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大隋风云》两部的完成,让我知道了该如何进行有情节的创作。现在,我决定写一写晚清三朝。总而言之希望关注的、支持的继续依旧关注、支持。我的文笔不算最好,但是我会很认真去写第二部大作品。
第一部 觞情咸丰
第一节 少年奕詝的书房生涯
道光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圆明园澄静斋。一声响亮的啼哭划破沉闷的天际,大清帝国第八代皇帝、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的第四个儿子出生了。
太监一路小跑,奔向紫禁城养心殿,和正在批奏折的清宣宗报喜。宣宗皇帝闻报大喜过望。前些年他教育儿子失手踢死了皇长子爱新觉罗·奕玮,而皇二子爱新觉罗·奕继、皇三子爱新觉罗·奕纲也相继早逝。因此非常悲痛,他很担心自己会无子,然后导致兄终弟及的悲剧重演。
因此大喜过望的宣宗皇帝放下笔,直奔圆明园。因为现在的情形是这个刚降生的儿子名义上是皇四子,其实是事实上的皇长子。他的出生,是给予清皇室帝系不断的极大希望的。
当病榻上虚弱的皇后钮祜禄氏艰难地起身行礼的时候,宣宗表示一切礼数从简。接着看就让乳母把幼子抱来看看。
当看到小黄被子里那张可爱的小脸,宣宗皇帝一下又想到了奕玮兄弟三人小时候的样子,不免有些感伤。
皇后道:“请皇上为阿哥赐名。”接着整个澄静斋的太监、宫女跪了一地,请求宣宗皇帝给他起名。宣宗皇帝略加思考,笑着说:“这一辈是‘奕’字辈,朕就给他赐名奕詝吧。毕竟萨满法师说了,带‘绞丝旁’的都不吉利。皇后,你要好好抚养奕詝,不得懈怠。”
钮祜禄氏皇后道了声“遵旨”,宣宗就又回到自己的养心殿去,批阅奏折了。
次日,皇帝在太和殿接受群臣朝贺。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牵头行三跪九叩大礼。然后按照皇室礼法上《贺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仪式。几乎在同时,皇六子爱新觉罗·奕訢也出生了。
一个月后,爱新觉罗·奕詝满月,宣宗皇帝大加封赏,然后大赦天下。而钮祜禄氏皇后也重新回到坤宁宫居住。
清宣宗看着自己的年幼的儿子爱新觉罗·奕詝,心里很满意,也很高兴。不久,他的第五个儿子也出生了,宣宗皇帝赐名为“奕誴”。至于封号,为“惇亲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奕詝和皇五子惇亲王爱新觉罗·奕誴以及皇六子爱新觉罗·奕訢慢慢长大。清宣宗又开始忙于政务无暇顾及其他的事情。因为漕运依旧是一个“大项”,官场的腐败也得加紧治理。
道光十四年,清宣宗依照祖制下诏:
皇四子爱新觉罗·奕詝、皇五子爱新觉罗·奕誴、皇六子爱新觉罗·奕訢开蒙读书。两江总督杜受田回京调为上书房总师傅。但是杜受田主要职责是奕詝的教育管理。
到了开蒙读书那天,皇后为年仅四岁的奕詝穿上小小的朝服。然后教给他拜师礼的做法,便打发太监送他去上书房读书。
杜受田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的学生,他觉得做皇帝的老师责任重大。因此看着奕詝歪歪扭扭行了拜师礼后忙不迭地说:“王爷今后要好好学习,不可贪于玩乐。皇上可是对您有很大期望的。”
小奕詝抬头看着面前这个老头儿,感觉挺好玩的。他看着杜受田官袍上的坎肩,说道:“那你是谁啊~”杜受田便单膝行了个清朝独有的礼节——打千礼,恭恭敬敬说道:“臣是杜受田,是您的师傅。从今日起,就由臣指导您的学业。”
从此,年幼的奕詝开始上学了。除了父母亲生日那天放假、元旦放假之外,几乎天天都和杜受田见面。杜受田也是耗尽心血来教授奕詝诗词歌赋、经史诗文。杜受田教他做人的道理,也教他“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为君之道。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奕詝的学业也一天天在进步。他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让杜受田这些皇家教师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清朝皇子要文武双全,经常是从日出上课到日落。他们不仅仅要学习汉家诗词曲赋以及儒学典籍,还有满语、藏语、蒙古语、刀法、枪法、剑法、箭法和近身格斗等课程。皇室教育是很严格的,而奕詝兄弟三人没有一天松劲。
