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想过,如果有一天,父母离开了,身为子女,该怎么办?他们的人生是怎样的,像打开自己一样打开过他们吗,像爱自己一样爱过他们吗,或者,像看待一个平等、独立而完整的人那样看待过父母吗?可能,大多数人的回答的没有,包括我自己。
父母也曾年轻过,他们也经历过自己的童年、青年,而在我们的意识里,他们一直以来都是心中的天地,头顶的日月,远望的山海,是我们的意义所在。即使如今我们长大了,他们慢慢变老。而意识到这一点,往往都是在滞后了许久的某一个瞬间,或是之前没注意过的白发,或是每次离别望着我们远去的身影。
其实,身为子女,我们都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那么在此之前,我们能做些什么,才会让我们少些遗憾,多些美好的回忆,虽然明知这个话题有些沉重,但却无法回避,毕竟,
生命不可逆,我们在向途中走去,父母却将行向终点。“在我的生命里,我和父母共同在人生道路上举步前行,来来往往,走走停停,我才发现我最害怕的是父母相依某处停下,笑着望着我,我却无力继续带着他们,只能一个人继续前行。”
为人儿女,总觉得父母似乎应该什么都会,什么都懂。但慢慢才明白,如同我们小时候踉跄着脚步,并不懂得该如何面对成长一样,我们的父母,其实也并不知道该如何体面地老去。这个世界上只有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受制于他们的成长环境,教育经历,性格秉性,可能他们所表达出来的,并不是我们最期待的,这种感觉,会在自己长大后更加明显,但是我想,他们真的尽力了。读了这本书,我也在反思,父母子女一场,有些事可以不必计较那么多,有些事可以做的更多。跟着作者去感悟,也不自主的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事,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小时候,他们陪着我们一起学会快快长大;长大了,我们陪着他们一起学习慢慢变老。
坦白的说,感动很多,反思不少,但是最后这篇文字,我不知该从何下笔,即使又看了一遍,也是思绪混乱。落到实处,以后,我会多打打电话,多回去陪伴。
最后,再附上书中催泪的两句话:
“无论做怎样的准备,父母的离去都是巨大的悲伤,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往后余生就是你一个人的面对这个世界了”
“我只是关心,将来哪天我不在了,你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又少了一个可以说心里话的人,你孤独的时候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