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有想法的年轻老师们!!!
这篇是写给有想法的年轻老师的,没想法的可以自行跳过,为什么是年轻的老师呢?首先,刚出来的年轻老师还没有形成一些不良习惯,他们还处于一种学习的状态当中,更具可造性。其次,我觉得年轻的老师尚且不太可能去做到,更别说那些已经形成自己习惯的老师了。
我呢,是师范专业毕业的学生,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我毕业后并没有选择成为一名老师,但并不代表我对于如何做一个好老师没有自己的想法。同时,我也还是一名学生,也接触了一些老师,所以呢,在这里就把我的想法在这里一并写出来。
首先,我们来谈一谈一个好老师应该满足的基本要求:
一﹑对老师这个行业有激情﹑有目标
对工作有激情﹑有目标,这总应该要有的吧,我想这不仅是老师这个行业,对于从事其他行业的人都一样的,有激情才能够不断激发你潜能,从而使你将工作做得更好,而有目标是你前进的动力,没有动力何谈做好。
二﹑做一个学生愿意和你交流的老师
我想平易近人、对学生的问题悉心回答也是重要的一点,平易近人这点对于年轻的老师来说应该不是问题,但请记住以后也要保持住,不能越来越老油条,你想,如果一个老师谱很大,那么还有哪个学生敢和你交流。
如果学生们对你是敬而远之的话,那么无疑,你这个老师当的是失败的。从我的个人经验来说,有很多的老师总是喜欢三言两语就把学生打发了,留下一个问了老师问题还是闹不明白的学生独自在那里思考。
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就是这样一种性格,谱就是比较大,那我也告诉你,这样一个性格的人他就不应该来当老师,老师要教好学生可不仅是你把课上好了这么简单,何况有的课也没见得上的有多好。老师是一项比较特殊的职业,特殊之处就在于它担负的是教书育人的事,这可是关系着几代人的成长的。
三﹑对于学生有什么问题要耐心解答,不要不懂装懂
对于学生有什么问题要耐心解答,有的老师面对学生的提问,总是喜欢说这我不是课堂上讲过了,怎么还不明白,言外之意就是你是不是自己不注意听,现在还要来问我吗?浪费我时间,可是您有没有想过,他会去问你已经够说明问题了,你还有必要这样问吗?
说完这个,再来说一下当被学生问到你也不会的问题时该怎么办,那就是不要不懂装懂,也不用不好意思,毕竟老师也是人,不了解的事情多了去了,所以不用好意思,这时候需要的是拿出你的态度来,把问题给记着,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其他老师交流,对问题有了自己想法之后,再找学生交流。
其次,在具体的做法上提一提我的一些建议:
一﹑多花些时间在业务的钻研上
现在就业压力巨大,很多师范毕业的学生会选择成为一名老师,这里面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人是迫于就业压力而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爱这一行,多花些时间在业务的钻研上,而不是上完课就没事了,现在的很多的老师就是这个样子的,不由的让人感到遗憾。
多花些时间在业务的钻研上是一个怎样的状态呢?我觉得应该是不管在做什么事都在思考着教好学生的方法,每当有什么想法时,欣喜若狂,不管在做什么都马上把这个想法记下来,生怕给忘记了。这里怎样教好学生不只是怎样更好的把学科知识教给他们,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他们能够更自主的去学习。
二﹑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
要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这是很关键一点,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一切就都好办了,当然了,这也是比较难做到的一点,老师要做的就是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学生,浅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这主要是针对中小学老师来说的,至于大学的老师该怎么做可以看我写的另一篇文章。)
另外,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家庭教育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老师应该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家长对于教育孩子的认知,帮助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认识上的提高,与家长协同配合共同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我想只要你能努力认真地去做,真诚的与家长进行沟通,家长们一定会认真配合的。
接下来,我就来谈一谈的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具体的方法,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如果你所在的学校是走读式的学校,最好方式的就是家访,而且需要多次,直到你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的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有一定的了解,并以是否形成对这个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为标准。
二是,寄宿制的学校,那就相对方便点,那没事就多逛一逛学生宿舍,多跟他们聊天,别告诉我你不会聊天(可以来找我,我教你聊天),那您可能不适合当老师。当你受他们欢迎了,那就差不多了,因为学生都喜欢上自己喜欢的老师的课,这样上课效率能不高吗?
