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篇第八
8.1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有最高的德性了!三次让出君王宝座,但人民还没有确切的事迹来称赞他。”
为民做实事,不留功于名,这是千古不变的赞誉。此处泰伯的所谓“至德”颇类似于“功成不必在我”的无我精神。
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ǐ],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於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孔子说:“恭敬但不懂礼就会疲劳,谨慎但不懂礼就会懦弱,勇敢但不懂礼就会动乱,真爽但不懂礼就会伤害他人。君子用深情厚谊对待亲人,老百姓就会倾向于仁;不遗弃老交情,老百姓的人情也不会淡薄。”
恭敬、谨慎、勇敢和直率这些个人品行的优点,如果在社会中没有礼制配合或约束,也会产生问题。
当代社会每个人都承担更多的社会角色,每个角色在特定场合都要遵从特定的礼,并且迅速的进行角色转换,切不可执拗于自己适应或喜欢的角色。
王阳明和其岳父的关系既是如此,讲堂上是执师生之礼,家庭中执父子之礼,毫无尴尬违和。
8.3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病重,召集门徒弟子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我从今以后不必再这样了,同学们!”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正是曾子刻意修行的精神状态,其对自己的德行提出极高要求,其终生奉行不辍,至死方休。
经营企业和追求事业当有曾子的警惕和自律,终生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警觉、洞察和风险意识。
8.4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病重,孟敬子来探望。曾子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领导者应重视礼仪的三个方面:注重容貌,可以远离粗暴怠慢。端正表情,可以更容易获得信任。注意言谈和声音可以避免粗陋和错误。礼仪其他事情,有专门人员负责。”
至今也适用,对领导者而言正式场合的礼仪,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容貌、表情、言谈举止和态度等,其他具体的事情自然有专业人员负责。
礼是很复杂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表明身份、等级、态度和精神风貌。
8.5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於斯矣。”
曾子曰:“自己才能高却向才能低的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请教,有却表现得像没有一样,充实表现得像虚无一样,不计较别人的无理冒犯。从前我的朋友就这样做了。”
这位朋友就是颜回,曾子说此话的时候颜回已经辞世已久。曾子对学生指导的同时,也在回忆对颜回的同门知情意吧。
8.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说:“可以托付幼年的国君,可以交付国家的命运,面临重大危难而不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
君子不几个人利益,值得信任,不惧怕危险而保持自己的志向和气节。
曾子注重自己的德行,似乎有些谨小慎微,气象不大,但是此处表现出恢宏的气度。
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知识分子不可以没有弘大的目标,不可以没有坚毅不拔的精神,因为任重道远。以追求仁作为自己的使命,不是重大的责任吗?死而后已,不是道路遥远吗?”
历代知识分子在追求人格发展和理想社会建设上的确是任重而道远,必须要有弘大目标和坚毅的精神方能支持其走下去。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一样不可以不弘毅,不能因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而“躺平”,因为每个人都任重而道远。
8.8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说:“诗歌激发人性情感,礼制使人立足于社会,音乐艺术成就人生。”
诗歌、音乐和艺术是起点和归宿,人生因为有了诗歌艺术才能更加美好。
孔子注重诗歌、音乐和艺术的程度,恐怕超过任何教育家,令当代中国教育汗颜。然后却从反面促使我们在现有教育体系之外,用心去感知诗歌和音乐。
8.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说:“可以引导民众跟着走,但不可以使民众知道这是为什么。”
这是孔子经验和灵活性的在处理精英决策和民主决策关系,有时候需要先做,然后民众才能体会到好处。
8.10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孔子说:“崇尚勇敢而不能忍受贫困,就会生乱子。为人没有仁义之心,不给有仁德的人生存空间,就会生乱子。”
