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刚转行做产品经理那阵子看了不少互联网产品书籍,其中一本,我当时大概看了1小时感觉晦涩难懂+食之无味,然后丢到一边。
后来随着职业轨迹发生变化,重新再看时才发现:好吧,真香。
它就是——《精益创业》。
或许很多人会想:我又不做互联网产品,又不创业,看它干嘛?
这么说吧:挣钱也好、工作也好、成长也好,假如你把自己当做一家公司去经营,把输出当做产品,把过程当做创业,你的思维会发生巨大变化。
01
两个假设
这几年做副业自媒体,很多读者问我:XX副业能不能做呢?我想做XX类型自媒体可行吗?
副业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小微创业。想要做成的话通常需要满足一些假设,作者埃里克·莱斯就在书中给出了2个假设:
1、能给客户带来价值;
2、客户能够不断增长。
比如Facebook,刚开始只是大学社区交流平台,没做任何推广,可一个月后,它吸引了3/4哈佛学生注册,而且用户数持续快速攀升,验证了这产品副业价值假设+增长假设。
什么叫价值?
书中的定义是“向客户提供利益”,让参与这件事的所有人都有利可图。
其他的任何东西,都似乎浪费。
就好比说,你写文章或做视频,很多人的出发点是我想写这个、我喜欢拍那个,而没去思考你的内容是不是让大家有收获、能不能带给他们一些好处。
当然,价值有很多种,比如干货价值、情绪价值、知识价值等等,但它是内容创作者首先应该考虑的因素,就算你随手写一篇小记、拍一个vlog,单纯自嗨很可能别人并不买账,人家看了没得到什么好处呀。
这就是产品行业里最经常提到的一个词之一,用户视角。
只要你是输出者,不管你输出的是什么,它都是一个绝佳的评估视角。
02
“最小化可行产品”
什么意思呢?就是我做一件事,先拿一个东西试一下,东西就叫最小化可行产品,即Minimum Viable Product,缩写为MVP。这个词大家可能见过,不仅是很多创业者在产品落地时的策略,它对普通人来说也是一个有效的尝试态度。
这个概念的最大优势,是用低成本快速试错,侧重对未知市场的验证。
我们做一件事,其实很害怕两点——
一个是跑错方向,一个是轻易all in,“MVP”就是一个确认可行性和期望度是否匹配的方法论。
很多人的心态是:我做副业,虽然失败了,可至少学到了一些重要的东西;我转行,虽然不尽如人意,可也是经验。
埃里克作为创业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学习”二字,经常用来掩饰执行失败的借口。对创业者来说,无法把学习拿去银行、去投资或消费,都是真金白银的投入,哪里经得起一次又一次地“学习”?
对普通人而言,同样如此。
很多人转行时犹豫,自己到底适不适合那个岗位?是不是能做得好?比如“我27岁了能不能转做程序员”。
危险的做法是——
我非常想成为程序员,破釜沉舟辞去工作,高价报了培训机构学了半年。幸运的话那时已经上手了,能找到一份初级工作;万一没那么走运,发现自己不适合或碰到不靠谱的机构,时间和金钱就全部打水漂,还没了工作。
稳妥的做法是——
你先去招聘网站上看下岗位要求,对比自己做个评估。如果不符合,那赶紧去对照着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解锁;过程中找机会提供免费的服务。若能力符合、服务也得到认可,等于MVP可行,那转行大概率是没问题了。
万一发现不合适,无外乎损失一些原本刷剧娱乐的时间。
试错是OK的,但一定要记着前面还有3个字:低成本。
每个人的资源都很有限,经不起几次折腾。当你从0起步时,先用很小的代价做一点,看看效果再说,是更聪明的方法。
03
微创新
微创新=成本低+方法简单。
有些人喜欢一开始就搞一把大的,以为越颠覆越有成果,实际上,先不说搞一把大的需要付出多少代价,更糟糕的是,做出来的东西未必效果好。
反而从细微处入手,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美国拉斯维加斯的一家酒店,顾客离开时,门童会顺手给他们两瓶矿泉水。从成本角度,这两瓶水的成本实在九牛一毛,却带来了极佳的用户体验。
因为从酒店开车到最近的机场大概40分钟,中途没有任何休息区或加油站,而拉斯维加斯靠近沙漠,夏季常出现35°以上高温,顾客在去机场的路上多少需要喝点儿水,这两瓶水就恰到好处地派上用场。
那家酒店仅为三星级,在酒店扎堆的赌城并没有太多优势,况且鉴于行业的特性,一家酒店想要脱颖而出,无论是拼硬件还是拼服务,竞争都非常激烈,总之就是内卷得厉害。
可酒店通过结账离开后送水这个细节,带来了小惊喜。
要知道根据峰终定律,结尾时体验是OK的,那么整个体验就会让客人留下了非常棒的印象,从而吸引了大量回头客。
周鸿祎在谈到微创新时有个观点:
很多人习惯将“微创新”和“颠覆式创新”对立看待,认为前者就是小打小闹,而后者就要敲锣打鼓。
在我看来,二者其实是一回事。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颠覆式创新一开始都是微创新,都是从一个微乎其微的点入手。
它在现实中是个很实用的策略。
比如我有个前同事做手工蛋糕,除了用料好,每次有人定生日蛋糕她都会提供免费的手写贺卡的服务;
比如你找老板确认问题时,把原先问他要怎么做的模式,改为你提供几个选项、并提出自己认为最合适的选择,问老板这样行不行,他对你的印象无疑会好很多。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所以说,通过细节的不同,更容易打造出差异化优势。
04
埃里克·莱斯在全书中围绕着一个观点,开发->测量->认知,一个不断接受反馈、不断改进的体系,强调小步快跑,将反馈周期尽可能地压缩。
核心在于“验证性学习”。
讲真,太多人付出的努力是无效的。
因为他们没有对输出进行验证,不知道方向对不对,也不知道是否需要调整,只是埋头苦干。如德鲁克所说,没有什么比高效地做一件根本不应该做的事更加徒劳的了。
导致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非常喜欢书中的一个比喻:
太多关于创业的商业计划看上去更像是火箭发射,而不是汽车驾驶。创业不是火箭发射,是开车。需要的不是精密的动作指令,而是不断调整方向盘。
有时我们总想计划周密再一步到位,认为假设中有任务细微错误,都将带来惨痛后果。
然而,缺乏验证,让许多人的努力打了水漂。
·有的人只苦苦学习,不懂得主动去验证学习成果;
·有的人不断更换职业赛道,忽视了先去验证匹配度的重要性;
·有的人只会拼命工作,忘记了抬头看一眼回报与付出是否成正比。
人生就好比开车,想顺利往前开,就必须时刻关注周围的路况,随机应变。
而不是一脚油门踩到底,那样不仅到不了终点,还会分分钟翻车。
愿我们都能握紧手中的方向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