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与灭亡,高级与卑劣,真实与虚伪。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成为了什么样的人?你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你,又以什么样的方式活着……
晚上刚刚看完最近大热的电影《寄生虫》。它获得了第9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国际影片。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有个疑问:一部科幻片或者灾难片为什么会获得如此多的奖项?
点开电影就是一家四口生活环境的烘托,四处蹭网没有信号!接着是有昏昏沉沉的人在他们生活的地下室窗前撒尿,消毒车喷洒进来满屋的消毒气体,一家人没有工作,只能靠叠纸盒维生!一家人生活非常艰辛和困难!
我一直以为这个是前期的剧情铺垫,整个城市要爆发寄生虫生化危机之类的,从消毒车,撒尿的人和即将留学的朋友说女主人很傻之类的话,直到男主角去主人家当老师时,我都以为这是一部很恐怖的科幻片,什么时候寄生虫要出来啊?是他们一家人都进去了之后,其实主人家被寄生了,然后会把大家都同化吗?我一直在等……
然而,但是,结果,一直等,内心的期待化为虚有,这不是一部科幻片,这是一部,正经的,反映人性的反思片!
首先是,男主靠着朋友的推荐,去顶替朋友当了家庭教师!主人一家非常有钱,在男主顺利当上家庭教师后,听说该家庭儿子因为心理原因需要美术老师,男主又让妹妹基婷假扮留学归来的心理治愈美术老师,接着妹妹陷害了司机,想办法让爸爸当了司机,更加戏剧化的是他们又联合起手来将原来的住家保姆赶出去,让妈妈顶替住了进来!层层深入,依靠各自的聪明小伎俩,一家人,以各种身份,进入了主人家!
剧情由此展开
一家人终于都有了工作,生活得得到了保障。远离了食不果腹的生活,即使靠着坑蒙拐骗但却能够一家人聚在一起,却也应该是温馨的吧!一家人在主人家外出露营后偷跑进主人家肆意妄为,也不算大事。可是剧情却发生了反转。前住家保姆在这个雨夜回来了,要拿一件在地下室的东西!紧接着剧情到达一个小高潮,双方的秘密都败露了!接着女主人一家回来了……
我就不剧透了,哈哈!
整个故事里面,传达的是一种人性的思考!人活着,会遵从本性的选择。
两个截然相反的阶层,一家人是生活优渥的中产阶级,住在高级优雅的设计别墅里;另一家了,无产阶级或者是负产阶级,生活在脏乱差的地下室。底层对高层是仰望和艳羡,高层对于底层是不屑和鄙视!一家人削尖脑袋进入高档住宅,不息背叛朋友的信任,设计陷害他人,虽有一丝忏悔,却也乐得其所,偷摸着在主人离家时占山为王,人性自私为己!另一家了,不经查明就开除了司机,以为保姆有肺结核而辞退了工作多年的保姆,在最后一刻男主人也是选择了救自己的孩子而不顾正在流血的家庭老师基婷,人性也是为己!
剧情在情感表达上产生了一种统一,那就是,人有阶级之分,而人性没有!
电影特意让两个阶级产生强烈对比,从而刻画了两种不同的心态。用气味这个意向表达标明了两者的界限。底层一家有着地下室相同的气味,高层一家在味觉这方面也很明显,老板始终闻得到司机的味道,小孩子能够辨别出司机和家庭教师是同一种味道,女主人也时不时表现出对司机味道的厌恶!这层表现是一种对群体划分的暗示,同时也是一道伏笔——不断在增加司机的心理失衡!
小男孩在雨天去外面搭帐篷,而这一家人却因为暴雨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两家的生存状况不断地在冲击观众的情感,社会有太多的不平等不公平,有人是天之骄子,有人却命如蝼蚁,这也又在司机心理划下了一刀。在被水浸泡的家中,男主什么都没拿,就把那个象征他们开始走运的石头拿走了!到底是走了大运还是走了霉运,心理失衡已到达极致!
剧情在小男孩的生日宴会上到达了高潮。就不剧透了。这场戏将两种不同环境下的人物心态烘托到了极致!结局走向注定残忍!
人性是一种选择,有人可能迫于无奈,有人可能生而如此。司机躲进了地下室,每晚偷摸着出来寻找食物,也映衬了本片的主题,在黑暗里寄生,无名无姓无身份的人类,即称寄生虫。
电影的最后,也展现了温情的一面,儿子接收到了父亲的信息,努力改变自己,然后成为了一个富人,买下了那栋房子,从此父亲可以不必像寄生虫一样生活在地下室,而是一家人可以生活在阳光下!而最后镜头又把大家拉回了现实,这些都是男主信里最美好的向往,现时里他还要努力多久或者他的努力有没有成效都是留给观众的悬念。
你选择成为了什么样的人,就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寄生,永远得承受黑暗!而挣扎向前,总会迸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