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里注定的死局
关于福贵的人生中有2次转折点
第一个转折点是因输光了家产,由地主少爷变成了佃户。
在这个节点上如果说他没有输光家产,最后的命运将会与龙二相似。即便他乖乖配合当时的土改,那他还是会成为穷困的农民,甚至在后面红袖章时期还因多了个富农成分而过得更加窘迫。
他的第二个转折点,在他在战场上被俘虏的时候,如果他选择继续当兵的话,结局则可以参照春生。春生被打成走资当权派,忍受不了折磨而自杀。
在这本书里,福贵的命运仿佛无论怎样都逃不过死局,然而他却逃过了疾病、挨过了贫苦,是唯一活下来的人物。
福贵的成长
福贵的成长代价很大、很重。
唱着小曲、与老牛相伴自得其乐的这个老人,他看着亲人的死亡,总结了活着的意义。
年轻的阔少爷
出生开始就被人背着走,每天的困扰就是想着如何打发时间。
少年时不学无术,被先生断定“长大了是个二流子”。
年轻时不听母亲和妻子的劝告,天天往赌场青楼里钻。
终于在赌场老板龙二的设计下,输光了自己的家产。
输光家产时,有那么一瞬想到过死。
这是他在面对贫穷和臆想中来自父亲的惩罚时的第一反应。
他想着“我死了债也不会少”于是选择面对自己的错误及其恶果。
他在长工面前宣泄,“别叫我少爷,叫我畜生”。
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也做好准备面对接下来的贫穷。
爹的死,让他愧疚
徐家的家道中落,他爹有一半功劳,也是个败家子。所以在儿子败光家业的时候,虽然急火攻心昏厥过一次,哭了一天叹了一天,最后还是心平气和地帮儿子擦完了屁股。
他也反省了自己的一生,对自己是个败家子这一事实也没有逃避。未来可见的贫穷让他幡然醒悟。
他让儿子自己挑着铜钱还债,也别有用意。身为父亲,正儿八经地给儿子讲起了徐家的发家之路,“不过养了一只小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在儿子面前也坦然承认自己是个败家子。
这段由鸡到牛的变化过程,是他能留给儿子最好的遗产。
后来福贵也将这段话传给了自己的子孙。
但福贵的爹明白,一辈子没有穷过的他,是不可能习惯穷人的生活的。
爹说:“我以为我会死在这个屋里。”最后是死在曾经的自家地头上。
爹从粪缸上掉下来,从佃户嘴里得到以前从没掉下来过的答案,嘿嘿笑了几下,笑完后闭上了眼。
至少他这辈子没有体验过穷人的生活,在家产败光后想到自己不用去过受苦受累的日子,偷笑了一回。
父亲死后,由于自己之前的混账行为,母亲和妻子以为他会因没了生活依靠而想不开。
但福贵只是愧疚不已,“我爹是死在我手上的。”
从出生以来,他就是个阔少爷,挥霍无度的日子也依仗着父亲和祖辈留下的家产。
他曾以为自己的家产任由自己败也败不光,想着发家致富光耀门楣的事交给自己儿子做就好了。没想到家败在了自己手里,爹因家败也死了。
困苦和年迈的娘,让他学会照顾家人。
福贵的娘是一个不重视教育子女、一味溺爱孩子的母亲。
孩子不管犯下什么错,她总是能把锅甩给同样败家的父亲。
福贵能长成“二流子”,跟她也不无关系。
但这样一位母爱泛滥的母亲,在家庭陷入贫穷时却能给福贵带来足够多的温暖。
原也是千金的她裹着小脚,到老了,还要颤颤巍巍地出去挖野菜;他安慰儿子“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媳妇是你的,谁也抢不走”;在田间地头怕儿子累着;儿子受伤,就心疼地跑过去给儿子用烂泥止血。自己晕倒在家,怕给儿子添负担,硬说是自己睡着了。
一点一滴看在福贵的眼里,“我想想再不能像从前那样过日子了,我得养活我娘和凤霞。”
福贵初学农活,每天花的时间比别人多,忙完倒头就睡,没时间想其它的事情,日子倒也充实。
战场,让他明白了生命的脆弱
战乱的年月里,被抓了壮丁的人即使逃走了,也会被抓到其它部队。
福贵见识到战场就是生死场。战场上的人们见面的问候语都是“你还没死啊?”,就如同“吃了么?”一样寻常。能支撑自己活下去的只有一个信念“只要想着自己不死,就死不了。”
老全,部队老油条。他经历了多次出逃,辗转战斗,多少次死里逃生,最后死在福贵的面前。
战场上硝烟弥漫、哀嚎遍野,他们躲在坑道里挨饿受冻。
春生,同样被抓壮丁抓来的年轻人。他眼看着活不过中午,冒着硝烟去找大饼,能吃上一口大饼比生死更加重要。
龙二的死,祸兮福所倚
土改时,龙二不愿分出自己的田产,被当做地主恶霸给枪毙了。
福贵一阵后怕,“要不是我爹和我是两个败家子,没准被枪毙掉的就是我了”。
