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黑河<瑷珲>-伊春 )
早餐后,我们准备行至江边,在穿过一条街道时,惊讶地发现来到黑河沿街摊点市场,看见早市非常热闹,市民们络绎不绝逛街购物。早市品种非常齐全,从熟食到干货甚至绿植应有尽有。市场每天早晨五时开市八点半结束,开市时此条街禁止机动车通行。
就在今天(9月23日)黑河市中俄免签协定签署(注:俄国人拥入早市购物取快递、学生过来吃早餐的事,已经在十月份了。)
早市秩序井然。
感觉黑河这座口岸城市很气派,欧式风情浓郁。
黑河市,黑龙江省辖地级市,古称瑷珲,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与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黑龙江相望,是中俄边境线上唯一一对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功能最全、距离最近的对应城市,最近处相距仅750米。
黑河因“边”而生,是一座曾拥有“万国商埠”美称的百年城镇。
黑河因“边”而兴,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丝路带”上重要节点城市。
来到江边,一尊雕塑格外醒目。预示着传承不息的精神,不断开拓的未来和希望,中俄世代友好的愿景。
俄罗斯人悠闲地在江边散步。
对面俄罗斯的海兰泡(现为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曾是我国的领土,《瑷珲条约》后割让给沙俄时期的俄罗斯了。江边很静默,历史在这里沉淀,我们心里涌现出不舒服的情绪。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爱我中华!
在黑河黑龙江边有两座复古建筑巍然耸立,黑河商会馆和马占山将军纪念馆。商会建筑整体采用青砖、琉璃瓦搭建,还原了当年的旧貌。仿古墙面和做旧的装饰,让这座建筑把参观的人带向那个年代。
黑河商会早期的宗旨:“近代物质昌明,依商业之盛衰,即可观其国势之强弱,蓝天下之货物必赖商而通之。”
黑河“在前清光绪庚子年以前不过沿黑龙江岸一小村落而已,其对岸为俄境阿穆尔省。”国人之经商者带领很多人员集于江北(指俄境海兰泡)商贾经营。自庚子乱后,国人在外经商者,全部返回江南(大黑河屯),逃亡墨尔根(嫩江)、卜奎(齐齐哈尔)等地。
自1907年4月,逃亡的黑河人逐渐返乡,闯关东的人员也络绎不绝。由此年复一年日有起色,人烟稠密,商贾辐辏,居然有市镇气象矣。
宣统元年(1909年),商家多酝酿并开始组建黑河商业公议会,不久公议会改名为黑河商务会。
民国元年(1912年),瑗珲兵备道迁往黑河,并改称黑河道。黑河人口骤增,商铺达近200家,市场趋显繁荣。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四月,马占山将军在黑河组织抗日政府期间,黑河的商铺已有382家。在商会认真组织动员下,各商家积极筹款支持马占山抗击日寇。
“抗战第一枪”——瑗珲历史陈列馆·马占山历史陈列展。
马占山(1885年—1950年),字秀芳,著名抗日爱国将领。 1885年11月30日生于吉林怀德县,祖籍河北省丰润县。 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被世人称作“抗日英雄”。 1931年“九·一八”事变,马占山在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江桥抗战打响了抗日第一枪。
两馆外是公园,队友清荷听一位老阿姨讲,黑河有很多满族人居住,以前没有汉族人,后来俄国十月革命的时候很多俄国贵族逃到了这边,然后进行通婚,现在已经很多代过去了。说到天气,她说零下二三十度时,在中午日光下也不算很冷,家里都有暖气。
一位辽宁男子在瑗珲历史陈列馆外,安静地就餐。他在黑河三天的生活,就一辆昌河面包车、一个帐蓬、一个火炉和铁饭盒,潇洒出行!他见到四川人,很愿意与我们交谈,不过他对四川人有一种偏见,觉得我们很不愿意外出似的。
城中有几段路几乎就是施工现场,正在修缮。
普希金书店就坐落在中央大街上。
黑河市新华书店总经理周静梅女士曾表示,黑河市新华书店为促进中俄文化交流,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以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命名的“黑河∙普希金”书店。
周经理表示,“黑河市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仅一江之隔,俄罗斯文化和中国文化对双方居民有具有很深的影响。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学习俄语和研究俄罗斯文化,而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学习汉语和研究中国文化。”
