瓜丝和青菜,辣椒油、蒜泥,拌一下,香滴很!”又有同学分析着。
“遗漏了一点,她这做法是热面。”有人补充着,可能是看着面条上比较黏糊吧。
“不是油泼面?那泼点油,奏是咧!”说是油泼面的同学,被人质疑,看来挺不服气滴。
“不是油泼面也不是扯面!”有人横空插了句。
“一群瓜娃,这叫户县软面。”
“你说撒揍是撒!”
“‘你说撒揍,是撒!’什么意思?”老公看不明白了。
“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你说撒,揍是撒!”听了我的断句和翻译,他恍然大悟,叹了口气,表示太难理解了。
“不是油泼面,也不是扯面,是手擀面,按东北的做法炸的肉酱,按陕西的做法切成宽的,拌的面。”我忍不住认真的纠正着。
“都是瓜怂,这揍是biangbiang面!”
“啥是biang?揍是手擀滴,宽一点儿的,水煮熟的,吃起来有嚼头的,能汤能干的面。”一连两条留言过来,敢情和我刚纠正的没啥关系。
看着留言后面呲着牙的笑脸,简直都能瞅见,手机那边这位同学,为自己对陕西biangbiang面的地道正解释洋洋得意的样子。
“额想吃臊子面咧!”
“额也想吃!”
又一波崩溃的表情!
“一碗面引发的争论!”这位旁者一语中的,真清醒啊!
回过头看看,在我这条朋友圈状态下,聊的火热的这群人,有的是陕西人,有的只是同我们,在陕西上的大学,现在除了一个仍在陕西,其余天南海北,哪个都离家不近。
04
我相信,这就是朋友圈的魅力。它让分布在天南海北的我们,一点点找到彼此。
无意中让我们这些长大后远离家乡的人们,因着一点家乡的味道,瞬间找回埋藏在心底里的家乡情,打开尘封在记忆里的同学情谊。
关于这碗面引发的争论,渐渐平息了。
我相信,看到这个朋友圈状态的老陕们,或当年一起在陕西上大学的那些同学们,无论参与还是没参与这场争论,心里都会暗暗的回味一番,陕西面的味道!
想家了,争取秋天,再回去看看。
PS:我的走路签到:第1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