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时,花匠对丫头讲他同学的女儿,刚上大学,就成了签约作家。作家是怎样炼成的?因为小时候,父母太忙,而离她家不远的地方正好有一个书店,孩子放学回家,可以在书店度过。于是,这个孩子就与书相伴相行,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才会有刚上大学就能成为签约作家的成就和荣耀。
我不由地想到,小学部一位年长的同事,有一次暑期值班,有机会与他聊天。他给我讲了他的故事。
他是早年的师范毕业生,说一口绝对标准的普通话,写一手绝对漂亮的书法。他讲他小时候,因为父母要下地挣公分,无力照管年幼的他,怕他乱跑,迫于无奈,只能把他绑在八仙桌的桌腿上。被绑在八仙桌下失去自由的他,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听广播,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广播,于是,在听的过程中,就学到了一口纯正的普通话。
两个故事都是由被迫无奈开始,也都有意想不到的圆满结果。人生就是这样,有时候,周密的计划,精心的预设,敌不过走投无路时的无奈选择。无心插柳柳成荫,在看似偶然的背后却有着水到渠成的必然。
其实,成功并不神秘。说一口纯正的普通话,源自日复一日反复地听,反复地模仿;写一手好文章,源自日复一日博览群书,长时间浸润在书香。以此类推,如果要写一手好书法,也只要坚持不懈地临摹,反反复复地练习。世间万事万物,大多如此吧!
道理很简单。但为什么现在我们做到其中的任何一项,都是难于上青天呢?
从小学阶段,我们开始练字,六年小学,三年初中,三年高中,练习了漫长的十二年之后,能写一手好字的人却越来越少。
学习写文章的历程就更曲折,代价就更昂贵了。孩子们不仅在学校,刻苦勤奋地学,很多孩子节假日还到各类培训机构,跟着名师专家学,可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成不了作家,别说作家了,就是写一篇作文,就让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恐惧厌烦。
漫长的九年,甚至十二年,敌不过书店里消遣的光阴,敌不过绑在桌腿上被迫接受的倾听?
我想究其根源,学得多,学得深,学得杂,学得没兴趣,学习中又有夹杂了太多的诱惑。孩子们没有时间,做简简单单的反复,没有耐心等待反复到日积月累之后的脱胎换骨。在这个叫嚣着要立竿见影的时代,哪里有这样奢侈的时间和精力让你做看似低效的反复?
看着在补习路上来来去去的忙碌身影,看着父母为孩子一掷千金的心酸或豪气,看着孩子们麻木的脸上挂着越来越厚的眼镜,眼神越来越迷惘,心情越来越不明朗。我越来越有一种透不过气的感觉。
教育,本应该是很简单,也很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