总的来说,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要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有一个基本的判断,这样就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做出有效的指导,能做到因材施教那么离成功就不远了。我们知道现在的老师对于每个孩子都了解得太少了,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这种教育可以称之为盲式教育,就像煮火锅,把原料都扔进去就好了,没有半点的新奇之处。如果上面这些做好了,那么将有望改变这种情况,提升教学质量。我想这才能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
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要学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比如经常性的组织一些竞赛,多创造出一些给学生切磋的机会,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嘛,不过在这里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通过竞赛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更好的提高自己。
这里,有一点要记住,竞赛不是非得那么几个在你眼里优秀的学生才可以参加,让尽更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才是更好地做好这一点的保障。理由是,这样能让更多的学生意识到自己也是受到重视的,积极性一下子不就上来了。
很多老师都喜欢让自己觉得优秀的学生去参加竞赛,大概的原因我想是他认为只有优秀的学生才能为他争得荣誉,如果是这么想的,那只能说这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还有一种可能是他根本就没有考虑那么多,因为他根本没有意识到竞赛的意义。
但不管怎么说,这两者都是不对的,希望我的废了这么多话能给一些人带来些思考与改变。现实中,老师总是无法做到公平的对待所以的学生,老师总是有一些偏爱的学生,对一个人来说,有所偏跛很正常,但做为老师,应该认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要尽力去避免,用更合理的方式去履行自己的责任,这是作为一个老师应该承担起的责任。
还有,关于对于学生的奖励问题,也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好办法,就拿最常见的期末奖状表彰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总是颁给那些你认为的最优秀的学生,如果总是把奖状颁给某些学生,那样不仅那些学生拿奖状拿到麻木了,这样就无法真正的起到奖状应该起到的效果。
就拿我来说,上小学的时候我从来没得过一张的奖状,按我上面的想法,我是可以获得到奖状的,可是就是没有。当然,你会说,这样让你憋着一股劲而更努力的学习不是也很好,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当时我心里的阴影面积,我当时确实是这样,可是难以保证所有的人都会这样吧。
上初中时,我先是获得“积极分子”的奖状,第二次又获得“三好学生”,说真的,当时如果按学习成绩来说,我是不足以获得这张奖状的,可是老师还是颁给了我,当时我真的很高兴。其实奖状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它可能就是一张废纸,但是对于那时的我们,可以说那就是一个对于最好的肯定。
所以,这两者相比较我还是认为后者才应该是发奖状的正确发法,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不知各位觉得怎样?
最后,总结段:
说实话,在实际中这些做起来是有难度的,但是事在人为嘛,正因为难才有实现的价值,况且方法都是人想出来的,困难也是人要去突破的,我想在越来越重视教育的今天是具备实现的条件的。前面提到这是对于年轻老师们期望,因为年轻代表着希望,你们更具实现的可能。
年轻同时也意味着改变,你们是最有希望去突破整个行业现状的一批人,虽然对你们来说不去突破,你们并没有什么损失,相反还会省去很多的麻烦,但是年轻就不应该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应当有所追求,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知道在现行的教师管理制度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是主流,不太有人愿意给自己找麻烦,但是如果以后取消编制了(这我想还是可能的),对教师实行严格的考核,那估计这有点用了,那这时请想起我写的这篇文章,如果还有什么困惑,可以来找我聊一聊,兴许会有些帮助。
总的来说呢,我希望老师能将尽职尽责地教好学生当成自己努力的目标(记住,不只是心里想想而已),这包括多方面的内容,而不仅仅体现在学生们的成绩上,还应该包括对于学生的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人生规划。
加油吧!有想法的年轻老师们!
好了,以上就是我现在所能考虑到的,有什么不同意见或补充的都可以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