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又看了一部新的民国背景侦探剧《绅探》,节奏紧凑不拖沓,上下案子藕断丝连,上海方言很有味道。但还是更偏爱《民国奇探》,不论是背景音乐的渲染,还是镜头布景,带给我的视觉刺激和心理冲击都让人久久难以忘怀,在心里给一路楚垚打100分!!
昨个晚上落了小雨,跟kk走走停停,中途遇到了一只小胖橘,好可爱呀。回来路上,避让一辆汽车,一脚绊上低矮的铁杆,半栽在三角花坛里,手在空中扑腾扑腾。
今天下午终于结束了《秋园》。
1914年,世上有了“秋园”这个人。1918年,汉语有了“她”这个字。秋园来过,挣扎过,绝望过,幸福过。今天,她80岁的女儿,把普普通通的她,讲给世界听。
作者说,我写了一位普通中国女性一生的故事,写了我们一家人如何像水中的浮木般挣扎求生,写了中南腹地那些乡间人物的生生死死。我知道自己写出的故事如同一滴水,最终将汇入人类历史的长河。
人们终归是来了又走,如果无人将其记录下来,又有谁知道谁。
在临近结尾时,耳机里正随机到了《一番星》,这首歌是作者为纪念最喜欢的、温柔而受敬爱的爷爷的逝世而作。
眼睛看着书里的人去了,耳朵听着歌里的人走了。人们一生尝尽酸甜苦辣,终落得这样的结尾。
我在桌前看他们舟车劳顿,用几小时经历着一百年来的故事,合上书,闭上眼,神交又醒来。
阳和启蛰,海不扬波。要读书的,也要自由而舒展得活。
今天朋友生日,晚上去吃饭啦,大多是大三大四的学长,桌上不好插嘴,只好一杯又一杯的饮料往肚里灌。后面也聊了几句,果然经历多一些便看淡多一分。特别是其中一位学长的话,如暮鼓晨钟,受益匪浅。
步入正轨后的日子像是无形中被加速一般,第二周也结束了。
望今夜能够心安理得地入睡,明早亦能心平气和地醒来。
如果可以。
那便许愿夜夜如此,日日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