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写点什么了。
最近买了本《刻意练习》,自己没怎么翻过,反而被兔子童鞋快翻完了。他看完再跟我聊,既满足了他表达的愿望,又解决了我懒得看书的问题,一举两得,简直令我喜出望外。
近5年来,我越来越少写东西,导致我对文字的掌控力越来越低下,这让我很沮丧。兔子跟我说,最近我杂念太多,要让自己慢慢纯粹起来:不考虑收入,不考虑世俗的成功,仅仅给自己立个flag,不管这个flag是什么,到了节点,一定达成,这样有助于建立自己的自信心。
不得不说,兔子越来越了解我。他明白我的弱点,知道我的问题。我是他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代码之外,最熟悉的家伙。所以我决定每天写点什么,不为阅读量,不为实际意义上的”成功“目标,只为了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更纯粹一点,慢慢减少杂念,找到自己对文字的掌控力。
高二之前,我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偶尔还会沉浸在自己的“金句”中洋洋自得,其实别说长大之后回看这些东西,仅仅是几个月后看这些文字,都让我自己觉得“这傻逼哪来的?”但是这不重要,写东西的时候,自己很快乐。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自己老妈会偷看我的日记。于是,青春期的我在日记里啥也不写,就写老妈坏话。看得出,那段时间,老妈既生气,又不能发作,不然就暴露了她偷看我日记的行径。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的我就蔫坏蔫坏的。直到有一天,老妈骂我,骂着骂着就哭了,痛斥我在日记里把她写得如此不堪。既然老妈捅破了窗户纸,索性我也就不再写日记。把这个习惯戒了,一直到现在。现在也不算写日记,想到哪就写到哪,这样比较轻松。
当然,我一直不认为老妈是坏人,但我确实是个熊孩子。这个熊孩子看上去很温顺,但是总会抽冷子在你不注意的时候挤眉弄眼一下,被你发现了,就惊觉原来她是个熊孩子;没发现,她就还是那个温良的小透明。小时候恶作剧,老妈会拿各种工具收拾到我服,这种“传统”持续到我上高中。直到去年跟初中的闺蜜一起吃饭,她还记得我被老妈拿鸡毛掸子追的满屋子乱跑的场景……不过现在回想起来,被老妈发现我调皮,我还蛮开心的,因为她看到我了。所以说起以前被打,经常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啊,说说我“非资深小驴”的网名吧。话说,这个名字逗笑过很多大爷大妈,尤其微信付款大行其道的时候。当然,我们年轻人不会,90后是读着火星文长大的,区区一头驴简直是迂腐~~为什么叫“小驴”呢?矫情呗。刚刚开始玩微信的时候,还没赶上“微信元年”,是微信面世第二年的时候,跟好姐们儿去青海玩。人家驴友到这种地方骑行、徒步,虔诚点的还学藏民磕个长头啥的一路到西宁。我们呢?我们包了辆车去青海湖撒欢儿,半道儿上姐们儿无聊,教我玩微信聊天。注册了之后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刚好伪文青憋屈在一辆小破车里看外面骑行的“驴友”吭哧吭哧爬坡,顿时觉得自己也是“驴友”的一份子。但是又不好意思吹嘘自己是“驴友”,毕竟车里趴着呢,于是故作谦虚的自称“非资深小驴”。一直沿用到现在。
我发现啊,一到“自黑”的环节,我特别文思泉涌,特别能bb。大概我这人内心自洽做得特别好吧。之前经常跟人吹嘘,我在某野鸡网站测过智商,结果是“iq 120 with humor sense“。后来就忘了那个野鸡网站,并且再也没做过智商测试。万一测出智商不足80咋整?毕竟120过,偶像光环还是要有的。但是吧,回味一下这个结论,大概的意思不是”120的智商并且很幽默“,而是”120的智商?你很幽默!“
大半夜的,聊到哪算哪儿。我现在习惯于通过自己超水平的发挥,把别人对我的期望直线降低到0,然后自己再琢磨着憋一大招儿,给大伙儿一个惊喜。后来吧,发现大招憋久了,往往只能憋出来一个屁……也是很伤感。现在的小伙伴都很热心,一直琢磨着帮我这个后进生往前提溜提溜,所以谈心啊,给工具啊,方法论啊,建议我去读哪些哪些书。这些帮助经常让我老脸一红,觉得自己废柴一根。但是写着写着发现,其实我的文风一直是写意派,没章法的时候似乎才有灵魂。一套逻辑就挂了,我上学时就擅长记叙文而讨厌议论文。我的叙述往往很具有画面感,但是通常没什么严谨的逻辑和思考,更不用提上价值这种超出我能力范围的事情。我不喜欢板着脸讨论人生,更喜欢像个混混儿一样蹲墙角跟人边嗑瓜子边唠嗑儿。也许,生动的表达才是我记得住的表达吧。当然,要想赚钱多,还是得上价值,这还真是对我不友好啊。
小龙虾夜宵到了,回头接着聊……(请!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