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父母反馈,说自己的孩子,玩起手机来几乎可以用“走火入魔”这四个字来形容:一玩就是一整天,可以不吃饭,不睡,用父母们的话来说就是:“连魂魄都被手机给勾走了……”
父母们当然知道,沉迷手机游戏的行为,将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其不好的影响,但是,父母们想尽了各种办法,孩子就是改不掉沉迷手机的坏毛病,甚至随着父母的过度干涉以及管教,孩子玩手机的现象反而变本加厉了,与父母的关系也越来越更紧张。
有一个父母哭诉到:“我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是孩子好像当我不存在的一样,有时候他脾气上来了,还会跟我互怼,叫我不要管他,他想干嘛就干嘛,我完全是管不了他了......”
我们不禁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孩子沉迷游戏为什么总是屡教不改,屡禁不止呢?到底是什么决定着孩子的行为呢?
著名心理学家梅尔兹曾说:
“一个人的一切行动、情感、行为、甚至才能,永远与自我意象相吻合。”
实际上就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做事情的风格或思维观念。比如,有一个人认为自己是温柔的,那么她说的话做的事的都会趋向于“温柔”。
决定我们行为的,实际上是我们深信不疑的思维观念(自我意象)——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你就会做什么样的事。
而我们的孩子之所以会沉迷手机游戏,排斥和父母沟通,拒绝听父母的意见,这一系列行为的背后,同样存在着与之相吻合的思维观念。
也就是说,孩子的行为,取决于他的思维。
但是很多父母,从不考虑这一点,他们遵循的教养原则是,看不惯就训斥责备,说不听就打骂咆哮,但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无功而返,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充其量只是打压了孩子的行为,但是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思维观念。
这就好比我们的电脑运行得非常缓慢,甚至死机,让我们无法高效完成工作,于是我们拍桌子摔鼠标来发泄自己的情绪,但是,电脑的问题还是存在着,并不会因为我们生气而改变,甚至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同理,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父母打骂训斥加咆哮,这无异于拍桌子摔鼠标,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例如导致孩子性格孤僻、内向、叛逆、自卑等等。
导致孩子手机游戏成瘾以及其他顶撞父母的行为,真正的原因在于,孩子的思维观念出了问题。如果父母只是通过打压的方式去抑制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的问题只会不断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