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艺术30讲》阅读记录与反思(二)

今天阅读第6—9讲,主要感悟有以下:

一、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这个问题可以从课程标准里面寻找答案。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告诉我们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

2.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段话着力强调了语文课程的教学重点以及对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重大意义。)

3.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这段话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3.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段话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设计与组织都应该关注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

总的来说,新课标反复强调,且非常明确的告诉我们,只有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算是比较好的把握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换一种说法就是,所谓的好课,一定应该是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课,一定应该是关注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课。

二、好的课例——《生命 生命》

教学创意:课文朗读训练、语言学用训练、阅读分析训练。

1.进入课文:请同学们用最简洁的语言谈一谈读了这篇课文之后的初步感受。(比如,这是一篇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的文章。)

2.学习词语,运用词语:先出示词语认读,再用“震惊、震撼”这两个词语写话,这句话要能简洁地表述课文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传达情感:先插入作者介绍,再指导学生朗读个别句子朗读,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最后两段。

4.积累新知,尝试分析:教师讲析,学生听记——什么是叙议结合?再请同学们分析课文的第2、3、4段,理解什么是叙议结合。

5.教师进行课堂活动小结:这节课我们从整体上理解了文意,运用词语概说了课文,朗读传情,背读课文;积累知识并尝试分析。

6.课堂作业:压在石块下面的小草,不管上面的石块怎么重,石块跟石块的中间怎么窄,总要曲曲折折地、顽强不屈地挺出地面来……

请同学们把上面这段话中的省略号变成议论的文字。(主要是让学生谈感悟,重要的是当堂写下来。)

(这个课例可能一堂课的时间上不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