这是经验之谈,也是社会治理之道。社会当权者者应体察民情,解决民众的生活困苦,引导民众的勇气,营造崇尚仁德的社会氛围,方能社会安定。公司企业也是如此,应当特别注重生活困顿或对财富过分追求者,压力巨大、性格冲动的,以及过分自利不顾他人的员工,公司内部的很多问题就是由这样的人导致的,尤其是内外环境存在变动和缺陷的时候。
8.1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
孔子说:“如果有周公的才华和美貌,只要骄傲和吝啬,则其余都不值得看了。”
谦逊慷慨是众人最容易感受到的的品德之一,又被看重,所以才华配合上谦逊和慷慨才能获得尊崇而不被诟病。
8.12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孔子说:“学习了三年,还不想做官想继续学习,是很难得的。”
“学而优则仕”是很自然的,经过三年的学习,最基础的学得差不多了,可以去做官谋俸禄了,但此时依然继续学习的,显然有超过做官食禄更高的目标,达到这个境界的,接近孔子对到的追求,这是孔子所赞赏的。
学习意味着自身的发展,所以学习本身就目的就是乐趣,在终生学习的当今社会,依然如是。
8.13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孔子说:“信念坚定又喜欢学习,用生命坚守善道。不去危险的国家,不居住动乱的国家。天下太平就出来贡献才能,天下动荡就隐居。国家昌平,还贫贱是可耻的。国家混乱,却享有富贵,也是可耻的。”
孔子看来人应坚守“善道”,以“善道”的原则行动。可以保全自身,也可以献出生命,可以贫贱,可以富贵,但都是自己主动选择的行为,因为这样做符合“善道”。人生关键要有自己的原则,按照原则办事。
另外,作为人生经验和生存智慧,这一段至今适用。
8.14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说:“不在职位上,就不去谋划该职位的事情。”
根据上一篇的坚守“善道”的原则,关键是判断“不在其位,却谋其政”是否必要,是否符合自己对“善道”的追求,否则也可以去谋划。
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工作建议也是对的,不谋其政主要是因为,一是想了也没有,二是招惹祸端,三是专业知识的限制。反之,避免以上问题,如果对工作有益,共同谋划也未尝不可。
8.15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孔子说:“从太师挚开始演奏,到以《关雎》结尾,耳朵里满满的都是音乐啊。”
具体内容不重要,关键在于孔子对音乐的深情而敏锐的感知。
8.16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孔子说:“狂妄而不直率,无知而不谨慎,愚笨而不守信,对这种人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狂妄但直率,无知但谨慎,愚笨但守信,如果是这样的人,其个性特点可以相互补救,反之则难以挽救了。
8.17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说:“对待学习的态度就好像生怕追赶不上,赶上又怕又丢失了。”
这是提醒和鞭策学生要渴望求学的精神。孔子当是如此。学习包括“温故”和“知新”的过程,若以“生怕追赶不上,生怕再次丢失”这样的心态对待学习,必有成就。
8.18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孔子说:“真伟大啊!舜和禹拥有天下,却丝毫不为自己的利益考虑。”
不仅有功绩,还必须有心怀天下和心底无私的精神气度,这样方能称为伟大的领导者。当今各类组织的领导者们,当以此为自己的目标。
8.19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孔子说:“伟大啊!尧作为君王。崇高啊!上天最大,唯有尧可以效法。宏大啊!百姓不知如何称赞。崇高啊!他的功绩。光彩照人啊!他的礼仪制度。”
在孔子心目中只有尧才能够沟通天人之际,从而效法上天,为人类制定社会准则。所以天道即是人道,也是治国管理之道。
现在的管理法则也应当体现自然法则或者农时法则,春播秋收即是,而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则非。组织的最高领导者作为精神支柱和最后的责任承担者,就是在其他人偏离“道”的时候,能够坚定地坚守“道”。
8.20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舜有五位贤臣治理得天下太平。武王说:“我有能臣十人。”孔子说:“人才难得,难道不是吗?尧舜的时代,人才辈出。十人中还有一位女性,九个人而已。”“三分天下占了其中之二,仍然服侍殷超,周的德行是最高的了。”
8.21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孔子说:“禹,我真是无可非义他了。自己吃的很简单而祭祀鬼神却很丰盛,自己穿的很差但祭祀时衣着华美,自己的宫室很简陋却尽力兴修水利。禹,我真是无可非议他了。”
领导者如果有超越自己名利之外的更高追求,会更加赢得下属和同僚的尊重和推崇。但这必须是内心真实的需求,容不得半点矫揉造作,更不可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