福贵觉得这是命运的安排,暗暗地想,以后不求什么福分,只求一家人在一起,好好地活下去。
家珍的付出让他学会了担当和坚持
“我回家后的日子苦是苦,过得还算安稳。凤霞和有庆一天天大起来,我呢,一天比一天老了。我自己还没觉得,家珍也没觉得,我只是觉得力气远不如从前。”
福贵头发白了,家珍也白了头发。
家珍在福贵落魄时被父亲接回娘家,生下孩子后,回到富贵的身边。在福贵还是阔少爷的时候,福贵从来没有好好对待这个妻子,整日在外吃喝嫖赌,回到家还对家珍家暴。
在失去家珍后,经常惦念家珍和家珍肚子里的孩子。由于自己的落魄,再考虑到家珍生产需要一个好点的环境,一直都没敢去丈人家看望家珍。
文章没有正面写家珍在娘家的活动,但在两处细节可以看出家珍是有反抗过的。
[if !supportLists]1. [endif]孩子生下来姓徐,并不是老丈人曾经主张的那样姓陈。
[if !supportLists]2. [endif]家珍回来时没有坐轿子,背着孩子走了十多里路回来的。
家珍本是有钱家的小姐,脱下旗袍穿上粗布衣服,干起了粗活,但也没有怨言,还总是笑盈盈的。在福贵的回忆里,清晰地记录下了这样的画面,说明家珍的行为对福贵的影响很大。
福贵明白,家珍本来可以不回来跟他受苦,很感激家珍对自己的不离不弃。
凤霞被领走几个月
为了让有庆去上学,不得已让人领走凤霞。
有庆不想姐姐被人领走,哭闹着不去上学,被福贵打了一顿。
福贵看着有庆青紫的屁股,心疼自己的儿子。
凤霞不会说话。被领走几个月后,自己跑了回来,呜呜地哭着。
福贵送她回给人家,快到地方的时候,舍不得孩子,又带着孩子回了家。
“就是全家都饿死,也不送凤霞回去。”
这时候的福贵和之前判若两人。
他不仅开始承担自己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为了守护这个家愿意挑起更重的担子。
即使贫穷,他也要送有庆读书,他对生活还是寄予了希望的。
勉强支撑的家,已经养不起一个学生和一个孩子。但为了家人们不在饱尝分离之苦,福贵愿意接受生活给他的挑战。
有庆的死,让他感受到生命的不平等和世事无常
有庆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他越是乖巧到让人心疼,他的死就越让人悲愤。
他在为县长夫人献血时被无良医生抽干了血而死。
天平的一侧是县长夫人,另一侧是农民的儿子。
在抽血的医生眼里,天平的两端是不平等的。有庆说头晕,他没有停止抽血,他抽干了有庆的血,仍在说血不够用。有庆已经没了,他没一句道歉,反倒问福贵:“你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
这样的不平等事件不是发生在不得已丢车保帅的战场,而是发生在救死扶伤的医院里。
世事无常,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孩子,进了趟医院,没了,既是意外也是人祸。
他想揍医生,被体育老师拦着,他想杀了县长,但县长居然是之前一同经历过生死的战友春生。
报仇的念头不了了之,只给福贵留下一道阴影,“医院是一个吃人的地方”。
凤霞,福兮祸所伏
凤霞嫁给了一个朴实可靠的二喜,过上了一段幸福的生活。
然而幸福实在短暂,凤霞因生产大出血而死。
这让福贵想起了有庆。
有庆死于别人生孩子,凤霞死于自己生孩子。
都是大出血,但县长夫人就需要抽别人家孩子的血,而凤霞却就这么流干了自己的血而死。
福贵只说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
家珍的死,让他明白生命也承载着美好的品质
福贵说,“家珍死得很好,死得平平安安、干干净净,死后一点是非都没留下,不像村里有些女人,死了还有人说闲话。”
家珍是个好女人,福贵说他是前世做狗吠叫了一辈子换来的。
她知书明理、贤惠隐忍。在丈夫陷入贫穷的时候也不离不弃。
她勤劳乐观,穿粗衣干粗活,但总是笑盈盈的。
被软骨病折磨也愿停下手上的活,眼看着要不行了,更是因为惦念自己的女儿,奇迹般地延续了自己的生命。
面对刘县长这个间接还是自己儿子的仇人,她狠出了有生以来最接近泼妇的一面。
即便如此恨刘县长,但在刘县长被红袖章折磨得想死的时候,她却对他说:“你要活下去。”
二喜,世事无常
春生,为生命隐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苦根,饥饿折磨了三代人,苦根却在病中吃豆子被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