她说,书店制作的2米高的“普希金”全身雕塑,竖立于繁华的步行街中央街上,不仅是“黑河∙普希金”书店的标志,也为美丽的边城黑河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普希金”全身雕塑由青铜制成,基座上用中俄文镌刻有“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字样。
到普希金书店,遗憾的是没有买到普希金诗集。
俄罗斯商品街整条街道的商铺色调统一,欧式风情色彩浓郁,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前来“打卡”。俄罗斯商品琳琅满目,有提拉米苏、黑巧克力、蜂蜜、奶粉、福特加、大列巴、酸奶 、护手霜、松子、水壶、饼干盒、皮帽等。队友们购买俄货应买尽买,且多次光顾,满载而归。
去瑷珲——腾冲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主题公园游览,也是必选项目之一。
胡焕庸线,就是著名的中国人口分界线:“爱辉—腾冲”线(新中国成立后称“黑河—腾冲线”),在国际上,命名为“胡焕庸线”。
2009 年,中国地理学会发起“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评选,“胡焕庸线”名列其中,被称为20世纪中国地理最重要发现之一。
这条线北起黑龙江黑河,一路向着西南延伸,直至云南腾冲。1935年,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主任胡焕庸通过数万个数据一点一点在地图上摸索出这条线。那时他是从人口的角度看这条线的——线的西北方向,是“大漠长河孤烟”,占中华民国国土面积的64%,却仅有4%的人口;而线的另一头,是“小桥流水人家”,仅有36%的国土,却聚集着另外的96%的人口……且经济差距更悬殊。
这条决定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胡焕庸线”,恰恰与我国夏季风过渡区重合。可见,夏季风过渡区不仅是中国气候环境的过渡带,还对中国人口分布和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约束作用。
前往黑河市瑗珲历史陈列馆。
它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瑷珲镇萨布素街,设立于1974年,是全国唯一一处以全面反映中俄东部领土演变历史为基本陈列内容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
展馆内容从黑龙江——中国北方民族的母亲河、十七世纪的中国黑龙江流域和中俄《尼布楚条约》、十七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叶的中国黑龙江流域、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黑龙江流域和中俄《瑷珲条约》、庚子俄难和重建瑷珲等五个部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复兴的精神。
尤其是第五部分讲道:《瑷珲条约》的签订并没有满足沙俄对中国的贪欲,他们在黑龙江左岸刚刚站稳脚跟,便开始越界掠夺我国漠河等地的黄金资源,蚕食我江东六十四屯土地。1900年又制造了震惊世界的“黑龙江上的悲剧”,攻占了我国东北。瑷珲军民抗俄使用的带有“吉林”字样的子弹、长矛为一级文物,俄军使用的枪、刀、屠杀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居民的照片为首次展出。
大家心情特别沉重,百年屈辱,不堪回首。
继续赶路。
路旁有红松,挺拔,威武。
五大连池至伊春的伊齐高速两侧广袤的原野上,一排排高大乔木防风林带下,黄橙橙的田畴是丰收在望的大豆,其间也有高梁红艳艳,让我们见识了什么是大东北,不断发出惊呼:“真不愧为东北大粮仓!”
像积木一样的小房子,一头一个烟囱,睁着红色的和天蓝色的眼睛,它们共同组成了东北大地上星罗棋布的小村庄,如梦如幻地从车窗前掠过。
到达伊春时天已黑尽(约5点50分),我们经前台介绍去了不远处一家餐馆,却被告之已满座,位子要等到七点半才能就餐,无奈只好另选一家。前方只有一家,入内的风格让我们略有不适应:这是一种一边是铁板炖餐位,一边是歌唱艺人演出的歌舞台,很适合于年轻人就餐娱乐的宵夜环境。音乐播放着流行乐曲。隔壁有年轻人喝着啤酒。在我们等待上菜之间,演艺人在台上为那两桌点歌者上台演艺,歌声音乐振耳欲聋。不过,随之也调动了我们这帮误入的老头老太太的热情。他们演唱了上个世纪末的老歌,显然是有针对性的( 《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我们也随之挥舞起鼓噪的节拍器,队友苍茫跟着节拍摇头晃脑地投入(显然她常看此类综艺节目)。我们也就年轻了一把。
铁锅炖很好吃。是用土豆、萝卜、白菜、香菜烧的牛肉,外加白米饭、花卷,让我们饱腹而归。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