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天才?
著名钢琴家莫扎特,4岁会谱曲,6岁就能进行巡回演奏,还拥有“绝对音准”。他算天才吗?“小提琴之神”帕格尼尼,12岁就在热那亚举行公开演奏,甚至在后来的一次表演中,三根琴弦绷断,他用一根弦仍然完成了完美演奏,成为了音乐史上的传奇。他算天才吗?
我曾经和大多数人一样都以为他们是天生的天才,其实不然。
莫扎特的父亲就是一名作曲家,在莫扎特2岁的时候就开始系统地训练莫扎特的“绝对音准”;帕格尼尼为了追求更加卓越的演奏技巧,开始练习三根琴弦演奏、两根琴弦演奏直到能用一根琴弦演奏曲子,那场“意外”其实是他刻意而为。
在《刻意练习》一书中,作者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杰出并非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习的技巧,成为杰出人物的关键,在于刻意练习。在一个特定行业和领域,通过刻意练习,人们表现和水平能得到提高,甚至能成为杰出的人。
天才的唯一秘诀就是在于练习。
有人就问了,为什么我们每天吃饭,并没有成为美食家;每天写字,并没有成为书法家;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能成为行业领军人物的却只有几个人;我们同样也很努力地学习、练习,为什么成不了天才呢?答案在于练习的方法。
与“一般练习”不同,“刻意练习”是需要经过长时间有目标的训练,有专注的练习状态,在练习中包含反馈(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错在哪),不断挑战自己的舒适区,且并不带有娱乐性质。
就像电竞职业选手训练,每天都有训练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比如:今天可能一个上午就练习“拉枪”(射击游戏中的一个技巧)这一个技能,并且在训练中教练会及时地纠正选手的错误给出改进建议,让他们不断的提高水平。职业选手与普通人的差别就是,他们并不把玩游戏当做是一种娱乐,而是能通过枯燥乏味地训练不断突破极限,想要站在这个领域的顶端。其他人只是把游戏当做消遣的一种方式而已。
如果我们真的想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专家或者是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挑战,让人生更上一个台阶,就一定要把“刻意练习”运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
具体要怎么做才能将“刻意练习”运用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呢?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比如:我想要成为一个写作高手。
其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全身心的投入进去。想要成为写作高手,我会先去阅读与积累。看一些《学会写作》之类的工具书,从他人的经验中总结发现一套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比如从仿写他人文章开始练习。并且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会只专注于这一件事上,让自己能够掌控在练习中的各种细微反应,让自己这一次的练习要比上一次的练习有所提高。
最后,要在练习中对自己进行及时反馈以及纠正。在练习中我们一定要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有不有效,如果错了错在哪,下次怎么改进。有条件的话可以找一位优秀的导师来观察你并向你示范正确的方式,提供有效的反馈,并且设计一些专门用来克服“弱点项目”的练习活动。要提高写作我会向报社编辑、写作高手请教,把自己写的文章拿给他们修改并让他们提出建议并及时改正,让自己在下一次的写作中能有所提高。如果没有导师就需要自己寻找一个参照物,进行自我反馈与修改。在阅读一篇好文章后,进行仿写。仿写结束后拿来与原文进行对照,看看自己跟原文差距在哪,需要怎么修改。掌握以上原则,就可以熟练运用“刻意练习”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让我们一步一步的变成“天才”。
掌握方法将“刻意练习”运用到工作生活中,逼着自己走出舒适区,把工作本身变成练习,在工作中边干边学,我们都能成为行业中的杰出人物。
其实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天才,如果真的有天才,那一定是爱迪生所说的“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