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主要说明我基于XMind和块时间建立的时间管理方案,在XMind中完成任务拆解和记录,并且用XMind表格控制自己的状态和行为,对文件形成统一管理;在块时间app上实现统计,并且作为电脑不在旁边时的补充。
这个时间记录方案基于三个维度的考虑:事件、时间、精力。
事件分类:环境刺激 — 目标达成 — 类别区分
事件是我们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也就是说,不管发生了什么事,都是由我们来选择做什么,如何应对。
这句话很重要,因为这代表着你对将要发生的事保持着充分的觉察。
比如你在工作的时候,突然想去淘宝买件东西,这时候你就要意识到你的选择权。你既可以选择买东西,也可以选择继续完成;既可以选择遵循日程,也可以选择被中断,选择是基于事件的价值来完成。
对于任何中断来说,都是如此。你是选择达成目标,还是选择做其他的事。
我把事件进行了分类,方便对自己的时间支出进行统计,大致分为五类,身心、工作、能力、感情、消耗、其他。
事件分类的好处是能够让自己对自己的活动有所了解,并且有利于时间统计,后者通过“时间块”app来实现。我会在每个番茄之后,对做过的事进行记录,然后添加上颜色。
他们的颜色及具体解释如下图:
身心状态保持
这部分是尤其值得重视的事,基于以下两个假设:
1.身体状态直接影响做事效率,在你的头脑发昏的时候,很难把一件事做好,哪怕是花了时间,也可能错误百出。如果状态不对,你用2个番茄时间做的事,可能要花10个番茄来修改,得不偿失。
基于此,要做两件事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足够多的运动时长;在遇到身心疲惫的时候及时休息而不是硬抗。
2.情绪状态也会影响做事水平,一个人被焦虑控制的时候,是很难集中注意力做事的。
我之前很长的时间都用在处理个人情绪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后来逐渐定位出一些个人缺点才慢慢能够专注地做事。
在情绪处理上,我做了一些“执行意图”出来,用来做情绪疏导。简单概括执行意图就是,“if。。。 then。。。”语句,这些执行意图来自于自己解决个人问题的经验,可能因人而异。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条执行意图就是,“If 找不到思路,then 告诉自己知识不是在脑袋中存储的,而是根据需要查找的。”这样一句话能够解决掉我80%的情绪问题。
除此之外,我花时间整理了关于睡眠、运动、饮食、冥想的一些知识,这些都是保持良好身心状态的方法。
职业直接相关
职业直接相关的事应该占据白天的主要时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甚至要把手机消息屏蔽掉。
但这部分事情往往并不总是对工作产出有影响的,比如打扫卫生、财务报销、偶然跟同事聊了起来。虽然如此,我扔把这些事归类在工作上。
在时间块统计的时候,会分为价值工作和维护工作两类。
能力培养
能力培养是属于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比如我前边做的身心知识储备就属于这一种,情绪管理及心理学的内容也属于此,他们从长远角度来看,会对自己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但同时,不应该存储过多的能力,我对能力简单做了分级处理,这基于一个假设——有的能力我们需要到一定的位置才用得到。有的课程会跟你说“人人都需要领导力”,这样说是没错,但一个人连沟通都费劲,领导谁??
自我管理是比较底层的能力,也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比如情绪管理、时间管理、健身及饮食、理财等等。这些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我们不会太在意,也会想——需要学习么? 需要。如果没有必要的情绪管理知识,可能克服情绪的影响,没有很好的饮食管理能力,也很难去吃到真正健康的搭配。
能力迭代则属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比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演讲、做PPT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后天专门学习并且刻意培养的技能。但此时就涉及到自我选择,如果你要往专职作家方向发展,你就要花一些时间学习写作能力。如果不是,你只需要进行定向学习就好了,不是非得写好。
认知更新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但也有可能只是一句话的事,但一旦知道,就会对自己思考和决策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
比如幸存者偏误说的是人们往往会在意那些成功的人,看到他们的事迹就觉得自己也会成功。这是因为,那些不成功的人早就埋没在人间,没有机会被你看到罢了。我们在做选择和决策时候,要注意基础概率,即看到整体中有多少人是成功的,有多少人失败了。这样就很容易对网课所谓的“人人”有所察觉,只不过是用了几个成功案例而已。
人际关系涉及到沟通、情商、肢体语言、人脉等等,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绝对是改变命运的能力。
同样参加一次线下聚会,我的朋友小D成功认识了一个教练,这个教练还想收他做徒弟。刚开始我觉得不公平,渐渐我懂得他不仅在对人际关系的理解上比我强,对于给他人赋能上,也比我高出很多,这些是他应得的。
组织管理则是团队作战的能力,不仅需要良好的合作能力,也需要有战略意识及领导力等等。到了这层,一个人就能够集合他人的力量去完成一件事了,才算个人商业模式的开启。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这些能力都是可以遗传的和被动发生的,比如你的父母如果有很好的作息习惯,你就更容易有;你的父母知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你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
除了父母之外,我们还有第二次机会——圈子,我们在某个圈子中与人真实互动过程中,自己也会变得不同。
比如,我从几次线下聚会中,改变了自己原有的对聚会的印象,能够感受到更轻盈的生活。
感情维系
感情维系是我以前会忽略的事,在人际交流上会很被动,会觉得浪费时间。但是在线下跟朋友聚会几次之后,我发现自己对待世界的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我最近看到的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在你生病的时候,工作不会关系你,朋友会。”
在我几次失望透顶的时候,也是跟朋友的交流让我慢慢走出来,并且开始成长。这部分时间是不能省的,通常到这时候我会立即给老朋友发条消息——哪怕是嘘寒问暖。你会发现,他们其实并没有走远。
消耗
通常由于情绪问题或者看视频时间过长导致,你可能会觉得这些记录会抹黑自己,但既然发生了,就应该记录下来。只有这样,你在某一天回看的时候才能相信自己的记录。而且,记录下来也有利于自己及时更正行为,也有利于后期预防。
其他
记录一些不在分类之内,或者无法分类的事。
比较容易搞混的是工作直接相关和能力,比如提前准备工作相关的能力该如何划分,我这样来思考,如果是你能够在上司面前做的,这就叫工作,否则就叫能力。
时间分块
将时间分块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规划和统计,方便执行,方便记录。
从规划和统计方面来说,早中晚餐是很难确定具体时间也很难估计的事,所以我就把它们放到某个区间,把这段时间排除在外即可。
这样我每天的大块时间有13+7 = 20PT,这样在做任务安排的时候非常快捷。
在某个时间段我会做固定的事,把这些事想清楚,执行的时候就会立即完成。记录也是如此,直接略过就可以。
精力管理
精力管理的重要利器——呼吸,呼吸让你的头脑得以抽身的方法。
1.精力管理可以通过间歇工作和休息来完成,我通常采用25+5的方式,利用时钟计时,整点休息;
2.同时可以通过任务的难以搭配来完成精力管理,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进行混搭。
3.睡眠和食物在精力水平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不想写了,先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