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阳新县景区,看到一家竹编作坊。墙上挂着编好的竹帽竹筐等竹器,有一个五十多岁的竹匠在编竹货。
很亲切的画面。我仔细地看竹货,想带一件回家,没发现有用的。就拿起一个直径约30厘米的小竹筐,没有还价,付了38元。
同行的同学说,买这个没用。我说,俺爹小时候就是编竹货的,买个东西,做个纪念。
爹爹八岁时,爹爹的爹爹去世了,家里穷,到他姨家,跟表哥学编竹货。
爹爹约十二三岁时,到镇上卖竹器,正逢枪毙人。好奇地跟着看,回到表哥家,已有点晚。
表哥拿出一把竹刀,一根三尺杆,一小捆竹杆,说,你出师了,可以自己干了。
那时,学徒没工资,管饭。出师时,老师给一套工具。
从此,爹爹开始走街串巷换竹篮底,卖竹篮、竹筐等。
一天下午,遇大雨,怎么也不见停,自己就冒雨回住的干店。回程的路上,发现小河水已涨,爹爹就用手中的三尺杆探着路走。突然发现水超过了三尺杆,就急忙转身绕路回干店。
后来,爹爹卖纸烟,再后来“找头发换针”。
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供销社,被派到县里扫盲三个月,在镇供销社工作。“四清”后,回村组建队修配组,再后发展成村机械厂。
往事如烟,常常飘在脑海。一个小事,总能触动遥远的回忆。
买回一个小竹筐,给我更多的回忆。告诉孩子们,他的爷爷十几岁时编竹货,走街串巷,风里来雨里去,养家糊口。
忘记历史,就以为着背叛。
让孩子们知道,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是爷辈父辈努力才有今天 ,没有苦中苦,难得人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