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 >>
2.因为无法和自己相处的人, 也很难和别人相处, 无法和别人相处会让你感觉到巨大的虚无感, 会让你告诉自己: “我是孤独的,我是孤独的,我必须去打破这种孤独。 ”你忘记了,想要快速打破孤独的动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独感的原因。 >>
3.对许多人而言,第一个恋爱的对象就是自己。 在暗恋的过程中,开始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发展出来了。有时候会无缘无故地站在绿荫繁花下,呆呆地看着,开始想要知道生命是什么,开始会把衣服穿得更讲究一点,走过暗恋的人面前,希望被注意到。我的意思是说,当你在暗恋一个人时,你的生命正在转换,从中发展出完美的自我。 >>
4.柏拉图在两千多年前写下的寓言: 每一个人都是被劈开成两半的一个不完整个体,终其一生在寻找另一半,却不一定能找到,因为被劈开的人太多了。 >>
5.因而我要谈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独,而是如何完成孤独,如何给予孤独,如何尊重孤独。 >>
6.情欲最低层次的表现就是看A片、看黄色小说, 诉诸感官刺激, 而感官刺激往往会使自己愈加孤独, 所以转为阅读武侠或其他文学小说 >>
7. 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与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 >>
8.生命里第一个爱恋的对象应该是自己,写诗给自己,与自己对话,在一个空间里安静下来,聆听自己的心跳与呼吸,我相信,这个生命走出去时不会慌张。相反的,一个在外面如无头苍蝇乱闯的生命,最怕孤独。 >>
9.有时候你会发现,速度与深远似乎是冲突的,当你可以和自己对话,慢慢地储蓄一种情感、酝酿一种情感时, 你便不再孤独; 而当你不能这么做时, 永远都在孤独的状态, 你跑得愈快,孤独追得愈紧,你将不断找寻柏拉图寓言中的另外一半, 却总是觉得不对; >>
10.“对的” 另外一半需要时间相处, 匆匆来去无法辨认出另外一半的真正面目。 >>
11.与自己对话,使这些外在的东西慢慢沉淀,你将会发现,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你的另外一半。 >>
12.《金瓶梅》 、 “槟榔西施”刺激的都是情欲的底层,无法纾解内心的孤独感,实际上孤独感的纾解必须透过更高层次的转化 >>
13.听者是一个很迷人的角色。 >>
14. 当时的我无法了解, 一个年轻人何以会对秃头、 稀疏的头发产生情欲上的迷恋, 因为那并不是我会迷恋的东西。 这就是孤独感的一个特质--旁人无法了解,只有自己知道,而因为我们不了解,就会刻意将它隔离,于是整个社会的孤独感因此而破碎。 >>
15.鹦鹉羽色鲜艳, 非常抢眼, 而它又会学人说话, 它如果学了 “我爱你” ,是学会了声音还是学会了内容?而我们说话都有内容吗?抑或不过是发音而已? >>
16.人有一部分是人,一部分可能是鹦鹉,一部分的语言是有思维、有内容的,另一部分的语言则只是发音。 >>
17.所有的观众都看到,丈夫没有发出那个声音,但是妻子却一直觉得丈夫在叫唤,或者她终其一生就是在等着丈夫的叫唤。
至今,我仍觉得这一幕非常动人。它其实不是语言,而是关系,我们和身边最亲近的人永远都有一段关系 >>
18. 法文是 coitum animal triste,中文译为“做爱后动物性感伤” 。我觉得用“做爱”这个词并不准确,coitum 指的是“性的极度高潮” ,不是情色的刺激而已,是生理学所界定的性快感的巅峰、可能会呼吸停止的一种状态。 >>
19.语言也许不是人类的专利,动物也会用不同的声音去表达部分的行为,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求偶或觅食, 但相较之下, 人类的语言复杂了许多。 >>
20.当我开始写《舌头考》时,我走在街上、和人说话都听不见任何声音,只想观察每个人脸上那个黑幽幽的洞口中跳动的舌头。 >>
21.每个人都在说,却没有人在听 >>
22.庄子回答: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23.语言的局限性 >>
24.法律条文务求精密准确,以分明的条目来阻绝任何暧昧性。所以现在国际法、公约等通用的语文是法文, 因为法文在辞类的界定上是全世界最严格的语言。 >>
25.中国语文则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美常常是不准确,准确往往不美,所以不会有人说《六法全书》很美,却很多人认同《诗经》很美。 >>
26.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人会问,语言不是因为思想而生的吗?我们应该颠覆的是语言还是思想? >>
27.语言一开始的确为了表达思想, 你看小孩子牙牙学语时, 他要表达自己的意思是那么的困难,这是先有内容才有语言的形式。 可是我们不要忘了, 今天我们的语言已经流利到忘了背后有思想。 >>
28.有人叽里呱啦地说话, 嘴巴一直动, 我相信他的语言背后可以没有思想。 >>
29.有时候我很害怕自己会变成那样,沦为一种语言的惯性, 尤其是站在讲台上教书时, 特别恐惧语言的模式化。就像参加丧礼的时候,司仪朗诵奠文, 我永远只听得懂前面某年某月某日及最后的呜呼哀哉,中间完全听不懂,可是那音调多么跌宕起伏、铿锵有力呀!这就是语言模式化的结果,他不在乎人们是否能听懂,只是要把它念完。 >>
30.“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使语言保持在“活水”的状态,语言便不会僵死。 >>
31.当释迦牟尼佛拿起一朵花给大弟子迦叶, 不讲一句话,把这朵花传下去,迦叶笑了,心心相印,完全不需要语言。 >>
32.当你静下来,处于孤独的状态,内心的语言就会浮现,你不是在跟别人沟通,而是与自己沟通时,语言会呈现另一种状态。 >>
33.我们与亲近的人,如夫妻之间,所使用的又是什么样的语言? >>
34.在电影中呈现的就是这种“孤独的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