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琐的过去还帮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帮我实现理想。
可是我就是恨你。
我恨你抢先实现了我的理想,我恨你优越的生活,我恨当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我自己运气不够才能不够,我恨我自己还没来得及成功就得了癌症。
我把对我自己的恨一并给你,全部用来恨你。
那么,在我死之前,杀了你。
让你带着世人的骂名下地狱。
在你死了以后,我再继续恨你。
人对于人的恶意到底能有多深呢?
很久之前就久闻东野圭吾的大名,解忧杂货铺、白夜行一直都没有看,嫌犯x的献身看了电影版后又去补了小说,从影片来看,关注的不是案件本身进展,却是表面下,各色相关人等的心理,感觉还可以,没有到惊艳的地步。
《恶意》不是东野最负盛名的作品,然而这并不影响其作为东野圭吾一部从形式到结构到内容都充沛饱满的杰作地位。
以小说主人公野野口修的手记开篇,第一部分以野野口修的口吻与视角,道出案件发生前后的情形,这一章与其说是“手记”,不如是一份极具文学性的场面描写:野野口造访日高邦彦住所,见到心怀不满的邻居与友善可亲的旧同学邦彦与其新婚三个月的妻子,回到家又接邦彦电话曰有急事相商,晚八点去往邦彦住所发现他死在寓所。
这一章里完全的,野野口修成为绝对的主角,一字一句,都是小说最常见的笔法,并无半点唐突,起承转合都恰到好处,连同之后接受十年未见的当年同为教师而今已是警官的加贺恭一郎仔细的询问,都无冷场但也并非出人意料。
意料来自于接下来的章节,第二章视角切换,以“加贺恭一郎的记录”“记录”下加贺对于野野口这位昔日同僚的嫌疑有增无减。
第三章依旧是“野野口修的手记”,赫然变成了野野口认罪的一纸降书,内中以野野口修的口吻记录了加贺怎样一步步识破了他在杀人现场落下的破绽。至此,凶手落网,也暴风骤雨一般,推翻了第一章的基本内容情节,然而两份手记中间一些确认无疑的信息留了下来:加贺要求野野口将手记给他阅读,也就是说,无论内容如何,都是以“给加贺阅读”为目的。
这便是《恶意》最大也最匪夷所思的节奏安排,在全书未及四分之一处,凶案告破,光荣伟大英明的辣手神探在篇幅仅仅八页的记录中便找到了破案的关键。再曲折的推理作品中最大的包袱,居然如此稀松平常地抖落了。
说来也巧,我是在微信读书上看的,看到这刚好后面的内容就需要读书币购买了,十几个书币我攒了好久,一直舍不得花,但我又想知道下面大部分的文字,都记录了些什么。
毕竟凶手已经抓到而且认罪,犹豫再三还是花了书币,继续读了下去。
于是后面,加贺怀疑起野野口的杀人动机,精细取证后,竟发现了前所未有的隐情,第三份野野口先生的手记更加详细地坦诚了由头至尾的作案动机——昔日同学高日抓住了他的把柄。
第三份手记中详细记录的无齿下流鄙人老同学新仇人以野野口与他前妻的不伦恋作为摇杆的日高邦彦如何一再再三逼迫他,使其成为自己的影子写手。引得社会舆论不断,日高的形象崩塌。
然而这个“真相”,全是假的。
我总觉得野野口对日高的憎恨是来自于对自己的过往无法原谅,因为自己的无能,自己的卑微,却看不得昔日善良帮助自己的好友通过努力获得幸福。
杀了他还不够,要让他身败名裂,让他的一切都是我的。
这种恶意让人心寒。
魔鬼最喜欢的,便是希望揭下天使面具看到下面也藏着一个同类。
如果不是,就将他变成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