道光十九年二月的一天,忙碌的清宣宗突然意识到孩子们九岁了。这些日子英夷四处挑事(那时候中国人把外国人蔑视为不开化的野蛮民族,有南蛮北狄西夷之类的说法),鸦片也是流毒天下。而两淮盐务疲软到了极点,淮南淮北已经亏欠朝廷几千万两白银不止的盐税,这还不算。当地的盐枭首领黄玉林猖狂至极,大肆公然贩卖私盐。地方官几次捉拿,均没有成效。所以,宣宗皇帝很烦闷,这会刚刚把原来的安徽巡抚陶澍调到两江总督任上。陶澍还是刚结束陛见请训走了没多久。
烦闷的宣宗皇帝便叫太监去宣杜受田到乾清宫(这里是皇帝日常处理朝政的地方,乾隆以前是皇帝寝宫)来见。
杜受田身着朝服、头戴翎顶官帽、腰间束玉官带、脚穿三寸厚的官靴。他的脖子上还挂着朝珠。他非常谨慎地来到乾清门外行礼拜倒,“臣礼部侍郎、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杜受田参见皇上……”
宣宗皇帝传旨宣他入宫来见。于是杜受田起身,整理了下仪容,迈步进了乾清宫,再次行礼。
宣宗皇帝说:“行了,你起来吧。来,赐座。”于是杜受田谢了恩,在太监搬来的椅子上坐下。
“你是朕特地从京外调回来的老臣,历经乾、嘉两朝。朕看中的是你杜家‘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的门风背景。当然,”手上没有停下批奏折的宣宗皇帝停顿了下,喝口茶拿起笔,“还有你的学问和人品。这你知道吗?”杜受田点了点头,“臣明白,臣谢皇上知遇之恩。”
“知道就好,朕也不废话了。说说,奕詝的学业如何。这九年多朕也没怎么问你。说说。”宣宗说到这里,抬起头同一种雄鹰一般的凌厉眼神看着杜受田。
“回皇上,进步很大。”杜受田不慌不忙,“他每天都有长足的进步,四爷现在已经慢慢开始关心时局,学着分析朝政了。”宣宗皇帝放缓了眼神,说道:“你做得很好。朕很满意。那么依你之见,奕詝此人有什么特点呢?”
“以臣之见,四爷德胜于才。但是优柔寡断,难成大事。”宣宗皇帝又问奕訢,杜受田说:“六爷才胜于德。他有雄才大略,能办大事、难事。但是因为格局太大,很容易忽略某些细节问题。”
宣宗听完,心中就有底了。杜受田走后,他开始真正地考虑问题。孝全成皇后早逝,现在已经不立皇后了。而奕詝现在是静贵妃养子,与她的亲生儿子奕訢一同吃住生活。奕誴已经开府独立,有了自己的宫外王府。
而现在在宣宗皇帝的诸子中,也只有他们两个是最为凸显的。奕誴平平凡凡的,既没有什么突出的缺点,也没有突出的优点。这个奕誴每天在惇亲王府各种结交豪杰,就是贩夫走卒,也能一起喝酒聊天。说起来他还颇有自己的八叔仪慎亲王爱新觉罗·永璇的风范。
至于皇七子爱新觉罗·奕譞、皇八子爱新觉罗·奕譓、皇九子爱新觉罗·奕詥年龄都太小了,根本不会有入承大统的资格。
于是密立皇太子的事情就这样搁置下来了。而宣宗皇帝政务闲暇之余,也做了几件事来考察他们的德行。宣宗发现奕訢永远被奕詝让着,奕詝处处谦恭有礼。而奕訢则是锋芒毕露才华横溢。
八月,清宣宗决定举行“南苑秋狝”。于是三位年长的皇子皆从伴驾。皇六子奕訢驰骋猎场,他获猎最多。皇四子奕詝什么也没打到,在宣宗皇帝问起的时候翻身下马,答道:“春季方至,鸟兽繁育,儿臣不忍伤生以干天和。”
虽然说满族尚武,以狩猎多者为能。但是宣宗皇帝听到儿子这么说,也是非常感动。他对身边的大臣说:“都看看,这才是为君之人应该说出的话。都看看……”
道光二十二年鸦片战争失败,心灰意冷的宣宗皇帝批准了《清英江宁条约》(今称之为《中英南京条约》)。他在养心殿内咆哮不已,挥退了所有的太监、宫女。徘徊的宣宗终于下定了决心,他痛哭着在耆英和伊里布的奏折上批示:“着各该衙门按照条约文本一体办理。钦此。”然后颤抖着在《清英江宁条约》的文本上盖上了皇帝御玺。
从此以后,奕詝发现无论他表现得多好,宣宗皇帝永远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恭慈太后也是用一副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看着宣宗皇帝。而且自己去慈宁宫向恭慈太后请安的时候,这位老祖母再也没有绽开笑容。
