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译意:
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怎么样才能称之为君子呢?很大而宽泛的问题。孔子对于司马牛的问题答复得却很简洁:不忧不惧!
不忧不惧,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极不容易。一般情况下,人们在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容易产生疑虑,面对未知的事情本能地会退缩到自己的舒适圈中,不愿意面对新的事物与状况的发生。而君子不断修养自己的品德,在生活中也常内省己身,他们的公正之心在私欲之上,“无一事不可对人言,无一念不可与天知”,心中坦荡无所愧疚,因而在面对任何新状况才能够做到不忧不惧。
孔子对弟子们的教育提倡因人而宜,对于正直而脾气有点急躁的司马牛,他强调的是提高修养,时刻内省内察,保持自己内心的公正严明,就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有所畏惧与忧愁了。
联系下章也可看出,司马牛因为自己的兄长桓魃在宋国“犯上作乱”,以致于全家被迫逃亡而时刻处于忧愁恐惧之中,尽管他声称与兄长断绝关系划清界限,这于已经发生的事情于事无补。孔子于此在言语中点拨他。
生活中经常中遇到各种突发事件,没有预期没有准备,我们能做的也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去达成最好的结果,无愧于心,无愧于天地,至于最终如何都没有什么可惋惜可抱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