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我国公认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不仅享国289年之久,还涌现出了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一代女皇武则天等杰出帝王,深为后人仰慕。
然而,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重兵在握的左仆射、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趁着唐玄宗李隆基晚年昏聩奢靡、政治腐败、军事空虚之机,与史思明等人发动叛乱,掀起了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最终虽然得以平息,但唐朝已是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宦官势力和藩镇割据,成为困扰皇权的致命威胁。
处在两大势力的夹缝中,不仅皇帝的日子很难过,昔日养优处尊的朝廷大员,更是斯文扫地:唐朝最后一任宰相杨涉的传奇经历,就是那段混乱时代的真实写照。
家族根基深厚,年少入仕却遭国乱
杨涉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杨严官至兵部侍郎,祖父杨遗直曾任濠州录事参军,而他的伯父杨收,则更是官运亨通,在咸通四年(863)时成为唐懿宗李漼朝的宰相。
杨涉自幼聪慧过人,在严格的诗书培养中,他进步迅速,不仅参透很多儒家经典,吟诗作文也颇有成效。
唐朝乾符二年(875年),年轻的杨涉一举登进士第,领到了参与朝政的资格证。
然而,拜当时在位的天子唐僖宗李儇所赐,杨涉的仕途之路并不平坦。
咸通十四年(873年)七月,年仅12岁的唐僖宗在父皇唐懿宗李漼驾崩后,被大宦官田令孜、韩文约等人拥立登基,成为唐朝即位年龄最小的皇帝。
由于年幼的唐僖宗缺乏足够的理政能力,朝政大权尽归大宦官田令孜之手。唐僖宗不仅称呼田令孜为“阿父”,还任命他为神策军中尉,宦官势力的进一步坐大,让本就非常混乱的政局更加不堪。
另外,王仙芝、黄巢等人领导的反唐斗争,规模也日益壮大,逐步威胁到了唐朝的统治。
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黄巢率军逼近长安,唐僖宗君臣束手无策,只能狼狈逃离京城,先逃往山南(汉中),又逃往四川。
唐僖宗成为继安史之乱中的唐玄宗李隆基之后,又一位避难逃往四川的唐朝皇帝。
不久,黄巢进入长安,并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
为了组织反扑,避居四川的唐僖宗放手给了义武镇节度使王处存、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出身沙陀族的河东太原李克用、凤翔节度使郑畋等藩镇集团巨大的权力,使得这些武夫有了更多的资本。
中和二年(882)九月,黄巢的得力部将同州防御使朱温投降,大喜过望的唐僖宗为他赐名朱全忠。
在多重打击之下,再加上自身的腐化及内部纷争,黄巢被迫率部退出长安,最后力尽兵败,黄巢于中和四年(884年)六月横死,黄齐政权也不复存在了。
光启元年(885)正月,唐僖宗自川中启程,三月重返长安。然而,此时的唐朝已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朝廷所能够控制的区域,不过河西、山南、剑南等数十州而已。
在如此动荡的时期,初入官场的杨涉疲于奔命,没有太多建树。
昭宗致力复权,打击宦官仕途起步
文德元年(888年)三月,27岁的唐僖宗李儇结束颠沛流离的心酸,在长安宫中的武德殿驾崩。
唐僖宗死后,他的弟弟寿王李晔被大宦官杨复恭拥立为皇帝,是为唐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
虽然唐昭宗李晔继位时年仅22岁,但他的政治手腕却比他哥哥唐僖宗强得多。
唐昭宗首先利用杨复恭和他的干儿子李顺节之间的矛盾,经过一系列斗争,将他们全部铲除,狠狠打击了多年以来骄横跋扈的宦官势力,初步掌握了权力。
杨涉也开始仕途顺畅,先后担任吏部郎中、礼部侍郎、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官职。
朝廷不敌藩镇,天子遭戏身世飘零
唐昭宗李晔在扫除了宦官势力的干扰后,开始着手解决藩镇割据的问题,但由于中央禁军实力太过弱小,西川之役和河东之役两次削藩战争,不仅没有达到削弱强藩的目的,反而使得中央禁军折损大半,西川落入野心家永平军节度使、充行营诸军都指挥使王建之手,东平王、检校太尉、中书令朱温则坐收渔翁之利,实力更加壮大。
唐昭宗的威望损失殆尽,逐渐沦落为地方诸侯随意侮辱的对象,陇西郡王、凤翔和陇右节度使李茂贞不仅出言不逊,还逼得唐昭宗离开长安,结果走到半路被李茂贞的盟友、华州刺史韩建追上,在华州幽禁了将近三年。
天复三年(903年),经过多番征战后,已经成为中原最大军阀的朱温彻底打败李茂贞,挟持唐昭宗回到长安。
从此,唐昭宗成了朱温的傀儡,对他唯命是从。
不久,朱温以宦官“大则构扇藩镇,倾危国家;小则卖官鬻狱,蠹害朝政”为由,连杀第五可范等宦官700多人,宦官势力受到了彻底的打击,被唐昭宗加封为守太尉、兼中书令、宣武等军节度使、诸道兵马副元帅,进爵为梁王。
天祐元年(904年),杨涉转任左丞。
唐昭宗在朱温的强迫下,不得不迁都洛阳,路上对近臣叹道:“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
杨涉跟随唐昭宗到达洛阳后,又被改任为吏部尚书。
朱温弑君立幼,晋升宰相立场尔尔
