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沐恩佳音
一、
阎连科的《年月日》是他用一周的时间一稿而就的作品,也是我人生第一次一口气读完的一部中篇小说。
我被故事中一位72岁的老农民骨子里的善良、坚韧、倔强和大爱深深打动!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生命力量的强大,以及人类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读这本小说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一直闪现一幅画面:老家院子里的那棵歪脖子枣树下,摆着一张小竹床,我躺在奶奶刚刚用湿毛巾擦干净的床上,依偎在爷爷身边。
他手里拿着一把旧蒲扇为我扇着风,嘴里讲着他小时候随家人去逃荒的故事:1942年,河南极度大旱,干热风肆虐、蝗虫为患,造成夏粮大幅度减产,秋粮几乎绝收,9岁的爷爷吃过树叶、啃过树皮,等家里、地里都没办法找到能吃的东西时,村里的人依依不舍地锁上家门,拖家带口地去逃荒......
河南作家阎连科的《年月日》不知道是不是以那年的旱灾为故事背景,书中只是说:“千古旱天那一年,岁月被日阳烤成灰,用手一捻转,日子便火炭一样粘在手上烧了心。”
作者没有写逃荒人的故事,而是写了:在村人们都出去逃荒后,村庄里只剩下一个人、一条狗和一棵玉蜀黍苗。为了心中仅存的希望,面对同样天灾的人、动物和植物相依相伴、不离不弃,以顽强的生命力向困难抗争的故事。
二
故事是这样的。
主人公叫先爷,随着最后一批村人去逃荒,但是他走到离村庄八里半的地方就不走了,因为他家地里冒出来一棵玉蜀黍苗。
在死寂、空旷、荒凉的世界里,一棵玉蜀黍苗成了先爷和瞎狗全部的希望。
他们每天睡醒后的第一桩事就是走到八里半的那面坡地上,用他和狗的尿去浇玉蜀黍苗。可是先爷精心呵护着玉蜀黍苗长到六片叶子的时候,一阵大风还是把它吹折了。
为了更好地照顾心中唯一的希望,先爷和狗把家搬到八里半来住。两天后,折断的那节嫩萝卜似的苗茬边,又长出了青红如水的一个小芽儿。
先爷像照顾幼儿一样,每天精心为它浇水,白天搭凉棚为它遮阳,一遍遍地锄地,晚上也要听着玉蜀黍拔节的声音。
先爷想,在这荒无人烟的山脉上,他种出了一棒玉蜀黍穗,剥下一碗颗粒儿,粒粒颗颗都如珍珠般,在旱过雨落后,村人们自世界外面走回来,可以用这一碗粒儿做种子,一季接一季。
他就想完成这么简单的一个愿望,却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生死考验:炊粮尽绝,村里其他人家也没有留下一点吃的东西,村里的水井里填满了老鼠的尸体,眼看着他们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
先爷在绝望之时,一次次迸发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大智慧,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刨出村民种在地里没有发芽的玉蜀黍粒,用褥子浸吸一夜水,然后他拧出来用。
先爷凭自己多年的生活经验,顽强地与鼠群争食,与狼群熬持抗衡,与无边的饥饿和稀缺的水源不断抗争。
所有的田地里,都没了几个月前村人们点播下去的种子粒;所有的村落里,都没了半粒粮食和半棵野菜,先爷和狗饿得只剩一层皮包着骨头,走路都变得无比吃力。
可是,为了不让玉蜀黍渴死,先爷宁愿在路上歇四十一歇儿,也要跑几十里山路一桶一桶地把缸挑满水。
他想如果他和瞎狗坐着活活饿死,玉蜀黍也可以因为有水长成一棒儿穗,留给村民做来年的种子。
人和狗终究没有熬过大旱天!先爷舍不得眼睁睁地看着与他朝夕相伴的瞎狗先他而去,可是为了玉蜀黍能有肥料供应,先爷只能用两边都铸字的铜钱骗得了瞎狗的心安,让它把自己埋在玉蜀黍边。
