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转化D30
正文共2500字,阅读时间6分钟
2020年新春伊始,我们全体国人都过了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春节,一个小小的病毒让14亿人整齐划一,摒弃了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乖乖地在自己家待了一个半月。感慨大自然的威力之余,也佩服本次国家抗疫的力度和决心。
就像网上说的: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此时的窗外其实早已经春暖花开,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来说,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当这个不同以往的春天到来时,我们应该如何迎接?这次疫情带给你的最大改变将是什么呢?
我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也被卷入到了无尽的恐慌之中。每天早上睁眼第一件事是看昨日的新增案例;开始刷好久都未开启的微博、看热搜、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热点;对于义愤填膺的事件也忍不住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一些生离死别自己也黯然伤神……
这样的一天一天过去,直到一天和老公对话:“哎,这次疫情太可怕了,咱们要不要以后囤点东西。”老公瞪了我一眼:“囤什么,现在现金流最重要!”
“那以后万一再出现这样的情况……”
“出现什么你也掌控不了,你能掌控的只有当下和自己……”随后他开始长篇大论向我论证保有现金流的重要性,而我的思绪却因为他的这个敲击开始弥散开来……
我的生活中确实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我认为未来会给我带来价值的信息和关系。我经常地需要去平衡和取舍,实际的结果是我自认为平衡和取舍做得很好,但依旧被各种声音和外界事物搞到爆炸。我以前会沾沾自喜自己的多线程处理能力,同一时间处理多个事务的游刃有余,但更经常的是,让自己陷入到了顾此失彼的窘境当中:
生活中,囤了太多“可能需要”的衣物,待到穿的时候,不知道该穿哪个;
关系中,囤了太多“不好意思舍去”的关系,今天这个要维系明天那个要来往;
连我自己的工作,也难免受到这种习惯的波及,让自己经常被各种需求塞得满满的。
我以前常说:一个人的状态不会骗人,状态对了,一切都对了。而你的状态实际上是一个整体。在某一方面的呈现和想法也必定会影响你的其他方方面面。你在外面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你在家里也很有可能是个说一不二的角色;你喜欢秩序,那不仅是生活还是思想,都会被你排列成有顺序的样子;你喜欢随意,那生活上、工作上还有思想上,就都很有可能是天马行空的。
这样的状态实际没有好坏,但当你的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事务不经取舍进入到你的视野,自己会不知不觉慢慢进入“混沌”状态,没有办法静心,更没有办法专注,完成有创造力的工作。
我想起来我多年前看过的一本书《精要主义》。
作者格雷戈·麦吉沃恩 (Greg McKeown) 提出一个很犀利的观点:专注精要事务,可以通向成功。但成功会带来太多的选择和机会,其结果就是最初通向成功的那个专注点土崩瓦解。成功变成了失败的催化剂,它会让人陷入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所称的“盲目地追求更多”的境地。要想走出这种困境,出路就是自律地追求“更少,但更好。”这来自于一句德国谚语:Weniger aber besser,意思是“更少,但更好”。麦吉沃恩建议大家:“如果能放弃’我什么都能做’的妄想,摆脱忙碌而无味的窘境,重拾对工作和生活的掌控,就能过上过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从他的话当中我发现,从精要的角度来说,成功是一种诅咒。其实能力也是一种诅咒,金钱也是一种诅咒。它们都在无形中剥夺你的专注力和精要的精神,让你的生活开始拥挤不堪。“自律地追求更少”,是一种在伴随你越多越多的人生中特别难以达到的状态。精要主义,是更精准、更严格的断舍离,是要把生活中80%的非精要事情都舍弃掉,“如果答案不是一个确定的YES,就是一个肯定的NO”。
印度国父甘地,三年不读报,因为他发现报上的内容只会给他的生活徒增无意义的混乱;他只穿一种衣服,就是那种印度土布衣服。他简餐缩食35年,每周都会有一天沉默不语。离世的时候,他只有不到十样东西。而他的人生是丰富多才令人仰慕的,印度前总理尼赫鲁说道:“甘地是活的真理之光,并永放光芒。”,1999年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出20世纪风云人物。第一位是爱因斯坦,第二位是罗斯福,排在第三位的就是圣雄甘地。
也许很多人会说那不就是那些印度僧人的清秀生活吗?太难做到了。
但实际上,这并不是特定人群的特定生活。在一些时代人物当中,我们也发现了同样的印证。大名鼎鼎的苹果之父:史蒂夫·乔布斯永远只有一个行头:黑T恤+牛仔裤,十几年的发布会,十年如一日的穿着相同的衣服;
身价300亿美金的扎克伯格,从来都只穿灰色T恤+牛仔裤。问及为什么的时候,他回答:“我每天早上起来都有超过十亿的人在等着我服务,我不想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在生活中,我总是尽量简单一些,少做选择。”
这些牛人,到底是因为先简单才成功,还是因为成功了之后开始变得简单?
我会觉得:简单,也是一种习惯。
就像我们说的:优秀,其实是一种习惯;而简单,就是优秀这个习惯的组成部分,只有你的生活简单且聚焦(其实就是“精要”),你才会专注在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上,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创造出举世闻名的成就。
想明白了这些,我开始了我的极简生活改造之旅:
我默默打开了手机,把年前在网上买的还没来得及发货的衣服退了;
我把沉寂在我家里和我父母家里多年不用但总担心会用到的东西,毫不留恋地全部扔掉;
我开始做垃圾分类,即使我所在的城市还没有开始实行。我开始减少塑料袋的使用,能少用就少用;
我谢绝了所有看似很热闹的线上聚会和对我来说意义不大的会议(感谢疫情,让线下应酬都消失了);
我不再在开车、干家务的时候耳朵里还插着耳机听各种知识付费的产品,而选择在这些时候静静地和自己相处;
我不再在面对家人的时候,还要时不时拿起手机看看未读消息,而开始享受和家人聊天、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我重新整理了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把印象笔记里原先繁琐的目录,优化到了最精简的几个:日志管理、碎片记录、杂文随笔、素材整理;
我重新整理了我的时间管理工具,让自己的清单、日历、待办系统更加清爽、一目了然;并严格按照时间提醒完成各项事务;
我整理了自己的挖财管理账户,删掉了已经多年不用的理财账户,删除了多年以前现在早已不用的卡和账户,只留核心账户做财务管理。
精简之后,我发现我自己开始有了固定的时间锻炼做瑜伽,修身养性;也开始有了更和谐更幸福的家人相处;更重要的,也开始真正聚焦在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上:每天固定读书、写作。在这个突如其来的疫情期间,我找到了如何更好地和自己相处的方式。
林语堂曾说过一句话:生之智慧,在于摈弃不必要之事。
从这次疫情开始,我开始了我的极简生活。朋友,你呢?
我和另一位爱写作的朋友一起开了一个公众号,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