朱温强迫唐昭宗李晔迁都洛阳后,河东李克用、凤翔李茂贞、西川王建等军阀组成联盟对抗朱温。朱温担心38岁的唐昭宗会趁机有所举动,便于天祐元年(904年)八月,指使部将蒋玄晖、史太等人深夜来到皇宫,将唐昭宗弑杀。
唐昭宗死后,朱温拥立他的第九子辉王李柷(zhù)为帝,是为唐哀帝。
唐哀帝李柷继位时只有13岁,朝政完全落入了朱温手中,杨涉此时被拜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
宰相可谓是位极人臣,但杨涉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他回到府中,就和家人一起抱头痛哭,还说:“我不能逃离这个纷乱的朝廷,恐怕会带来灾难啊!”(吾不能脱此网罗,祸将至矣。)
杨涉还一脸严肃地对儿子杨凝式说:“今天我被任命为宰相,就要给我们家族带来不幸了,一定会连累到你的啊!”(此吾家之不幸也,必为汝累。)
为什么杨涉对宰相之尊避之不及呢?这就要说到唐哀帝时的政治形势:“方贼臣陵慢,王室残荡,贤人多罹患”,可谓十分险恶。
天祐二年(905年),朱温先命手下蒋玄晖杀死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祎、景王李祕、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琼王李祥等唐哀帝的9个兄弟,接着又接受得力谋士李振的建议,在滑州白马驿将左仆射裴枢、新除清海军节度使独孤损、右仆射崔远等忠于李唐皇室的三十多名大臣全部杀害,投尸于黄河,史称“白马驿之祸”。
这么多大臣惨遭杀戮,身为百官之首的宰相杨涉却能全身而退,可见他已经不再尽忠唐朝,成为权臣朱温的棋子。
白马驿之祸后,唐朝完全失去了统治基础,傀儡唐哀帝任命朱温为相国,以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天雄、武顺、佑国、河阳、义武、昭义、保义、戎昭、武定、泰宁、平卢、忠武、匡国、镇国、武宁、荆南等21道69州为魏国,进封朱温为魏王,加九锡。
这时,朱温的地位已经超过了汉初相国萧何和汉末丞相曹操,实现了自两汉以来权臣篡位的重现,其地位距离九五之尊已经只有一步之遥了。
朱温建梁代唐,杨涉献玺遭儿诘问
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朱温逼迫17岁的唐哀帝李柷禅位,正式即皇帝位,更名为朱晃,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史称后梁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
当时,身为唐朝宰相的杨涉作为唐哀帝的代表,要把象征帝王权力的传国玉玺献给梁太祖朱温。
杨涉的儿子杨凝式劝他说:“爸爸你在唐末混乱的局势下,做宰相可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现在你要亲手把唐朝天子的传国玉玺献给别人,虽然自己是保住了富贵,但千年之后人们会怎么说你啊?我认为你应该马上辞官回家,免了这趟遗臭万年的差事。”(大人为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而更手持天子印绶以付他人,保富贵,其如千载之后云云何?其宜辞免之。)
杨涉听了儿子的话,一下子惊慌失措,脸色煞白:“儿啊,你这是要灭亡我们的家族啊!”(汝灭吾族。)
原来,后梁太祖朱温对这些幸存的唐朝大臣并不放心,经常派出密探打听他们的消息,“搢绅之士及祸甚众”,杨涉每天过得本来就提心吊胆,儿子的一席话,没有让他惭愧,却把他吓得好多天都魂不守舍,惶惶不可终日。
杨涉的儿子杨凝式也是个聪明人,他担心事发后对自己和家族不利,当天就开始装疯卖傻,被时人称为“杨风子”。
不管悦友们服不服,悦史君是服了!
再为后梁宰相,碌碌无为默默去世
后梁太祖朱温登基后,也没有亏待杨涉这位前朝宰相,任命他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说,杨涉又成了后梁的宰相!
然而,朱温作为篡立之皇帝,猜忌心很重,杨涉肚子里知道的太多,根本不敢有任何施展。
就这样,当了三年的后梁宰相,杨涉一事无成,没有什么作为。
朱温看不下去了,将杨涉降为左仆射,知贡举,但杨涉还是过一天算一天。
就这样,浑浑噩噩的又过了几年,杨涉就逝世了。
也许,到了另一个世界,杨涉才终于解脱,可以说点自己想说的话,但已经阴阳相隔了。
悦史君点评:杨涉的一生主要在唐末,然而在那个混乱的时代,他虽然位极人臣,却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朱温建梁代唐后,又称为新朝廷的高官,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北宋景文公、工部尚书宋祁曾评价杨涉:“然以谦靖,终免于祸。”
宋祁认为杨涉因为人谦虚、处事低调,所以没有和其他唐朝大臣一样,遭到身死族灭的悲剧。
然而,悦史君对此不能苟同,而南宋魏郡开国文敏公、宰执洪迈的评价,还算一语中的:
“此一杨涉也,方其且相,则对其子有不幸之语,及持国宝与逆贼,则骇其子劝止之请,一何前后之不相侔也?鄙夫患失,又惩白马之祸,丧其良心,甘入‘六臣’之列,其可羞亦甚矣!”
洪迈说的很直白,你杨涉在唐末流着眼泪当宰相,说明你还良心未泯;但你不顾儿子的劝阻,给建梁代唐的后梁太祖朱温送传国玉玺,就丧失了一个士大夫起码的人格,前后的差距实在是看不过去。朱温在白马驿之祸中尽杀裴枢、独孤损、崔远等三十多位唐朝大臣,你杨涉却能独善其身,这显然是有问题的,根本就脱不了干系。
所以洪迈最后就说,你杨涉虽然活得久一点,而且还能继续享受高官厚禄,但实在是过得“羞亦甚矣”。
作为大唐、后梁两朝宰相,却没能做出让历史留下只言片字的贡献,杨涉也是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