道光二十九年年初,大清帝国已经走在危机的深渊当中。清宣宗已经年过六旬,是一个穿着龙袍的老头儿了。现在,宣宗皇帝不得不考虑立嗣问题。换句话说,册立皇太子已经不能再耽搁了。
于是太监清场,宣宗徘徊良久,迟迟不能下笔。他在奕詝和奕訢兄弟之间抉择,很难。许久之后,他感觉自己心中明亮,便来到御案前,提起朱笔开始书写遗诏。然后让贴身太监把“镢匣”放到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去(此匾额本由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亲笔,后为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临摹,因此神圣非凡。并且雍正朝立下的祖制规定:存放遗诏的镢匣必须放到这个匾额后面)。
次年,也就是道光三十年的正月。连日以来坚持为死去的恭慈太后守孝的、已经六十二岁的宣宗皇帝终于支撑不住,他在临终之前唤过皇六子奕訢,一声叹息、两行热泪。此时奕詝和奕訢都是十九岁。临崩的宣宗感觉自己很清醒,于是召集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和宗室亲贵。然后传旨“公启镢匣,宣示遗诏。”
接着病榻前跪满了文武百官和宗室亲王等人,军机大臣吉庆打开镢匣,取下封条和黄色的写着满语“万年”的封纸,大声朗读:
“皇四子奕詝着封为皇太子,皇六子奕訢着封为亲王。皇四子奕詝着封为皇太子,尔王大臣等,何该朕言,必当同心辅弼,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叙其他!”
群臣叩首,表态拥立皇太子爱新觉罗·奕詝继皇帝位。一个时辰(两个小时)后,爱新觉罗旻宁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于是年仅十九岁的皇四子爱新觉罗·奕詝成了皇太子,却在此时失去了父亲。他九岁丧母十九岁丧父,此时的他头脑一片空白。看着向他请示工作安排的大臣们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就这样,年轻的奕詝即将成为大清帝国第九代皇帝,他会面临什么呢?
第一部 觞情咸丰
第二节 奕詝继位
道光三十年正月,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驾崩。看着脚下一群跪倒在地的大臣,他脑子里一片空白。好半天后才回过神来。
“传……传军机……”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奕詝终于下他的皇帝生涯的第一道口谕:“你……你……你立刻拟写遗诏,颁行天下……朕要为大行皇帝发丧……”
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回了一声清脆嘹亮的“喳”,然后就退下去拟写皇帝遗诏去了。接着奕詝又是哭,哭了好长时间。群臣跪在地上,也不敢起来。尽管现在皇太子奕詝还没有举行登基大典,但是他已经是事实上的皇帝了。
奕詝指着已经成为一具尸体的父亲,道,“来啊……来把大行皇帝(此时庙号和谥号都还没有上)入殓梓宫,暂改乾清宫为‘殡殿’……停……停灵瞻仰……”于是御前的正黄旗侍卫入内,把宣宗皇帝尸体用梓宫盛殓。然后往乾清宫抬去。
奕詝终于擦干了眼泪,望着窗外出神。哭倒是不哭了,因为此时不允许他哭。现在对于整个紫禁城来说是非常时期。他擦干眼泪,开始发号施令。
“穆彰阿,还有吉庆你们两个立刻出去,把惇亲王奕誴、醇郡王奕譞请来。要快!”穆彰阿虽然平日里欺瞒先帝,但是此时也不敢耽误更不敢得罪新君。于是立刻穿过群臣跪拜的人流,来到养心殿外。他大声说:“惇王爷、醇王爷,皇上叫。”遗诏所有人都听到了,因此他们两个立刻知道现在穆彰阿说的“皇上”就是奕詝。二人互相对视了一眼,便走进宫门。
“奕訢,你也来。”皇六子爱新觉罗·奕訢此时也从丧父的悲痛中缓过神来,走到奕詝身边。“朕与你们三个是亲兄弟,现在也只有你们能够信任。奕誴!”