等逃难的村人们回来,看到先爷留给他们一个和棒槌一样大的玉蜀黍穗。它粗如小腿长如胳膊,共长了三十七行玉蜀黍,其中只有七粒手指肚儿大、玉粒一般透亮的玉蜀黍子,其余都是半灰半黑,没有长成就干瘪如瘦豆子样的玉蜀黍子。
等人们再次出去逃荒时,这个村落中七户人家的七个汉子留了下来,在七道山梁上搭下七个棚架子,在七块互不相邻的褐色土地上,种出了七棵嫩绿如油的玉蜀黍。
先爷的精神得以传承,希望由小变大!地里的庄稼由一棵玉蜀黍苗壮大到七棵,一个年迈体弱的先爷换成七个身强力壮的汉子。
三、
《年月日》用美丽细致的诗语,非常成功地表达了所有在贫境、灾难、残酷中的人类精神,其风格堪比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两部作品的主人翁都是有着顽强意志、不向困难低头的老人,他们都在用自己的生命来守护着唯一的希望:老农民先爷守护着一棵玉蜀黍苗;老渔夫圣地亚哥守护着一条大鱼。
面对困难,他们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一次次为自己打气,一次次想出绝妙的办法。他们心中都有着恒定的信念:我一定可以做到,我一定会有好运。
先爷说:“我七十二岁了,啥事儿没经过?井枯了你能难倒我?只要你地下还有水,我就能把你抠出来。”“饿死天,饿死地,还能饿死我先爷?”“居然相持退了九只狼,涌上来的惬意和暗喜,在先爷脸上灿灿跳着闪动着。”
老渔夫圣地亚哥一直告诉自己:“但愿这一切都是一场梦。不过谁说得准呢?也许结果会是好的。”“保持清醒,掌好舵,你也许还有很多好运呢。”“我不能胡思乱想。好运这东西,来的时候有许多不同的方式,谁认得出来呀?”
但是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真的很渺小!先爷终究没有熬过大旱天;圣地亚哥只能带回家一副巨大的骨架。
他们两个人也有不同的地方:老渔夫圣地亚哥为了一个渔夫的自尊心,为了把鱼卖掉买食品,为了养活自己和家人;老农民先爷却是为了村里人回来后能有秋天的种子,为了田他生生不息的希望。
老渔夫圣地亚哥接连84天出海打鱼都空手而归,当他来到大海深处意外地钓到一条巨大无比的大马林鱼。
他把钓来的鱼看成自己的财富,可以供一个人吃整整一个冬天,也为了一个渔夫的自尊心,有着“人可以被毁灭,却不可以被打败”的个人意志。
老农民先爷竭尽全力保护一棵玉蜀黍苗,不是为了自己有口饭吃,而是为了逃荒的村民们回来能有秋天的种子。
对于以农耕为主的中华文明来说,种子,是庄稼人的祖祖辈辈的希望!有了种子,才有农民们生生不息的生活。
读这两本书,我的心也随着他们遇到的磨难一次次揪紧,一次次放松。如果能穿越时空,我真的想伸手去帮他们一把。
通过这两部小说,我看到了人类不屈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他们以惊人的力量战胜挫折与困难的精神,真的让人敬仰!
写在最后:
日子一天天过去,先爷除了知道白天、黑夜、早上、黄昏、月落、日出这一天间的小时间,已经忘记了年月日的大时间。
一个老人、一条狗、 一株玉蜀黍苗、一个荒芜的村庄,就可以提供人们基本需要的一切,其他的拥有都是我们的福利。
希腊《新闻报》评价说:这部小说在一个世俗故事的维度中超越了现实主义。大胆的叙事、现代主义的元素、内在的独白、宇宙的意向化,以及人类反抗命运的经典手法,完全超越了民族志的传统。
《年月日》是向现代中国得以建立的那一代有血有肉的先辈致敬,是一部关于生命力量的抒情史!
《年月日》通过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将生命的力量表达得淋漓尽致,就是要提醒我们:人类和动植物的最终生存条件在于与自然的协调配合。
我们要爱护地球,保护大自然,它是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