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 1377 写作时间: 1小时55分钟 阅读需要4分钟
前几天中韩之间的足球大战让球迷们扬眉吐气了一把。网上全都是欢庆的气氛,连我这样的伪球迷也被带动,上网浏览帖子,跟随大家一块高兴高兴。
因为是伪球迷,所以不免有点后知后觉。热点过去好几天了我才跟随进来。刚刚看到有个网友发的帖子,他贴了张这次比赛的场地贺龙体育馆的照片和贺龙老总的照片。配的文字大概的意思是,有贺龙老总坐镇,我们就赢了。
看到这个帖子感觉到很有意思。有种诚心祈祷后心愿达成,前来还愿的感觉。球迷狂喜的心情毋庸置疑;在狂喜之下,似乎也有些意外的幸运。
其实竞技体育输赢总是难于预测,这也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国际球坛中,有不少顶级球星也都有着很多忌讳,这作为一些正向的心理暗示,无可厚非。不过以前看过这方面的报道,好像国足在这方面走的太远了一些。
据说国脚中的某球员,对车号和手机号码都很讲究,穿球鞋永远是先系左脚的鞋带,打牌时也坚决不准别人拍他的肩膀,有一次他玩牌被一个朋友从上往下拍了肩膀就大为不满,一定要对方从下往上再拍一次才行。
还听说有段时间足球女记者从来不能同球员同乘大巴。无论是打客场比赛还是返回所在城市,男记者很容易与球队一起乘坐大巴,而女记者只能打车跟在俱乐部大巴后面。这当然是因为某种忌讳。后来规定好像放松了些,不过有的地方依然坚持这样的“规定”。
原来还有传闻,足协原办公大楼因地处“夕照寺街”,被寓为“日薄西山,夕阳西下”的含义,所以还要迁址。如果这事属实,那么可谓此类事例的集大成者。
可见当忌讳积攒多了,那么也会从心理安慰变成一个迷信的传统。在这种情况下,国足赢球或者输球,都不仅仅是一场比赛,而是演变成一套玄学了。
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套复杂的玄学套路呢?
我感觉,还是因为最对自己实力深深的不自信。
其实忌讳,也是一种仪式感。积极的意义上说,它是一种正面的暗示。而忌讳,也是分层次的,程度比较轻的,比如说语言上的彩头;程度比较重的,就会形成一套忌讳的体系,古怪而繁琐。当对这一套体系坚信和执着追求的时候,也就形成了迷信的传统。
球员对于比赛,不是很自信,球迷也是一样。这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奇观:比赛之前球员迷信,比赛之后球迷迷信。大家对输赢的结果,总能找到一些冥冥之中的暗示,可是这种暗示又总是十分模糊,大家解释来解释去,还是放马后炮的比较多。
当对事情没有把握的时候,就越容易产生焦虑感。焦虑感怎么消除呢,寻找精神寄托是最好的办法,迷信也是其中之一。找一个神佛大能来给自己加把劲,就安心多了。就算是不能保佑,至少也别来捣乱。
所谓的迷信,一直以来也只是一种安慰剂。把它当成一种逆袭的法宝是可以的,但是他也从来不是提高实力的良药。
我个人有一些小小的不成熟看法,假定各种忌讳和迷信都确实是有效的话,作为另一方的对手同样也能做到这些呀。你这边不让女记者同车,那对手那边干脆连女记者都不要,全部换成男记者,这种上了一个层次的手段不应该更加有效吗。但是每场比赛必然是有输赢的,干脆大家也不用比赛了,就比谁更加虔诚和礼数周到,谁礼敬仙佛做得更严整不就行了?
很少听说过中国跳水队和兵乓球队有什么忌讳行为,无论球员和球迷似乎心里都笃定的多,而且丝毫不妨碍在各类大赛中奖牌拿到手软。
偏偏国足的忌讳这么多,战绩却一向疲软。偶尔爆发一下,球迷就好像过年一样兴奋。这些个忌讳与迷信有多大的助力,实在是一件十分可疑的事情。
竞技体育的结果受很多因素影响,变数很大。但我总感觉在追求玄学上,犹如考试前的临时抱佛脚。意义很有限。如此注重玄学,但是战绩却惨不忍睹,不是很讽刺的一件事么。
我想,如果什么时候国足球员们能够抛弃掉这些玄学的追求,转而在胜负的天平上,放上更多的是实力的砝码,真正可以达到无所忌讳的时候,中国足球才是真正雄起的时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