惇亲王爱新觉罗·奕誴立刻单膝行礼,道:“臣弟在!”奕詝回过头去,拿起一张黄纸,写了“着九门诸军皆归惇亲王爱新觉罗·奕誴全权节制”几个字,然后又盖上皇帝御玺。他回来把纸条交给奕誴,“你立刻持此条去九门提督衙门,接管京师兵权。记住,从现在到登基大典前,一切人等只许进不许出!”奕誴起身拿过纸条,“喳!”
于是当晚开始,北京城里到处是八旗的骑兵和绿营步兵在巡逻盘查。气氛非常严肃。京师九门只开少数几门,只进不出。接着奕詝又说:“奕訢!”奕訢上前不等开口,奕詝便道:“朕钦奉大行皇帝遗诏,封尔为亲王,封号为‘恭’,以和珅曾经的那座家宅为恭亲王府。另外加你为善射大臣并文华、武英殿总管大臣。你立刻出发,去一趟慈宁宫,把大行太皇太后的一切遗物整理妥当,葬入梓宫。记住,不可粗疏大意。去吧!”于是恭亲王奕訢便出发了。
“奕譞!你是目前懂事的皇弟里面最小的,朕擢升你为亲王,封号不变。为醇亲王。你立刻出发,去朕原先的寝宫,把一应用物立刻移到养心殿。朕也该正位养心殿了!”“臣弟遵旨!”奕譞便丰旨来到静贵妃寝宫,为奕詝“搬家”。
做完了这些,奕詝又点了个人,“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蒙古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上前行蒙古族特有的礼节,道:“臣在!”奕詝看了一眼面前这个一身蟒袍的蒙古汉子,道:“你现在立刻出京,把你此次奉大行皇帝上谕带来的那七千蒙古铁骑全部派到京师周边的各个交通要道和军事重镇巡逻驻扎,绝对不可松懈。还有,你去调兵之前务必要记住,到登基大典之前不得解除戒备。登基大典结束后,你就可以带你的兵回蒙古草原了。”
僧格林沁俯下身,道:“草原上永远的大汗,卑臣听候您的调遣。”然后就下去了。当日午夜,蒙古骑兵大营全书开门,七千骑兵开始分散驻扎巡逻。
接着,奕詝又让几个大臣把自己的正妻钮祜禄氏接到宫中,告诉了她自己已经即将继位为帝的事情。
次日一早,忙碌了一夜的大臣们先后到养心殿汇报工作。奕詝一一勉励嘉奖,该罚的也象征性做了处罚。然后奕詝按照皇室惯例传旨翰林院开始编修先帝《圣训》和《实录》。奕詝又把大行太皇太后上谥号“孝淑睿皇后”。至于他的父亲,则庙号“宣宗”、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陵墓定在清西陵的昌陵。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末,皇家丧礼办得也差不多了。政权也在有惊无险的状况下平稳交接。奕詝身着皇帝朝服,在宣宗成皇帝梓宫(灵柩)前继皇帝位。不久便于正月初一日御太和殿,升座,举行登基大典!奕詝以“天下丰足”为意,改年号“咸丰”。
登基大典结束后接受群臣朝贺,奕詝又大赦天下,并加封皇室的一批贵族。咸丰元年正月初二日,编修《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和《宣宗成皇帝圣训》的工作也进入正轨。然后年轻的、想要大展宏图的奕詝又将面临巨大的打击。那么会是什么样的困难在等待少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