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想想刚刚走过的2018年,其实有很多事情值得去深入思考,去不断反思和复盘的。
如果一个生活或工作中的错误发生了,只是将它归因于自己的失误或考虑欠周,没有继续追寻深层次的内因,或许以后的错误还将重患或者以另一种形式再次发生。
一个很简单的现象,如列为自己必看的书单却很多没有看完,这一计划没有完成。可以总结原因为2018年自己换了新的工作太忙了,没有空闲时间看书,也许可以放过自己。
但是如果再深度思考下去的话,为什么新的工作太忙,为什么自己的业余时间太少了......是自己的工作能力需要提高,工作效率需要提升还是时间管理能力需要加强,再继续深入下去,会发现真正的源头在于工作技能、技巧、沟通能力、时间管理等具体的点上,而不是简单一句话“工作太忙”。
究其原因,我觉得是如今通讯时代发达,海量的信息排山倒海地向我们扑面而来。不论是从手机里跳出的资讯和提醒,还是人们交谈时日新月异的杂乱谈资,都正哨然无息的改变着我们的思考思维。
往往这些信息成为了瓶盖,塞住了通往深度思考的要道,堵住了你的解决思路。网络和现实到处充斥着各种消息,你的心绪被外界信息撩动,被碎片化的消息所劫持,思考力停留在了浅层,迈不进深层的那道秘门。
深度思考终究成了奢侈的宝藏 ,再难触及。
比如很多人反复执着于同一个问题,找不到答案。其实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他们的思考是不得法的。
举个例子,我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
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怎么办?
我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怎么办?
我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工作,怎么办?
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根本没有思考;二是思考了,但没有掌握正确方法。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真的进行过思考,那其实是不应该有“开放性问题”的,你应该能够将它们转化成“封闭性问题”。因为,所有开放性问题,其实都可以通过思考,一步步缩小范围,重新定位到“关键信息”上。你会知道自己要获取什么信息,并用这些信息来解答这些问题。比如,先问自己“XX行业有哪些基础岗位?这些岗位一般有些什么要求?”然后再对比自己的条件。这就是比较合适的“封闭性问题”,这就是一种思考方法。
只有深入思考,才能一步步深入,剖析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真正发现自己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也只有这样才能扩大认知边界,不断推动自己进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